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于儿童自然发展的有机教学建构与思考

2018-03-11江苏溧阳市文化小学黄月忠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有机建构师生

江苏溧阳市文化小学 黄月忠

溧阳市文化小学是溧阳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江苏省实验小学。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承担了江苏省重点自筹课题《小学发展性课堂教学设计》《自由发展的课堂教学实践》等多项课题的研究。致力于在课堂中基于对生命的反思和关照,在自然的状态中激发儿童的潜能,使其表现出发展的活力。近年来,学校在梳理提炼学校文化的进程中,从“蚕桑文化”中感悟教学的本真追求,以“服务于学生的自然发展”为导向,开始了“有机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2018年4月,学校成功申报常州市基础教育学校品质提升建设项目暨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服务于儿童自然发展的有机教学”。

一、价值追求

(一)儿童观与核心素养的双重印证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哲学的儿童观也提出儿童通过活动而发展,在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中发展知识、能力和个性。“有机”教学正是强调把学生的学习纳入到一个人与自然、社会相结合的有机整体中去。

(二)基于有机课程观的实践与探索

过程哲学认为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价值观、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变化。同时过程哲学还倡导儿童的潜能开发和自我实现。有机教学的基本特征恰恰是尊重规律、优化关系、强调互动、保有张力、旨在持续。

(三)源于学校发展的前瞻性追求

“蕴育锦绣”是文化小学办学的核心诉求。“蕴育”凸显过程,获得滋养,蓄积力量,“锦绣”凸显目标,成全生命,呈现价值。教育应适时适性,遵循规律,珍视生长,顺应自然。这些恰恰是有机教学的目标追求。

二、核心概念

有机:有机指构成事物的各部分互相关联协调,而具有不可分的统一性,就像一个生物体那样,包含生物的、有组织(系统)的、不可分割的、自然发展的等意思。

自然发展:符合儿童成长节奏的、全面的、健康的个性化发展。

服务于儿童自然发展的“有机”教学以“知识的立体建构”为载体,以“学习能力的创生”为核心,以“师生关系的优化”为推手,再构教与学,过程与结果等方面的关系,进行教学程序、教学组织、教学环境的变革,将教学各要素串联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和谐共存的基础上创生进化。立足儿童的发展需求和成长节律,尊重学习规律,实现儿童的自然发展。

三、前瞻意义

1.有机教学是一种有根的教学。它有机串联了学生、学校和教育与自然、社会、传统文化与实践的血脉关系。尊重规律、优化关系、强调互动、保有张力、旨在持续是有机教学的基本特征。它还强调学科间的内在联系,推崇相互和睦的关系,所以它又可以说成是一种整合教学,一种和谐的教学。

2.有机教学把学生看成是学习过程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鲜活生命体”。强调教师角色应从主导者变为服务者;强调教育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强调让学生回归自然,回归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把学生的学习纳入到一个人与自然、社会相结合的有机整体中去。

四、项目目标

1.丰盈和建构服务儿童自然发展的小学有机教学的理论体系,探索确立其内涵、特征、构成要素及基本条件。

2.整体架构服务儿童自然发展的小学有机教学的基本模型,以及符合不同学科特质的变式模型。

3.形成基于基本模型与变式模型的具体操作体系、实践策略与评价方式。

4.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并基于研究性实践增进对有机课程观的理解。

五、项目研究内容

(一)深入研究国内外有机教学已有成果,形成服务儿童自然发展的小学有机教学的校本化诠释

1.“有机教学”的内涵和表征研究

(1)有机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承认学生是可信赖的有机体,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着重于对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创新特质的培养。

(2)有机教学从知识传授走向文化参与。将教学看作是多元文化交汇,适应多种学习风格,发展学生不同素质的文化复归活动。

(3)有机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探险活动”。有机教学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践行。将教学理解成为师生共同“探险活动”,是对教学最高境界的追求。

2.“有机教学”中新型教学观和师生观的建构

(1)“有机教学”的教学观。有机教学是一种有根的、整合的、和谐的、关系的、过程的、发展的、创生的教学。

(2)有机教学的师生观。倡导师生通过“对话”,即个体之间以一种共同理解的方式分享想法、信仰、思想和情感的过程。建立平等与对话的关系,相依相融、和谐共生,建立起平等民主、互相尊重、和谐统一、轻松愉悦的现代师生关系,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构有机教学的基本模型,以及符合不同学科特质的变式模型

1.建构有机教学的基本模型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摄受活动”,是一种综合的合生过程,其目的是为实现学生的“满足”感。

2.建构符合不同学科特质的变式模型

(1)依据实践—优化—再实践—再优化的行动路径不断完善基本模型。

(2)各学科依据基本模型进行教学实践,针对学科特质,提炼出变式模型。

有机教学使得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它是指向“独特”的自主学习研究,指向“共生”的合作学习研究,指向“发展”的探究学习研究,指向“未来”的实践学习研究。它使教学活动更好地服务学生的生命成长。

(三)依托互联网+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构建

1.结合校园无线网全覆盖的改造,我校建设云平台,提供更多的终端,构建交互式学习环境,提供超越时空的多元学习机会。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2.自主学习平台建设。我校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和“数字化教室”的使用,使有针对性的教与学,点对点的及时反馈和指导都成为现实。

3.我校推动青果在线、一起作业网等网络平台的使用,开展基于资源库的自主学习。

(四)支持有机教学的多种方式相融合的评价变革

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能力都纳入到教学评价中来。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认识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增强等方面的发展性评价和生成性评价。尊重儿童的发展和选择。

1.契约式评价:就某一学习主题、习惯培养等,师生共同协商、设计、实施的相关协议。在实施的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发展现状可以进行修改,它赋予学生自主发展的权利,但也约定学生必须履行的义务。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框架。

2.表现性评价:通过行动、表演、展示、操作等表现来评价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与学业成果评价有机整合,形成具体的学生发展分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人”发展。

3.特色评价:建立“学科免修”“以学论教”“跳科跳级”“等级评价”等多种特色评价方式,以激励学生和创造成功体验为取向,用肯定的眼光看待差异,让差异为更高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

(五)保障有机教学有序推进的多元共同体建设

1.创建多元化的教学共同体。一是形成以教师为支撑团队,家长和社会志愿者为补充团队的“教师+”团队,开展助教式或团队式教学,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提升发展品质。二是建立“协同教育”团队,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科教师,通过班级统整会、跨学科听课等形式,分析学生在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艺术修养等方面的整体水平,从而以“整体”的意识进行跨学科设计,满足学生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发展需求。

2.创建多层次的学习共同体。一是创建师生学习共同体,促使师生在合作中共同成长。二是创建小组学习共同体,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同质互促,异质互补。三是创建混龄学习共同体,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节奏。四是创建个别学习共同体。满足有特别学习需求的学生的发展要求。从而使学习活动更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发展性和丰富性。

有机教学不仅仅将教学活动看作是艺术的表达,更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践履。它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不同的教学策略,并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重要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有机建构师生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