APP下载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对患者胃肠功能及预后情况的影响

2018-03-12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肠系膜结肠癌结肠

陈 健

(广东省樟木头人民医院外二科,广东 东莞 523633)

结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常发于40~50岁中年男性,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变化,其发病率逐渐上升[1]。手术是治疗结肠癌的关键,开腹手术作为传统术式,可以切除结肠病变组织,缓解临床病症,但因开腹涉及各脏器,创伤性较大,远期疗效欠佳。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因具有微创、恢复期短、预后良好、安全性高等特征,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中[2]。但两种术式比较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对我院消化科收治的120例结肠癌患者分别采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方法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胃肠功能及术后年复发率与转移率,为临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120例。均符合以下标准:年龄≥50周岁;经术中病理确诊为右半结肠癌[3];无其他系统严重原发疾病者;排除:临床资料不全者;存在免疫功能障碍者;存在其他部位原发肿瘤者。其中开腹组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52~75岁[(62.45±4.43)岁],Ⅰ+Ⅱ期42例,Ⅲ+Ⅳ期23例;腹腔镜组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53~74岁[(62.42±4.51)岁],Ⅰ+Ⅱ期38例,Ⅲ+Ⅳ期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项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评审通过,且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开腹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患者行气管插管全麻后保持仰卧位,于腹部正中行约5 cm切口,对相关脂肪与肌肉进行钝性分离,切除右半结肠病变组织并进行吻合,术毕,冲洗腹腔,缝合切口。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气管插管全麻后,于患者脐上缘行1.0 cm弧形切口,建立人工气腹,8~12 mmHg。于腹部脐孔下缘处切开皮肤,置入Trocar,作为观察孔,放入腹腔镜,观察并明确癌组织的位置、大小、肿瘤是否有转移。于腹部脐孔下5.0 cm处行切口,作为主操作孔,分离血管,清除相关脂肪组织与根部淋巴,采用4、7号丝线对近端血管进行两次结扎,使用超声刀游离升结肠外侧后腹膜。在患者上腹正中行5 cm切口,提出右半结肠,行体外切除。常规吻合回肠-横结肠端侧,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无出血后,缝合切口,放置引流管。

1.3评价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和胃肠功能,以及术后1年复发和转移率。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而术后排气和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 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的比较

2.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腹腔镜组患者CEA、CA19-9和CA125水平低于开腹组(P< 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

2.3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留置胃管和术后进食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 0.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2.4两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和转移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和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和转移情况比较 [n(%)]

3 讨论

结肠癌常发于乙状结肠与直肠的交界处,发病初期,患者会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血便、便秘等临床病症,中晚期则以黄疸、水肿、腹腔积液为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4,5]。外科手术是治疗结肠癌的重要方式,结肠的解剖位置在腹腔周围,开腹手术虽然能够切除结肠病变组织,但对腹腔器官的创伤性较大,手术切口较大,出血量大,影响术后美观效果[6,7]。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通过腹腔镜,放大组织,获得更为清晰、广阔的手术视野,更好、更清晰地解剖,清扫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及胃结肠共同干周围组织,为术者的各项操作提供有利条件[8-9]。本研究跟踪两组患者1年后发现,两组患者的复发和转移率无明显差别,这提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肿瘤根治,有望成为结肠癌新的手术规范。

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而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开腹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开腹组少,其原因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病灶上下端肠管、病灶肠管肠系膜根部血管结扎,充分暴露输尿管,避免手术切口的应激反应,促进结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10,11]。肿瘤标志物检测是结肠癌术后肿瘤转移复发的诊断方法,CEA、CA19-9、CA12-5是临床常用广谱肿瘤标志物,均被癌细胞分泌至血液与淋巴液中,极易被检测,在预测结肠癌预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12,13]。本研究发现,术后3个月,腹腔镜组患者CEA、CA19-9和CA125水平低于开腹组,这提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结扎中央血管,保留结肠系膜与后方肾前筋膜的完整性,又实现不出血操作,符合肿瘤根治原则,有助于促进病情转归,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留置胃管和术后进食时间均较开腹组短,其原因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在患者脐部行小切口进入操作,减轻机体创伤,避免了开腹术对腹腔的暴露、体温散失、胃肠道损伤,利于术后胃肠功能康复。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已成为结肠肿瘤的重要术式,与开腹手术相比,因缺乏触感,所以该术式对解剖学知识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对血管变异的识别能力,术者应不断提升自我的手术技能,更加细致的进行手术操作,减少副损伤,实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14,15]。

综上所述,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结肠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本研究因样本量、随访时间有限,尚未对远期疗效、淋巴结清扫状况、生活质量进行分析,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究。

[1] Chen H,Wang Y,Liu H,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apical node metastasis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with D3 lymphadenectomy:results from two centers in China[J].Surgery Today,2015,45(5):569.

[2] 吴浩旋,张弢,季晓频,等.三孔法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初步探索[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3):278-283.

[3] 刘洪.腹腔镜结肠癌切除联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老年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115-117.

[4] 王文韬,冯勇.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比较Meta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1):79-85.

[5] Yanyan Q I,Yao X,Zhang B,et al.Comparison of recovery effect for sufentanil and remifentanil anesthesia with TCI in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during colorectal cancer:[J].Oncology Letters,2016,11(5):3361-3365.

[6] Kun LI,Han XP,Cao TB.Early surgical intervention on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fistula after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gastric cancer[J].Journal of Practical Oncology,2015,30(3):229-231.

[7] 程先能,王丁,张雷,等.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5,36(24):3416-3418.

[8] 高明,王存川,杨景哥,等.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8(4):314-317.

[9] 宋涛,王铎,肖嘎,等.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在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16(02):176-177.

[10]孔志远,李凯,孔祥忠,等.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37例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38(22):187-188.

[11]李敏哲,沈荐,杜燕夫,等.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8):698-701.

[12]石刚,董明,宋纯,等.手助腹腔镜与全腹腔镜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2):113-116.

[13]杨强帮,戎祯祥,张浩,等.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术前MSCT三维重建观测指标的探讨简[J].广东医学,2016,37(18):2757-2759.

[14]杨卫华,高愫,张松柏.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25(4):318-320.

[15]杨世斌,韩方海,肖隆斌,等.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应用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1):1819-1822.

猜你喜欢

肠系膜结肠癌结肠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对比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