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擦亮生态名片

2018-03-11聂兵

当代贵州 2018年52期
关键词:名片贵州污染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聂兵

近年来,贵州积极推动“清水、护蓝、洁土、治渣”四大攻坚行动,切实守护绿水青山,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进,环保质量多次争优。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举办,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步推进,随着大生态、大数据、大扶贫三大战略行动的实施,“生态”已经成为贵州最有底气和分量的名片。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遵义花茂村视察时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如今说起贵州,人们不禁会联想起青山绿水、天然氧吧,联想起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避暑天堂,联想起诗和远方还有记得住的乡愁。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18年7月7日,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致辞中指出:“贵州全省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7%,森林覆盖率达到55.3%,正在走出一条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发展新路。”这条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的发展新路与我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打造“生态贵州”名片一脉相承。

近年来,贵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聚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通过积极开展“清水”“护蓝”“洁土”等攻坚行动,用最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从源头控制污染,把好环境准入关,切实守护绿水青山,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进,环保质量多次争优。

生态贵州拒绝污染

绿色是贵州的底色,优良的生态环境是贵州后发赶超的重要保障,贵州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贵州省按照“1+7”(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抓手,以改革创新、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共建共享、数据智能、法治保障、科技进步为支撑)的基本思路,以“治水、治气、治渣”三大任务为重点,坚持“建、治、改、管”四措并举,统筹抓好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吹响了“生态贵州拒绝污染”的时代号角。

2018年3月19日,在全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暨污染防治攻坚部署会上,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熊德威在报告中给出了如何才能抓好污染防治,确保天蓝、地绿、水清,擦亮多彩贵州“生态名片”的答案。

最快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近5年来,贵州统筹推进各项减排措施的基础,积极推进环境保护12件实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环保设施建设攻坚行动方案各项任务的落实。应建的4053个项目,2017年底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提前完成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和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脱硫脱硝设施建设,全部完成列入国家考核的重点减排项目和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53个主要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88个县城空气自动监测站、126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建成投运并实现联网直传,建成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9个、工业固体废物标准化渣场168个。

最大力度防治环境污染。2018年6月29日,贵州省环保厅副厅长陈程做客省人民政府网、当代先锋网“在线访谈”,介绍我省污染防治有关情况时表示,截至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我省“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3年下降5%以上”的目标任务。近5年来,全省9个地市级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51.3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年均浓度83微克/立方米下降38.2%,超额完成任务。

最足活力改革生态文明制度。推进13项环保改革任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机制填补国内空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规则开创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义务人追责的新篇章,正式成立我国首家生态环境保护人民调解委员会,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和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体制等改革事项走在全国前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生态环境大数据和双龙临空经济区规划环评清单式管理试点被纳入中央和环保部改革试点并按时序推进,在全省8大水系实施环境保护河长制,积极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生态补偿、环境执法联动机制和第三方治理,扎实推进“放管服”和环评审批制度改革。

生态治理的典范——贵阳红枫湖。(贵州图片库供图)

最严措施监管环境执法。近5年来,利剑高悬,坚持“零容忍”,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与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和司法机关建立11项执法联动机制;与四川、云南、广西分别建立赤水河流域、万峰湖流域跨省区域联合执法机制。全省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7970件,处罚金额47028万元。特别是2014年以来,以“六个一律”环保“利剑”执法专项行动、环保执法大检查、环保“利剑”执法“风暴”专项行动及环保百日攻坚执法行动为抓手,推动网格化管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5年的不懈努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贵州山水“颜值”更高了、贵州大地“气质”更佳了、全省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多了。为巩固并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贵州多措并举,重拳出击,持续发出“铁腕治污,不欠新账”的最强音。

生态贵州擦亮名片

环境也是民生,环境也是政绩。抓好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抓好污染防治,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统筹,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环保工作新格局。始终坚持以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为总纲,认真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辩证法,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既努力“把关”,又勇于“担当”。

抓好污染防治,贵州始终坚持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建立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主的政府目标责任体系,综合施策、上下联动,用硬指标、硬措施推动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始终坚持以法治为保障,积极参与立法,坚决依法行政,着力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顽疾,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在我省环保领域的落实落地。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全力构建生态环保新机制,加快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制度体系。

2017年,以迎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贵州全面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狠抓“双十”“双源”工程,扎实推进水、气、土“三个十条”目标任务的完成;持续落实“三个专项”,着力推进重点环保项目收官;立足实践不断创新,积极推进环保体制机制改革;严格执行审批程序,着力提升优化服务水平;持续推进环保“利剑行动”,不断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开展示范单元创建,积单元小胜为整体大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着力为环保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证。

眼下,贵州生态环保事业以“双十”“双源”为主抓手,主抓八个方面的工作,交出了一份“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的满意答卷。绿色贵州的底版更加耀眼,“生态贵州”的名片更加靓丽。

“环城森林涌来屡屡清新,黔灵山风吹过阵阵荫凉。绿绿的贵阳、爽爽的贵阳……”“我曾把你的容貌遐想,还是惊叹你这般漂亮,撩开你那神秘的面纱,禁不住我心荡漾,青山秀水画中来,四季如春气候爽……”一首首歌曲唱出了百姓对于生态贵州的热爱和自信。

猜你喜欢

名片贵州污染
包包,也可以是你的名片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不会丢的创意名片
贵州古驿道
会展名片等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
你是污染链的第一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