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肺门新生物伴阻塞性不张为表现的肺放线菌病一例
2018-03-11王开金邱菊黎晓强牟江黎联李升锦李娟
王开金 邱菊 黎晓强 牟江 黎联 李升锦 李娟
通信作者: 李娟, Email: lijuanql@163.com
肺放线菌病是一种极其罕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由以色列放线菌感染引起。该菌存在于正常人口腔、胃肠道、泌尿生殖道中,引起发病原因多与腔道黏膜屏障破坏有关,比如长期酗酒患者,近年来该病发生率有所升高。研究表明该病与自身抵抗力关系不大,肺放线菌病多发生在肺上叶,呈肺内肉芽肿形成或者化脓病灶,常可侵犯胸膜,内有支气管充气征,而表现为肺门新生物及阻塞性不张的较为少见,极易误诊为中央型肺癌[1-3]。现报道1例以肺门新生物伴阻塞性不张为表现的肺放线菌病。
病例资料
患者,男,52岁,3个多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晨起明显,咳痰,为白色粘液痰,量不多,伴有咽部不适,伴发热,最高体温38.3 ℃,无吞咽困难、活动后气促等症状,血分析提示白细胞12.71×109,中性粒细胞比例83.6%,院外诊断右肺肺炎,间断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抗感染治疗2次,每次疗程7 d,每次抗感染后症状好转。1个月前患者因咳嗽、咳浓痰症状再次发作,院外行胸部CT检查提示:右肺新生物,伴阻塞性不张,考虑肺癌,行气管镜活检提示:慢性炎症,院外多家医院建议患者到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遂到我院门诊诊治,2017年9月1日我院门诊行胸部增强CT提示:右肺门稍大,右肺中叶节段性不张,新生物待排,左肺下叶小结节影,右侧胸膜少许增厚,粘连,见图1。门诊诊断为"右肺新生物待诊",入院考虑诊断:炎性假瘤?肺癌?给予患者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因患者为40岁以上不吸烟男性,有咳嗽、咳脓痰、发热症状,无体重下降,无咯血、胸痛症状,查体: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右肺呼吸音低,未闻及湿罗音及哮鸣音,查血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院外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无异常,考虑感染可能性大,故再次与患者家属沟通,建议再次完善电子支气管镜等检查,行电子支气管镜提示:右中叶新生物,见图2。病理结果提示慢性炎症,局灶组织挤压明显,考虑为挤压的增生性淋巴组织,并见有放线菌感染,PAS(+),见图3。BALF图片阴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培养无细菌升高,后停用阿奇霉素,经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抗感染治疗22 d患者咳嗽明显好转,痰液量明显减少,为清亮痰液,未再发热,复查血分析白细胞8.16×109,中性粒细胞比例61.8%,2017年9月22日复查胸部CT,病灶较前吸收减少,阻塞性不张逐渐恢复。3个月后患者到我院随访,期间咳嗽、咳痰症状明显好转,未再发热,复查血分析白细胞9.19×109,中性粒细胞比例63.6%,复查胸部CT,病灶较前吸收减少,阻塞性不张逐渐恢复,无痛电子支气管镜下可查见右中叶支气管10点钟方向仍有鱼肉样新生物,但较前明显减小,官腔已经通畅,且新生物再次活检提示慢性炎症,组织培养阴性,见图4。
图1 2017年9月1日门诊增强CT肺窗及纵膈窗见右中叶肺门新生物伴阻塞性不张
图2 电子支气管镜图片:右中叶支气管查见鱼肉样新生物阻塞完全阻塞右中叶支气管
图3 病理活检镜下见放线菌(PAS×40)
图4 3个月后患者CT及电子支气管镜检查
讨 论
放线菌是丝状分枝的单细胞原核生物,是一种兼性厌氧菌,它可以导致人畜共患疾病,有病程缓慢、渐进性、化脓性、肉芽肿形成的致病特性。导致人类致病的主要是以色列放线菌,而肺放线菌病较为罕见,加之症状不具备特异性,比如咳嗽、咳痰、咯血、低热、胸痛、贫血等症状,查体一般无阳性体征,影像学因会出现团块影、空洞,同时加之医务人员对该病认识不足等原因,很容易导致误诊为肿瘤或者结核,因此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极其重要[4-7]。放线菌感染导致慢性化脓性病变,影像学目前无特异性变现,Kim[8]认为其好发于肺上叶,多引起肺实变,并有支气管充气征。研究显示其好发于左下叶、右中叶,可出现实质性块影、空洞、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膜增厚。而本例患者则发生于右中叶支气管内,表现为肺门新生物,伴有阻塞性不张,疑似可查见支气管充气征,由此可见其影像学表现的不确定性。
该例患者由于存在以下特点,40岁以上男性,胸部CT发现右肺门新生物,气管镜下见鱼肉样新生物,完全阻塞右中叶支气管,在多数情况下均会考虑肺恶性肿瘤,并建议其外科手术治疗,且该患者肺部出现孤立结节伴有阻塞性不张,极易误诊为肺癌,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应首先考虑感染性疾病:①患者虽然是40岁以上男性,但患者无吸烟史;②患者起病急,病程短;③主要表现为咳嗽、咳浓痰,伴有发热;④患者自发病以来,并无体重下降病史,不存在肿瘤消耗性症状;⑤患者院外血分析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可能性;⑥胸部CT虽然发现右肺门新生物,但新生物周围较为光滑,并无毛刺征、分叶征,也未见胸膜凹陷征,与癌性新生物有一定区别;⑦胸部CT虽然提示有阻塞性肺不张,但疑似有支气管充气征;⑧患者院外电子支气管镜镜下提示鱼肉样新生物,但周围无明显坏死,活检时出血不明显;⑨院外病理活检提示慢性炎症,并未查件癌细胞;⑩患者院外CEA、CA125、CA199等肿瘤标志位均为阴性;患者院外发作3次,每次均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感染后有好转,但停药后复发,因此考虑该患者感染病原体为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的需长疗程治疗的细菌感染。BAL、BALF、病理活检等检查最终确诊为肺放线菌病。放线菌感染后引起慢性化脓性改变,可以解释其浓痰原因,同时由于慢性炎症反应,导致支气管内肉眼肿形成,由于其位于右中叶支气管,最终导致右中叶支气管阻塞引起阻塞性肺不张,因此在肉芽肿处取活组织检查提示慢性炎症,且内镜查见放线菌。
由于放线菌感染的特殊性,导致其误诊率高,虽然目前PET-CT在鉴别感染性疾病与肿瘤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特异性较差,可能导致误诊[9],因此应加强对该类疾病诊治水平的提高,其中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BAL、BALF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取得病原学证据及病理学证据方面重要的作用[9]。
针对肺放线菌病治疗,主要可采取药物、手术、支持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最重要,首选用药物为青霉素,多数患者使用200~1 000万U肌注或者静滴数天或者数周,然后改为口服,重症患者,可联合丙磺舒500 mg bid[10-12]。研究认为丙磺舒可减缓青霉素的排泄,同时为加强青霉素疗效,也可同时联合使用磺胺类药物,剂量建议1 g/kg。对青霉素过敏或者无效时,可选用或者联合红霉素、氯霉素、磺胺嘧啶、克林霉素、利福平,但由于疗程长,建议选用低毒类药物[13-14]。另外,在药物治疗放线菌时,也可加用氯化钾,因其可加快药物进入病灶组织,为抗生素起效起到一定作用[15]。当药物治疗不佳时,可局部引流及外科手术治疗[16]。
综上所述,该病为良性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早治疗预后较好,治愈率高达90%,但由于其误诊为肺癌及肺结核情况较多,因此,存在过度医疗、过度手术情况,需提高诊治水平,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误诊误治,降低患者及社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