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育人新模式探索

2018-03-11陈建红蒋飞燕卢成波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学生资助

陈建红 蒋飞燕 卢成波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院校学生资助育人的新模式,提出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开展精准的资助育人是各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结合资助工作实际,通过大力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健全工作机制,精心帮扶,多方位搭建困难学生的育人平台等措施,提高资助育人实效和资助精细化水平。

【关键词】学生资助  精心帮扶  育人平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C-0013-02

学生资助事关社会公平,育人事关学生成长成才。资助育人是教育扶贫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识别难度较大,需要加大资助精准力度,加大对贫困生的能力培养。高职院校应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把“扶困”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发展型资助体系,坚持“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工作思路,着力精心帮扶,培养学生独立、诚实、守信、感恩、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素质,切实推进“三全育人”的综合改革。

一、高度重视,周密安排,确保资助宣传取得实效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宣传工作,成立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担任组长,学工处处长任副组长,各系党总支书记、团委副书记、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具体活动方案,将子活动分解到各教学系部承办,并负责指导、协调各系开展好资助政策宣传的各项活动,统一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宣传活动取得实效。

二、宣传有力,形式多样,资助政策深入人心

(一)借助多种宣传媒介对资助政策进行宣传

由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整理编辑相关资助政策,通过易班、广播、板报、海报、网络等多种形式对全院师生开展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内容包括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依靠国家资助措施成长成才的先进事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实守信、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回报社会的典型事迹等。学院发放资助宣传纸质材料,宣传各个资助项目的评选流程、评选要求、评选标准及评选程序,做到资助政策人人知晓。

(二)开辟多种渠道进行诚信教育

学院借助安全教育微课、易班、入学教育、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宣传方式,线上线下融合,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和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知识教育,让师生了解生源地和校园地贷款的申请、还贷流程及要求,违约所带来的后果等,教育贷款学生树立诚信意识。

三、健全工作机制,确保资助工作取得实效

学院为有效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資金发放。

(一)加强领导,建立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

为了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学院坚持建立、完善四级资助认定机制。建立院长负责制,院长担任领导小组的组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学生工作处(部)处长、计财处处长、各系党总支书记担任成员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全院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成立学院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各类学生资助工作。同时在全院七个教学系部成立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系党总支书记担任组长,系党总支副书记担任副组长,资助专项辅导员、年级辅导员担任成员。系部各班级成立评议小组,由班主任担任评议小组组长,学生代表和班干担任评议小组成员。整个认定工作机制由学院学生资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学院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系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班级学生资助工作评议小组组成,形成由上到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完善制度,规范资助工作程序

根据上级的资助文件精神和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了有关资助的规章制度。2015年学院编写了《学生资助工作指南》,明确各个资助项目的评选流程、评选要求、评选标准及评选程序,制定资助项目评选审批流程。

近年来,学院修订了贫困生认定办法和国家奖助学金评选办法等,新制定了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资助学生信息安全管理措施等一系列资助制度。严格规范资助工作环节,做到资助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达到精准资助。

(三)严格管理资金,规范资助资金发放

学院严格遵守自治区贫困学生资助的有关文件规定,坚持资助专项经费专用原则,遵守学生资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坚决杜绝非法使用。对休、退学,无学籍注册的学生不予发放资助金。及时核对学籍异动情况,实施学籍动态查询。随着资助效率逐年提高,极大地解决了贫困生的日常生活问题,做到没有一个贫困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退学。

四、精心帮扶,多方位搭建困难学生的育人平台

(一)修身养德,搭建思想教育平台

坚持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常态化。用学院“孝信善礼,勤实精新”的校风理念,开展“践行校风校训、弘扬诚信学风”主题班会活动,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主题活动,利用微信平台推送资助政策、励志人物、感恩征文、感恩演讲短视频等,全方位、全过程贯穿诚信教育、自强教育、关爱教育、感恩教育。强化贫困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教育,引导他们学会以诚修身,以信立业 ;扶贫扶志,立志解困;感恩于心,践诺于行。组织受助学生参加资助网络知识竞赛,参与率达到97.12%,96%的受助学生都热心公益。

(二)勤学善思,搭建学业成长平台

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学乐学。努力抓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风建设,组建学习型宿舍,创建优良学风班级,组建学习兴趣小组和科研团队,鼓励他们申报创新课题,参加创业大赛,利用职业生涯规划竞赛、模拟创业大赛等多种形式,强化他们的创业知识,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结合自助和他助等形式,增强学生立志解困的信心,引导学生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多名受助学生在各项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奖,在省部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在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三)自助解困,搭建勤工助学平台

勤工助学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助解困的一个重要平台。它培养同学们敢于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铸就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毅力;拥有超越自我、敢为人先的品质;学会集体协作。近年来,学院努力开发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与校企合作企业联合拓展勤工助学岗位数量,满足贫困学子自助解困需求。近年来共有1000多位学生参加勤工助学,这些同学用自强不息的信念和励志前行的态度,在逆境中磨砺和锻炼自己,做到“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解决生活暂时的困境,起到了自助解困的模范带头作用。

(四)多措并举,搭建能力提升平台

学院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提升资助办法,包括资金管理、使用和资助项目。从学习习惯养成、意志品质培养、自信心与人际沟通训练、办公软件操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能力拓展、职业生涯规划咨询辅导和职场礼仪培训等进行强化训练,按需帮扶,有针对性地提高受助学生的能力素质。

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观大学生创业基地、校企合作企业,聘请创业讲师上课,与创业团队交流分享经验。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视野开阔,增长学识,营造创业氛围,坚定努力学习的信心,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创业热情。

搭建“需求侧”为基础的资助育人体系。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身需求,开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提升班,如礼仪培训、英语考级培训、就业面试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特训、职业资格考证培训、优秀校友经验交流等,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五)扶志解困,搭建良性资助循环平台

依托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通过励志之星评选、感恩教育、心理疏导、就业指导、学习激励、就业帮扶等多种措施,提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加充分的学习机会,使他们更牢固地掌握先进技能,有利于防止贫困代际传递,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技能和信心。同时弱化部分受助学生“等、靠、要”的思想,强化自立自强的意识,感恩回报社会的意识,加强对困难学生精神层面的塑造和帮扶,从根本上让学生实现“精神脱贫”。

学生资助不仅是保障民生、暖民心的重要工程,它还关系到社会公平公正。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学院通过精心帮扶,在学生资助育人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学生资助是一项高度系统化和復杂的工作,由于许多政策、地区之间、学校之间、部门与班级之间以及学生的经济状况等存在差异性,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识别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不愿申请,部分学生不关心家庭情况,与父母缺乏沟通,不了解自己是否属于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对学生经济困难程度的认识尚缺乏统一的评分标准,需要建立经济困难的量化指标,制定家庭经济状况量化评分细则,多深入班级学生,了解情况,把学生资助工作做细做实。利用对现有信息真实性的把握与有效性比对,加强对不愿申请但确实需要救助的人群甄别,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依托自治区精准扶贫管理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就学信息库,确保信息库的这部分学生都可以享受资助,做到应助尽助,达到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季超,王玲.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1)

[2]李阳,高一星.贫困研究生资助工作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2)

[3]朱以财.双轨模式: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实效性的现实路径[J].高校辅导员,2014(5)

猜你喜欢

学生资助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胜任力模型研究
国外高校学生资助模式及其对我国高职院校分级管理资助工作的启示
高校“伪贫困生”现象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探究
新媒体时代学生资助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中职学生资助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独立院校辅导员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用心帮扶让每一位受助者拥有自己的舞台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改进路径研究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思考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