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材料作文教学之微探和实践

2018-03-10沈芬仙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初中语文

沈芬仙

摘 要: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能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现在中学语文课对作文教学不够系统。为此,在初中材料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审题立意、内容构思、挖掘素材等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获得系统性和可行性的写作方法,在体验感悟挖掘中延伸感觉,彰显灵性,提升立意高度,更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材料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受社会浮躁心理的影响,教育急功近利的现象也日趋激烈,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应试能力,语文综合素养得不到提升,反映在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一方面,教师平时不重视作文教学,即使有作文教学行为,往往也是临时起意,训练盲目、随意,没有系统性和可行性的方法指导;另一方面,学生作文选材范围狭小、内容虚假空洞、语言枯燥乏味。

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作文和各地区作文竞赛,材料作文越来越受青睐,所给的材料包含的内容广泛,隐含的寓意深刻隐蔽,这种类型的作文学生应对有较大困难,不会运用作文材料。常见的问题有:

1.审题时误解材料,题型不清,不能正确区分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

2.立意时断章取义,因小失大,不能深入理解材料所包含的中心意思和命题者的意图,随便以某个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或句子为立足点就开始作文,造成偏题跑题。

3.内容上没有生活和学习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文章缺乏真实性和现实性。

4.结构上没有章法,更谈不上创新意识。

5.主题上挖掘不够深入,无法提升文章的品质和高度。

这样的现状让人倍感担忧,笔者作为语文老师,又兼任“假日杯”作文竞赛的辅导工作,针对以上问题,在长期教学实践探究中,对材料作文写作积累了一些写作方法、写作规律和写作策略,并在实践中有了一定成效。

二、材料作文写作方法的探究实践

(一)先审题、后立意的探究训练之一二

材料作文分为“材料”和“作文要求”两部分,从内容来说,又有单则材料作文和多则材料作文之分,常用的材料有寓言、事例、史料、现象、言论、文段节选以及图标等,其中多以具有人生启发意义的寓言、故事和漫画为主。当我们拿到一则材料作文时,先审读材料,找到立意,再进行写作设计,最后写作。立意是文章的灵魂,一篇好文章一定要有高立意。因此,审读材料,确定写作生发点是写作的关键和难点。针对这个难点,我们师生共同探究,仔细琢磨,开设了公开课,综合语文组各位老师的智慧和力量,提炼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单则材料作文(2016年杭州市中考作文题)

1.读材料,找关键词句,提炼中心法

(1)找关键句:

(学生归纳)

(学生归纳)

(2)立意:①要学习,要生活,更要学会独立;

②身心成长才是真正的成长。

2.读材料,分析人物、事件、结果、原因,由果溯因法

人物:孩子和家长。

事件:家长包办了孩子除学习外的一切事情。

结果:孩子依赖性太强,学校的学霸,生活的侏儒。

原因:依赖性太强,制约了孩子各方面的成长。

立意:①要学习,要生活,更要学会独立。

②身心成长才是真正的成长。

3.读材料,捕捉语言信息,明确褒贬法

材料中的内容体现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多角度细细体会其中的感情色彩,根据材料的感情倾向确立最完美的立意角度。材料中“至今还记得,爸爸妈妈听了开心笑的样子……”表示我对小时候的自己很满意,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要学会独立,身心成长才是真正的成长”。

多则材料作文:

例如:(材料略)

1.异中求同法

形式:①多则材料。②材料之间的内涵有相同处。

方法:①分析、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②找出共同点。

分析:异:国度、时代、研究领域都不同。

同:对所从事的科研事业,都具有执着忘我的可貴精神。

立意:可贵的精神——执着忘我

2.同中求异法

形式:①多则材料。

②材料之间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

方法:①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②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③找出不同点。

同:在大难面前如何逃脱的问题。

异:结果不同。一个有组织指挥,先人后己,全部安全“逃出”;一个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全部葬身火海。

立意:要学会仁爱礼让。

3.互补法

形式:①多则材料。

②材料之间的性质没有共性,而是带有片面性,互为补充。

方法:①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

②将几则材料的内涵叠加补充起来,体现辩证性。

材料一:“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

材料二:“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强调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好建议。

立意:既要有坚定的信念,又要有虚心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4.综合法

有时审题立意时我们要综合考虑,可能三种方法都要用到。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多次探讨、实践训练,学生对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有了一定的可操作性方法:单材料,多角度;多材料,求公共。抓住材料关键点,落实求稳防偏锋。因此,把握“立意的有”,争取“立意的高”,是一篇文章成功的关键。在引导过程中更让学生明确好立意是明确、深刻、健康的;好立意是反映时代社会的新风貌。

古人云:“意尤帅也。”立意不仅决定了文章的高度,也对文章的谋篇布局、表现手法等方面影响巨大。

(二)内容为纲、构思为新的实践写作之一二

当我们根据材料有了一个好立意后,就应着手写文章了。文章的内容质量和体例构思都很重要。如同一件好商品,虽然质量上乘,但还是需要好包装,才能吸引顾客购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探究实践一:研究范文,探索技巧,学习写人记事,谋篇布局。

笔者对人教版初中教材中的篇章进行整理和探究,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贴近生活,通过平常的素材进行写人记事。

【例一】

七上魏巍《我的老师》是一篇写人记事的优秀散文,蔡老师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作者谋篇布局,精心安排,七件小事详略得当。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写实手法表现出人物的独特个性,同时感情线索贯穿全文,使得人物形象入木三分,魅力独特。

1.选材精当:从普通平常生活入手,选取感动的瞬间,获得了以精练的素材来表达丰富感情的效果。

2.语言朴实简洁:白描叙述事实,不作任何渲染、雕饰,起到真切实在的作用,一样能打动读者。

【例二】

八上朱自清《背影》除了让学生感受到人间至情和家庭美德外,作为作文教学的范文,我更关注散文突出“背影”的写作方法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引导学生探究方法,学习作者多处运用的独具匠心的设计。

3.结构精妙

出示背影——开门见山,引领全文

想念背影——照应开头,深化主题

4.细节刻画

刻画父亲的形态、穿着都安排在描写背影之前,让学生产生联想。着力刻画“背影”、手、脚整个形体动作,细节刻画非常精细和聚焦,定格“父亲”形象,抒情含蓄深沉。

通过对以上两个例子的引导探究,让学生获得一个最重要的启示:“写人记事,应该选择最动情的一件事,写最动情的一件事又要突出最动情的瞬间。”写作文就好像造房子,合理完美的布局,能使文章浑然一体,体现其整体的完美。

学生的实践与反思

(出示学生的一篇范文略):

这是一篇以《心中的太阳》为题写人记事的考场作文,小作者把“我相信你”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结合典型事件层层递进,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其中第五自然段细节刻画尤为精彩,对母亲情感渲染达到高潮。文章一共阐述生活学习中的三件事,详略得當,主次安排合理。同时有景物描写,语言生动,首尾照应,主题明确,主旨深刻。谋篇布局精妙,思想情感真挚,是一篇难得的佳作,但遗憾的是隐现《背影》的痕迹较明显,属于学生自己灵动的东西相对来讲就减少了,无法凸显学生的个性和才能,这也是从探究范文到自我写作转换尺度把握的难点,有待于更深入思考、探究和再实践。

探究实践二:善于挖掘,彰显灵性,抒写人生真精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鲁迅先生说过:“选材要严,挖掘要深。挖掘就是根据所写的事物去做一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挖掘。”从材料中思考出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来。挖掘深,提炼的主题才有深度,文章才有高度,更能引发读者思考。在关注写作技巧训练的同时,更要让学生打开心灵的大门,展示对人生独特的见解和新意。

由于初中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认识有限,绝大部分学生难以提升到这个高度,所以笔者在实验班和竞赛班进行了指导和点拨。

在立意为“要学会仁爱礼让”的作文课上,笔者对如何体验生活,如何对素材进行整合和艺术加工进行指导后,就素材继续启发学生做深层次的挖掘,共同查阅研究后明确“仁爱”思想是儒家的道德精华,孔子的“仁爱”思想内涵丰富,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写道:“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学生积极探讨,各抒己见,诠释“仁爱礼让”的精髓,明确既体现在思想和行动上,更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把眼光从课堂投射到和谐社会,提升了主题的高度。

学生的实践与评价

(出示学生的两篇范文略)

这是两篇自拟题目为《为他人打开礼让的大门》和《“等等”是最美的旋律》的校内竞赛作文,第一篇文章通过写小女孩和时髦女郎的思想行为对比来体现文章的核心和灵魂,而小作者作为旁观者,虽没有言行,但字里行间处处透露出对“仁爱礼让”的崇敬和赞扬,感情色彩强烈,含蓄隽永。如果说第一篇男生作文文笔稍显稚嫩,情感不够细腻的话,那么,第二篇女生作文更胜一筹,运用直接描写的方法,实写人世间最感人的一幕,既有耄耋老人间相濡以沫的永恒爱情,又有生活中的真善美,相得益彰,感人至深。同时,文章中老人和孩子互动情节诠释了生命的真谛,彰显了小作者立意的高度和灵性,堪称完美之作。

三、实践的收获和反思

笔者在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中,对单则材料作文和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内容安排和谋篇布局进行了多样化的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素材,提升文章高度。同时结合经典的实践体验,灵活借鉴,反复训练,使学生形成写作技巧;更注重思维训练,彰显灵性,加深作文内涵。学生在审题中思考,在思考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在领悟中挖掘,定能写出形神兼备、情文并茂、人生精髓的优秀文章。

在教学实践中,最大的困难是学生积累少,可写的素材少,每周两次写作,笔者要求内容不能重复。到期中时,很多学生反映,实在没东西可写了。我们的孩子生活经历少,阅读更少。

斯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中说:“如果你想成为作家,有两件事你必须首先得做到:多读,多写。阅读真正的意义在于,它能够让写作变得容易上手,持续的阅读会让人很迫切很放松地写作。同样,阅读也能持续教你知道:前人都做过些什么,还有什么没做,哪些是陈腔滥调,什么才令人耳目一新,怎么写算是言之有物,或者死气沉沉。你读得越多,下笔或者是往键盘上敲的时候才越不会显得像个傻瓜。”

然而,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教育大背景下,我们的课堂只能取舍,如何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和感悟,积累素材,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如何分享阅读体验……我想这是我们作文教学,更是语文教学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桂林.在活动作文中张扬学生个性:“个性化作文”研究[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06(9).

[2]庞君芳.因果思维与中学作文教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3]王青山.中学主体性作文教学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4]李建国.作文教学应该与时俱进走创新之路[J].考试周刊,2011(63).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高考材料作文历史演变及任务驱动型作文应对策略
研究高考作文 提升高中生审题拟题能力
试论材料作文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技术性结合
材料作文的教学策略探究
分层次序列化训练增强考场写作的增分因素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应把握好“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