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瑰宝 砥砺奋进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发展综述

2018-03-11葛从军朱梦怡

当代贵州 2018年52期
关键词:附院贵阳中医药

文_葛从军 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朱梦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近年来,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凝心聚力、砥砺奋进,为医院的改革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健康贵州建设奉献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建立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体系,补齐健康服务的短板,让人人享有健康,离不开传统的中医药。

秉持这一理念,近年来,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贵阳中医一附院),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卫健委的指导和贵阳中医学院党委行政的带领下,凝心聚力、砥砺奋进,为医院的改革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健康贵州建设奉献力量。

坚持党建引领 践行强院新路

积极将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落到实处是贵阳中医一附院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的具体实践。

“在坚持党委领导下,以党建为引领,以公益性为导向,以制度机制为保障,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融入到医院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持续推动医院各项工作稳步发展。”贵阳中医一附院党委书记王乾宇说。

公立医院党委要抓好对医院工作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步推进党组织活动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把党建工作成效体现到推动医院发展、服务患者上来。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全院进一步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全院党员干部和医务人员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院党委积极推行党建入章工作,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各环节。修订完善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的决策事项和范围,做到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相互支持,确保党委各项决策得到有力贯彻落实,保证医院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

在院党委和行政的高度配合下,近年来,医院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等荣誉称号。2017年,医院业务指标不断攀升,全年门诊771214人次,同比增长8%;出院40528人次,同比增长6.8%;平均住院日11.79天,同比下降1.19天;手术14694台次,同比增长10.55%,再创历史新高,开创了医院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立足全面提升 增强发展动力

贵阳中医一附院院长孙波说:“我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新进程,围绕‘深化改革、稳中求进、协调发展’总体方针,全面推动医疗质量、人力资源、科研实力、教学能力、管理水平、医院文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紧紧围绕学科、专科、人才几大核心指标,做特色、提内涵、出成果,争取获批中医区域诊疗中心,综合办院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医改工作凸显成效,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始终把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首要位置,医院深入领会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以及药品“两票制”采购有关精神,达到国家医改要求。下沉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医联体单位扩大到52家,基本实现了远程医疗的全覆盖,托管医院医疗业务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为基层免费培训大量中医药人才,同时发挥好省级龙头中医院引领作用,深入推进远程医疗服务,逐步建立医联体合作共赢机制。

医疗工作稳步提升,医院要发展,医疗是先导。医院以“医疗质量提升”为主线,以“大型中医医院巡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和“提高医疗质量改进医疗服务专项整治活动”为抓手,严格执行医疗18项核心制度,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强化医疗安全管理,不断提高护理队伍专业技能,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内涵。加强医疗纠纷隐患排查,有力地推动了医疗服务质量的稳步提升。

教学工作扎实开展,医院认真履行高校附属医院教学职能,围绕中医学专业办学定位,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提升。加强实习生、规培生管理,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实现规培学员和本科实习生培养质量的同步提升。遴选出一批具有科研能力和基础的高层次人才作为主力军,推动产学研和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升。进一步加强师承教育,开展名医讲坛、名师教学等活动,为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中医药人才和一批优秀的“铁杆中医”夯实了基础。

学科建设深入推进,医院在学科建设上,以提升学科实力为根本,立足学科发展。加强专科建设,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西南和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专科。继续实施科技兴院战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苗医苗药治疗慢性疼痛重点研究室”顺利通过评估验收,中医学专业获贵州省一流建设学科。

人才效应不断凸显,医院围绕学科发展和专科特色,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不断提高医院高层次人才占比,提升人才队伍质量。引进神经外科、产科、妇科等学科带头人5人,特别是今年引进博士近20名,为建立一流的中医药人才团队打下了基础。在引才的同时,更注重自身人才的培养,目前已有8名医务人员参与“黔医人才计划”,15名专业技术骨干攻读博士学位,每年选派近30名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

现代化的贵阳中医一附院院区。(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供图)

行风建设不断加强,医院认真履行一岗双责,配合党委抓好党风廉政和行业作风建设工作,将行风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贯穿医疗服务全过程。医院党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着力提高全院干部职工思想政治认识,引导医务人员正确树立“四个意识”,讲政治、守规矩、做表率、敢担当,筑牢思想防线、恪守道德底线、不越制度红线。

文化自信逐步增强,树立“文化自信”,弘扬“大医精诚”,发挥全国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示范引领作用,全院将中医文化贯穿医疗服务过程。“中医中药中国行”“文化进基层”“中医养生文化节”等工作持续深化。在“文化塑院”战略指引下,12个学科、21个专科跻身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行列,涌现出国医大师刘尚义,全国名中医、国家级师承专家、省管专家等中医高端人才70余名。

多管齐下助脱贫,贵阳中医一附院不断创新新时期党建与扶贫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通过党建扶贫、医疗扶贫、产业扶贫等多管齐下,对定点扶贫地区“号准脉、用准药、拔穷根”,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医院与13家县(市)级中医医院和4家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2013年至今,医院共派出147名医务人员驻点帮扶对口支援医院。

“‘黔地无闲草’,近年来,我们在中医药、民族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通过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为贵州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王乾宇说。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创新、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服务,为群众带来实在的疗效,通过健康服务、医疗服务来促进健康扶贫。

猜你喜欢

附院贵阳中医药
专家集体跳槽
高校为1300余名湖北学子寄加餐券
高速通到我的家
“学”字的意义
找朋友
白居易写诗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