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制“绿色摇篮”美丽画卷
——访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党委书记、厅长熊德威

2018-03-11王一丁

当代贵州 2018年52期
关键词:贵州省环境保护贵州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王一丁

党的十八大以来,肩负着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历史重任,贵州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在保护生态环境的事业中书写着新时代贵州发展的新篇章。

绿色贵州生态为底绘就民生幸福画卷

当代贵州:“生态就是民生,环境就是福祉。”请您评价一下环保事业对贵州民生事业的意义所在,并简要介绍一下当前贵州环保事业的发展现状。

熊德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纵观世界发展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近年来,随着贵州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在贵州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分量正不断加重。我们始终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贵州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水、气、渣三大污染防治工作作为当下贵州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则成为了贵州民生的优先领域。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环保系统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总纲,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牢记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嘱托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1+7”(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抓手,以改革创新、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共建共享、数据智能、法治保障、科技进步为支撑)的基本思路,以“治水、治气、治渣”三大任务为重点,坚持“建、治、改、管”四措并举,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统筹推进环境保护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数据显示,2018年1—10月,全省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纳入国家“水十条”考核的55个地表水断面的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断面比率为96.4%,全省151个地表水省控断面的水质优良断面比率为96.7%,9个中心城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在100%,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9个中心城市和88个县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了贵州省人代会确定的97%的目标。与此同时,贵州率先在全国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将企业消纳磷石膏与当年磷酸等产品生产挂钩,倒逼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今日贵州,在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了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良好局面。

污染治理力度空前环境质量改善提速

当代贵州: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环保系统是如何做好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

熊德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为了让贵州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华丽转身,让贵州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始终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工作思路,坚持从广大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问题入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一是项目落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追求永无止境。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为全面推动贵州各项环保目标任务落实,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我们以治水、治气、治渣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的环境保护十二件实事、环境保护攻坚行动工作方案以及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这三个专项累计投资近千亿元,应建的4053个项目全部建成,实现了圆满收官。

熊德威:2017年以来,按照“多彩贵州拒绝污染”和“五个一律不批”原则,我们严把环境准入关,继续推进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工作,从决策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贵州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二是优化服务,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良好的服务也是有效的监管。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环保系统通过转变思路、改进监管、加强服务,聚焦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于高质量发展。自2017年以来,按照“多彩贵州拒绝污染”和“五个一律不批”原则,我们严把环境准入关,继续推进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工作,从决策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018年,贵州环保系统全面开展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三线一单”划定工作,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清单管理,同时对“千企改造”“千企引进”项目及脱贫攻坚、新兴战略型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项目开设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实现了环评文件审批零积压。

三是加强立法,法制体系进一步完善。贵州生态环境立法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出台了全国第一部省级层面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等一系列与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并初步形成了贵州生态文明法制体系,为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四是改革创新,完善生态环保制度体系建设。当下,贵州省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可谓活力十足。在2018年1—10月,我们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共划定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等5大类14个片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6.06%。同时,贵州环保系统全面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等,通过改革创新,切实做到了监管有效、监测精准、责任落实、群众满意。

五是智能管控,大数据让污染无处逃遁。在2018年,为深入推进大数据与大生态战略行动深度融合,突出监测监管,推进生态环保领域大数据全覆盖,我们先后建成投运“环保云”、环境质量监测信息系统、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重点流域生态环境大数据管理系统、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系统、环境应急决策指挥系统等大数据平台,初步实现了生态环保业务工作信息化、过程管理精准化、源头管控精细化,积极运用大数据手段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六是铁军出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环保系统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铁军”标准,着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的环保队伍,确保适应新时代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工作需要。2018年,在贵州省环保、公安、检察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守护多彩贵州·严打环境犯罪”2018—2020执法专项行动中,截至10月底,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64462人(次),共检查企业25071家,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1734家。

立足长远紧守底线全面推进环保事业

当代贵州:贵州环保事业在未来有哪些工作打算?

熊德威:未来几年,我省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一个总纲(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贯穿一条主线(环境质量稳定改善),突出两大重点(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和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环保措施),实施四大行动(清水、护蓝、洁土、治渣),实现四大目标〔全省八大流域干流水质全部达标、城市(含县城)大气环境质量全部达标、土壤环境质量全部摸清、环境大数据监控监测全覆盖〕。

如今,贵州已经进入了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贵州环保系统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建设推进会精神,以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为总纲,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为着力点,以“双十”治理工程为主抓手,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猜你喜欢

贵州省环境保护贵州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