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影响

2018-03-12王湖兵丁凌志滕晓袁驰

浙江实用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髓内股骨髋关节

王湖兵,丁凌志,滕晓,袁驰

(台州市中心医院,浙江 台州 3180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闭合性股骨近端骨折,骨质疏松、高龄、步态稳定等均是导致该病发生发展的危险性因素[1]。据报道,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2]。近年来,多采用内固定方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治疗,其中股骨近端髓内钉、动力髋螺钉系统 (DH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ALP)是较常见的手术方案[3]。在此基础上有学者提出应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PFNA)进行内固定,与传统锁定钢板相比PFNA带有螺纹,降低复位丢失率,有效提高其稳定性,可改善病灶血运,符合生物力学基础[4]。本文分析PFNA内固定术对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负重活动时间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2)须行手术治疗;(3)精神正常可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或其他病理性骨折;(2)治疗过程中转院或中途退出本研究者;(3)脑缺血或脑梗死病情稳定期小于半年。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和ALP组,每组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本研究患者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PFNA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骨科牵引床取仰卧位,C型臂X射线机辅助治疗,牵引复位患肢。于股骨大转子尖上方5cm处切开,股骨大粗隆顶点分离臀中肌及皮下组织,向股骨髓腔内将导针插入。空心开口置入PFNA主钉,以15°作为瞄准器前倾角,通过侧方瞄准器将导针钻入,使导针位于股骨颈中央、股骨颈中下1/3处。后钻透外侧骨皮质后将螺旋刀片置入并锁定,将主钉尾帽拧入,透视下固定完整后将切口逐层缝合。(2)ALP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法治疗,股骨近端外侧取切口,切断股外侧肌,充分显露股骨大转子及骨折部位,尽可能复位骨块,后使用克氏针短暂固定,在X射线透视下钻孔将3枚锁定螺钉拧入后消除克氏针,并将锁定螺钉固定,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开始负重训练前复查X线,如骨折端基本稳定,骨折局部症状基本消失,且已经形成骨痂,则判定为具备进行负重训练的条件[5],随访至术后1年,记录两组开始负重训练的时间。骨折愈合定义为:X线下骨折线模糊且有连续性骨痂通过[6],记录骨折愈合时间。于术前、术后3个月、12个月使用Harris评分系统[7]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包括疼痛情况44分,畸形情况4分,活动度5分,行走时间11分及基本生活技能36分,分数越高者提示髋关节功能越好。随访期间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数理统计学软件包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与ALP组比较,PFNA组手术耗时及术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2。

表2 两组手术情况(±s)

表2 两组手术情况(±s)

与ALP组比较*P<0.05

组别 n 手术时间(m i n) 出血量(m L) 切口长度(c m)P F N A 组 5 0 5 2.4 3±1 0.8 4* 8 0.9 4±1 3.2 9* 7.0 2±1.2 3*A L P 组 5 0 7 4.3 9±1 2.3 8 1 4 2.1 9±2 0.4 2 1 2.3 5±1.7 8

2.2 术后情况 治疗后PFNA组开始负重时间较ALP组早,骨折愈合时间较ALP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开始负重训练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s,周)

表3 两组开始负重训练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s,周)

与 ALP 组比较,*P<0.05

组别 n 开始负重训练时间 骨折愈合时间P F N A 组 5 0 4.2 8±1.0 3* 9.8 9±2.4 3*A L P 组 5 0 1 0.3 8±2.1 2 1 4.3 2±2.5 1

2.3 髋关节功能 术前两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 个月、12 个月时 PFNA组Harris评分高于A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4。

表4 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s,分)

表4 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s,分)

与ALP组比较*P<0.05

组别 n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1 2个月P F N A 组 5 0 5 0.3 9±5.3 8 7 5.8 4±4.8 3* 8 8.8 2±3.1 2*A L P 组 5 0 5 1.0 2±5.4 7 6 4.2 9±4.1 1 8 2.1 9±3.7 5

2.4 并发症 随访至术后1年,PFNA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内固定切割各1例,ALP组出现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内固定切割,2例内固定断裂以及1例髋内翻,PF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低于ALP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现阶段临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常采用外固定、髓内内固定、髓外内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髓外固定多以DHS和ALP最为常见,而髓内内固定术多以PFNA及Gamma钉治疗为主。有研究指出,采用PFNA治疗时可有效维持传统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 (PFN)治疗的生物力学优势,并指出PFNA使用螺旋刀片固定方案取代传统螺钉固定方案,而螺旋刀片固定可有效改善锚合效果及骨质填压,提高抗旋转能力及稳定性,具有抗内翻畸形作用[8]。

相比ALP,PFNA稳定性、抗旋转性均增强,对周围血供及骨膜破坏较小,避免骨质塌陷,加速骨折愈合[9-10],且使用PFNA治疗可良好维持颈干角,缩短早期活动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传统的钢板治疗以股骨近端解剖形态设计,钢板与骨折部位无法完全贴合,存在松动可能,不利于保持复位状态[11]。此外,采用ALP治疗的手术方案往往出血量多,切口较大,术中切断外侧肌肉,对于早期负重训练较为不利[12]。依据人体生物力学及偏心固定的特点,ALP固定后可能导致股骨纵轴方向与髋关节力线方向一致,骨折部位受力较大,增加髋内翻机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PFNA治疗其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及出血量均低于采用ALP治疗者,骨折愈合及开始负重训练时间均早于ALP组。髋关节功能方面,PFNA术后3个月及12个月均优于ALP固定者,且前者并发症更少。作者认为采用PFNA方案治疗时,近端骨折块稳定性增加,螺旋刀片锚合力提高,抗切出力提高,因此其疗效得以保证。

PFNA治疗属于微创固定术,可有效避免骨膜和骨折端软组织剥离,维持骨折端血供,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骨折愈合力及临床疗效。PFNA属于新型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术中无需完全暴露骨折部位,呈半闭合状态复位固定,减少周围组织的损伤或破坏[13]。

综上所述,采用PFNA内固定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治疗,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短、局部创面较小,且能将患者负重活动时间提前,可有效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猜你喜欢

髓内股骨髋关节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锁定加压钢板与顺行磁力导航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治疗—浅谈并发症形成原因及对策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