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补偿性教学”发展学生体能
2018-03-12翁金芳
翁金芳
(江苏省如东县曹埠镇初级中学,江苏 南通 226400)
体能是一切运动的基础,发展学生体能是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一直坚定地认为,一堂体育课,如果没有有效发展学生体能,无论这堂体育课组织、活动形式多么精巧,都是不到位的。然而,在现实体育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发展学生体能重视不够,导致体育课对学生体能发展缺乏计划性、组织性和连续性,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笔者认为,运用“补偿策略”,能有效弥补学生体能发展的缺失,将学生由“要我学”转到“我要学”的体育学练层面上来,从而积极发掘学生的体育学练水平,发展学生的体能体技。
1 “散点式”补偿,跟进学生的学练
体育教学中散点式补偿,与“课课练”是不相同的。“课课练”往往是安排在体育课开始或结束的几分钟,而“散点式补偿”则是根据学生体育学习状态,相机安排时间,对学生进行的一种未雨绸缪或积极跟进的补偿;“课课练”往往缺乏针对性,而“散点式补偿”则是有明确的目的、目标,针对性较强;“课课练”有时还会流于形式,而“散点式补偿”在补偿前后都要进行检测、评估,以便调整散点式补偿时间、内容和方式等。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备体育教学内容,更要备学生体育技能基础、学习经验以及状态等。只有这样,教师所设定的散点式补偿计划才能落实到位。比如,教学“跨栏跑”,教师首先要明确“跨栏跑”所需要的体能特质,这就是速度和力量。只有当学生体育运动速度、力量比较强,学生跨栏跑技能才能得到有效培育,才能在跨栏跑中表现出较强竞争力。针对“跨栏跑”技术特质和学生体能发展生理特点,笔者制订了这样的散点式补偿计划,即在学生技术成熟前,对学生进行储备式练习,从力量、速度等方面进行补偿,主要着眼于学生后续学习;在学生技术成熟过程中,根据表现,进行柔韧性、协调性补偿,因为柔韧性、协调性往往影响着学生跨栏技术形成;当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跨栏跑”技术相对成熟后,相机对学生进行速度和协调性体能补偿,因为速度和协调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跨栏水平高低。这种针对技术不同学习阶段和学生不同运动状态的不同内容、方式的散点式补偿,能有效提升学生体育学习效能。
散点式补偿,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具有精湛的体育教学能力;需要教师知晓每一个体育运动项目、每一个体育动作背后的体能支撑;需要教师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具体学情,把握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态变化。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通过对学生的体能补偿,高屋建瓴地统筹、调控体育教学。
2 “介入式”补偿,瞄准学生的短板
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是体育技术学习的建构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补偿的度,避免不必要的补偿,甚至补偿过度。不能为“补偿”而“补偿”,而应富有针对性、实效性。有时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补偿,可能只有部分体育项目学习弱势群体需要补偿,这时就不能针对全班学生,采用集体补偿,而应进行个别补偿、差异补偿,笔者将这种补偿方式叫作“介入式补偿”。
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将体育学练时空还给学生,学生能自己学练的,教师并不代替,不越俎代庖,而是启发、引导学生。有时,学生彼此在学练过程中,还会相互启发,这样教师只需在个别地方适时、适度地介入。比如,“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是技术性、体能性都很强的一个体育运动项目,在学生学练过程中发现,学生出现了许多不相同问题,如无蹬地送髋动作的问题、无肩部前振动作的问题、无鞭打动作的问题、出手点低的问题、用力不协调的问题、实心球出手角度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的,因此教师就不必进行集体性补偿,而应针对不同学生展开不同的补偿练习。比如,对“无鞭打动作”的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分析原因,有可能因为学生的肩关节未能充分打开,还有可能是直臂。对这部分学生,要加强肩关节的柔韧练习,同时加强手臂力量的补偿。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由于体能原因而带来的动作不到位现象。
“介入式”补偿是针对学生在体育学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种即时性的补偿方式。因此,这种补偿不是一种预设性、计划性的补偿,而是一种问题性补偿、生成性补偿。它瞄准的是学生在体育学练中的问题、缺失与不足。通过介入式补偿,能让后进生、弱势群体体育学练状态迅速从“失衡”转向“平衡”。
3 “聚焦式”补偿 ,提升学生的素养
在体育教学中,不仅学困生或弱势群体需要补偿,某些学优生更需积极开掘其潜能。有些学生,对一些体育运动项目有着天生的优势,作为教师,不能让学生的体育学习天赋潜能在教学中被遮蔽、被遗忘,而应积极创设条件,助推学生实现自我。实施“聚焦式”补偿,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在各种场合对学优生体育学练特长进行深度发掘,从而弥补课堂学练之不足,发展学生体育运动优势潜能,提升学生体育素养。比如,在“中长跑”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很有耐力,而且其生理结构也适合长跑。但由于对某些中长跑技术掌握不到位,因此影响其水平发挥。为此,笔者采用“聚焦式补偿”方法,运用“大课间活动”时间、晨跑时间、社团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补偿。教师将学生零碎、无序的活动整合起来,能弥补补偿时间的不足。不仅如此,教师组织学生展开针对中长跑问题的一些游戏,用不同手段、方法对学生进行补偿。比如,组织学生专门练习摆臂动作;组织学生反复练习50~100m的中等以下的速度跑,让学生学会控制速度;组织学生反复练习50~100m的中等以上的速度跑,让学生体会和掌握中长跑途中跑时的腿部动作、躯干姿势和摆臂动作,让学生体会蹬摆与呼吸节奏的协调配合,等等。通过“聚焦式”补偿,让学生缓慢地、系统地掌握动作要领,改善学生运动技术,将自身的中长跑潜能发挥到极致。
“聚焦式”补偿,关键是找到补偿方向。在各种时间场合下,教师补偿都指向同一个目标。每一天哪怕只让学生学练一个动作要领,通过集聚点滴时间、集聚点滴辅导内容,让学生某项体育运动能力得到深度发掘。这种“聚焦式”补偿,让体育学优生“吃得饱”。
4 结 语
对学生体能技能进行补偿性教学,教师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矫枉过正。在补偿过程中,要将复杂分解进行分解。通过对零碎补偿的编织,进行有目的、有方向、有意义的补偿。在对学生实施体育补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运动负荷,兼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补偿,将学生由“要我学”转到“我要学”的层面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