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治理技术 促进生态发展

2018-03-11聂兵

当代贵州 2018年52期
关键词:贵州省信息安全全省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聂兵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通过大数据的充分运用,建立起了全省环境在线监控体系,实现了重点行业企业和污染源监控监测全覆盖,全面提升了环境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加大重大项目科技攻关。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指出,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2016年环境保护部印发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要求“通过生态环境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实现生态环境综合决策科学化,实现生态环境监管精准化,实现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便民化”。

厚植优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十三五”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群众环境权益意识增强,提升环保公共服务需求愈发迫切。为推行电子政务、加强公共服务创造条件,提高环保服务网络化、办事便捷化程度,满足群众环境权益,建立更加高效、规范、廉洁的服务型环保机关,加快推进环境大数据建设已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2012年,贵州提出必须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既实现提速发展,又保住青山常在、碧水长流、蓝天常现,把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同步小康创建的核心指标之一。在2017年发布的《贵州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大力开展环境大数据建设,助力“大扶贫、大健康、大旅游”战略实施,落实“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并要求加快环境大数据全省统一的收集、计算分析、联动平台建设,建立起适应我省环保工作要求的环境大数据应用体系。

贵州通过大数据的充分运用,建立起了全省环境在线监控体系,实现了重点行业企业和污染源监控监测全覆盖,全面提升了环境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随着绿色贵州建设3年行动计划、林业产业3年倍增计划、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3年行动计划和大气及水污染防治等行动计划紧锣密鼓的推进实施,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全局性和转折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如今,贵州9个中心城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在100%,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硫浓度大幅下降,二氧化氮浓度保持稳定。全省主要河流监测断面优良率为96.7%,长江流域干流水质持续改善,珠江流域干流优良率保持在100%,全省固体废物管理、声环境和辐射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全省未发生重大以上突发环境安全事件。今天的贵州,郁郁葱葱的乌蒙山绿意盎然,苍翠欲滴的乌江两岸生机勃勃,“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犹如一处处世外桃源扮靓贵州绿色大地,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创新治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新时期有新要求,新时代有新发展。

如何更进一步借力大数据战略发展机遇助推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深化创新治理技术,促进生态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先后建设了“贵州省数字环保”平台、贵州省“环保云”平台、水质和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联网平台、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平台,不断推动贵州省环境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和应用服务水平提高。此外,贵州省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环境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省厅门户网站等重点项目改版升级等环保治理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也为全省环境保护大数据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加快实现环境监控大数据全覆盖,完善水泥、火电、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建设,建立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重点污染源排放评价和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流域排放总量的分析、评估和预警。加快实现环境监测大数据全覆盖。认真落实《贵州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与机制建设方案》,优化全省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要素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大数据监测全覆盖,初步建成全省统筹、天地一体、部门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大数据监测体系。加快建设大数据信息系统与发布平台。强化大数据引领和大数据平台承载功能,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集成共享机制,推动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系统、环境监管移动执法系统、应急指挥管理系统、环境数据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环保云”等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系统,实现多部门数据融合集成、互通共享,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管理和执法提供数据支持。

巩固成果生态贵州绿色崛起

2018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改革,创新方法,转变作风,坚决防止环境质量下滑,坚决防止重大污染事件发生,坚决防止督察问题整改不到位,坚决防止新增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坚决完成国家下达的环境约束性指标及“三个十条”等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全省环境保护大数据建设也取得阶段性成果。

为进一步深化环境保护大数据建设的运用,贵州省加强组织,为“互联网+生态”“互联网+管理”保驾护航,成立“信息化(环保云)建设领导小组”。坚持“统分结合”的建设模式,完善环保大数据建设与应用统筹机制,协调各部门分类实施,有序推进全省环境大数据建、管、用。加大环保大数据建设与运维资金的持续投入力度,加强环保大数据人才队伍的充实与培养,提升与环保大数据支撑专家合作程度,保障大数据建设相关任务顺利开展。

健全管理制度体系。健全环境大数据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建设责任,规范环境大数据项目建设程序和要求,促进安全、优质、高效地开展建设工作。建立环境数据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的数据责任、义务与使用权限,合理界定业务数据的使用方式与范围,规范数据采集、存储、共享和应用,保障数据一致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制定环境信息资源管理和数据贡献考核评估办法,促进数据在风险可控原则下最大程度共享和开放。

建立标准规范体系。加强大数据标准规范研究,重点推进环境数据整合集成、传输交换、共享开放、应用支撑、数据质量与信息安全等方面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实施。

“智慧环保”构筑幸福家园。图为贵阳市未来方舟城市综合体。(李暾 / 摄)

规范运行维护体系。规范运行维护流程,建立完善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加强大数据运行保障、监控预警能力建设,依托“云上贵州”资源及专业化运维队伍,对网络、计算、存储、基础软件、安全设备等大数据基础设施实施集中运维,实现系统快速部署更新、资源合理高效调度、网络实时动态监控和安全稳定可靠,提升运维服务质量和水平。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建立完备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放等各环节的信息安全范围边界、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分级保护等国家信息安全制度,开展信息安全等级测评、风险评估、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工作。重点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构建环保云安全管理中心,增强大数据环保云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和应用系统等的安全保障能力。

借力东风、乘云直上。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贵州以“山地公园省”“森林之城”“避暑之都”“天然氧吧”等名片闻名全国。贵州在秉持大扶贫、大生态、大数据战略行动中实现了“绿色崛起”,顺应了数字时代的潮流,充分借力大数据,加强技术创新,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猜你喜欢

贵州省信息安全全省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船舶信息安全预测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信息安全不止单纯的技术问题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心连心,逆风行 省妇联积极引领全省姐妹防控疫情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