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2018-03-10杨玉莲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策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

杨玉莲

摘 要:信息化背景下,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心理健康辅导课是远远不够的。《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初中生物课的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生物知识,而且要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物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关键点”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生物教学;策略研究;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这是生物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据之一。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进步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和生物科学发展的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力求通过生物学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一份资料表明:中国大陆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67亿,据保守估计,其中中小学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

心理健康如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光有身体健康而没有心理健康,那不是真正的健康,人的心理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如果不健康,存有障碍,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正常成长,而且还容易导致犯罪,甚至酿成悲剧,而上面的数据也向我们证实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家庭、社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调查,发现我校学生有一大部分是留守少年,他们有的是父母双方都去外地打工,有的是父亲外出打工,从小缺少父爱和母爱,只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由于长辈的溺爱导致这些孩子的性格孤僻、自私、内向或性格暴躁,学习不自觉,纪律自由散漫,好吃懒做,学习怕吃苦,对师长不礼貌,沉迷于上网,生活上养成互相攀比的不良习惯。针对留守少年的这些问题,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心理品质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二、研究的内容、过程与方法

1.课题研究的内容

为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我们采取了调查问卷形式,对本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并抽样统计,结合心理咨询室收集心理健康不良个案。经过整理出现的心理问题可归纳如下:

学习类问题:①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②厌学;③考试焦虑。

人际关系问题:①与教师的关系问题;②同学间的关系问题;③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青春期心理问题:①春春期闭锁心理;②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甚至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③早恋现象严重。

2.课题研究的过程

遵循心育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開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通式培训,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针对学生出现的人际交往问题,对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进行辅导,让他们能正常交往;针对农村中学生早恋现象严重的情况,举办了《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现状研究》讲座,引导中学生异性间的正确交往;为了消除学生的考试焦虑现象,进行了学生不良健康心理辅导个案分析,让学生能轻松走进考场,发挥出良好的状态。

3.课题研究的方法

挖掘中学生物教材的心理教育素材和资源。

仔细研究、挖掘现有的七、八年级生物教材中,适合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很多。分别整理教材,挖掘出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通过整理,列出了表格。

三、教学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索

1.典型教学案例及评析

(1)“生物与环境”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学案例

①案例一《生物与环境的影响》

②案例二《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③案例三《生态系统的结构》

(2)片段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学案例

①在“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教学中渗透——让课堂充满生命,让学生充满收获

②在“皮肤的结构”教学中渗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在“激素调节”教学中渗透——民族自豪感

④在《大力提倡无偿献血》教学中渗透——珍爱生命、关爱他人

⑤在“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中渗透——珍爱生命

(3)专题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学案例

①案例一《人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课时)

②案例二《人的生殖和发育》(第二课时)

③案例三《人的生殖和发育》(第三课时)

四、研究成果综述

1.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与课堂管理,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2.科学地处理教材,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4.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动机,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

5.化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困扰,适时对学习困难生给予个别帮助

6.重视教师人格的作用

五、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和后期的设想

1.存在问题及分析

(1)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2)家族教育明显滞后;(3)由于我们的理论知识还亟待提高,相应的教育措施和手段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今后设想

(1)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2)充分运用教育网络。

参考文献:

[1]莫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周燕.关于我国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1).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策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