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早期干预对无创正压通气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

2018-03-11张红娟王利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肺活量用力呼吸衰竭

张红娟 王利

无创正压通气主要是通过全面罩、口罩、鼻罩等无创性方式使患者和呼吸机相连,进而开展正压辅助通气,主要有持续气道内正压和双水平正压通气等[1]。将无创正压通气应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而致的呼吸衰竭中不需要建立有创人工气道是此方式的最大优势。近年来,随着无创正压通气在急诊内科、危重症医学、家庭辅助通气、呼吸内科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已成为危重监护医学和呼吸内科的重要研究方向[2]。研究表明恰当的护理措施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疗效[3]。本文对临床早期护理对无创正压通气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为38~76岁,平均(61.25±13.21)岁;病程为5~20个月,平均(12.14±2.21)个月;基础疾病:冠心病6例,糖尿病7例;高血压9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为40~78岁,平均(62.01±13.19)岁;病程为6~23个月,平均(12.18±2.18)个月;基础疾病:冠心病8例,糖尿病9例;高血压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的临床诊断均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标准相符[4];②慢性咳嗽、咳痰在每年中的累计时间为3个月,或持续时间在2年以上;③经肺功能检查,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④无大量气道分泌物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禁忌证者。排除标准:①严重意识障碍者;②持续性血液动力学变化;③严重心律失常、肺栓塞、气胸、肺大泡等;④肺结核、间质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等慢性肺部疾病者。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二、观察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频率为16~18次/min,最初吸气末正压为10~12 cmH2O,呼气末正压危2~4 cmH2O,对呼吸机参数进行逐渐调整,直至患者的呼吸费力明显缓解,自觉舒适。对氧流量进行调节,直至血氧饱和度为90%~95%,通气时间为2~18 h/d。与此同时,对患者给予吸痰、气道雾化、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以常规护理,包括皮肤、口腔的护理,避免细菌感染以及医源性感染;确保营养摄入,主要以易消化、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为主。

观察组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基础上加以临床早期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心理护理,在患者开展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机械通气治疗的原理、重要性及应用过程中注意的事项,向患者说明呼吸衰竭疾病的有关知识,获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降低患者的紧张程度,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②气道护理,在对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过程中,确保呼吸道畅通是有效治疗的前体。护士应协助患者排痰,帮助患者能掌握有效的咳嗽方式,在有必要的情况下,需借助雾化吸入将痰液排除掉。告诉患者多饮水,帮助患者拍背、翻身;③呼吸机护理,取患者平卧位或坐位,选取合适的面罩,根据患者额部、鼻根、面颊的凹凸比例对面罩进行相应的调节,确保面部和鼻面罩能舒适、紧密接触,防止漏气。开始无创正压通气时,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人机协调,防止人机对抗。确保面罩的松紧度合适。从低压开始调整患者的吸气压,当患者适应后,应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调整到患者所需的压力,当患者意识清晰后,间断使用呼吸机;④营养支持,由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常常伴有肺部感染、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等,易导致疾病的复发,因此,应给予患者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进而增强患者的基础免疫力。

三、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 d后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包括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pH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 d后肺功能指标,包括1 s用力呼吸容量/用力肺活量、肺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

四、统计学方法

结 果

一、动脉血气指标分析

治疗前,两组患者PaCO2、PaO2、pH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PaCO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aO2、pH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和对照相比,观察组的PaCO2水平较低(P<0.05),PaO2、pH水平较高(P<0.05),见表1。

二、肺功指标分析

治疗前,两组患者1 s用力呼吸容量/用力肺活量、肺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1 s用力呼吸容量/用力肺活量、肺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1 s用力呼吸容量/用力肺活量、肺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水平较高(P<0.05),见表2。

三、两组患者GCS评分、APACHEⅡ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GCS评分(6.34±0.65vs. 6.39±0.68)、APACHEⅡ评分(22.14±2.04vs. 22.16±2.0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CS评分(15.32±1.21vs. 12.18±1.02)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APACHEⅡ评分(16.21±1.32vs. 18.43±1.7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GCS评分较高(P<0.05)、APACHEⅡ评分较低(P<0.05)。

四、两组患者并发症分析

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伴有刺激性角膜炎,1例患者为压迫性损伤,2例患者出现口咽干燥,3例患者伴有排痰障碍,4例患者出现腹胀;观察组中发生口咽干燥和腹胀的患者分别为1例。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25%(2/32)比30.56%(11/36)](χ2=7.476,P<0.05)。

讨 论

在救治急性呼吸衰竭中最为关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潴留、增加血氧含量、积极改善通气[5-7]。近年来,伴随着无创正压通气技术的不断发展,此技术已在呼吸衰竭、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8]。无创正压通气能辅助患者自主呼吸,对呼气压力能发挥自动调节的作用,并且正压能增强患者的肺泡氧分压,改善血液氧和,有利于呼吸力量的改善,降低患者内源性呼吸末正压[9-11]。在吸气的同时对患者实施高气压,能增加患者的肺泡通气量,减少吸气肌负荷量,进而改善通气量,实现调节呼吸功能的目的。研究显示,在治疗急性呼吸衰竭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治疗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2-15]。

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中联合临床早期护理更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首先心理护理,在无创正压通气中更多的是强调患者舒适感和主动感,患者或家属在开展无创正压通气下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心理,认为鼻罩遮住口鼻会对呼吸造成妨碍性影响,甚至会有濒死的气氛存在[16-18]。除此之外,鼻罩会对咳痰和进食带来影响,若鼻罩在扣住鼻面部方面太松会导致漏气,太紧会对鼻面部皮肤带来损伤。基于上述因素,需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及无创通气的必要性,通过合理有效的沟通能降低患者对疾病的恐惧,进而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在护理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有效的用氧、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做到随时观察和预防,确保患者能尽早康复[12]。在面罩无创正压通气中常常会有排痰障碍、口咽干燥、刺激性角膜炎、压迫性损伤、腹胀等并发症,为了降低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最为主要的是正确使用呼吸机面罩,指导患者配合完成治疗,并且要求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做到密切观察,确保气道畅通,将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清除掉,加强气道湿化管理,避免面部压迫伤的出现[19-20]。

表1 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分析

本文结果显示,通过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无创正压通气下予以临床早期护理后,患者的PaCO2显著降低,PaO2、pH值明显升高,1 s用力呼吸容量/用力肺活量、肺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也明显升高,上述指标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者,提示无创正压通气下予以临床早期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动脉血氧和肺功能。GCS评分明显升高、APACHEⅡ评分显著降低,表明无创正压通气下加以临床早期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肺部顺应性,确保患者疲劳的呼吸机得到充分的休息,临床疗效良好。除此之外,通过对患者予以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早期护理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者。

总之,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通过无创正压通气联合临床早期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动脉血氧和肺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猜你喜欢

肺活量用力呼吸衰竭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肺活量的故事
2015年湖北籍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与耐力跑水平相关性研究
梦想微尘用力发声
大学生肺活量与身体素质相关性研究
暴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