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教学策略探究
2016-09-29闫辉
闫辉
摘 要:本文从三个方面探究了材料作文的教学策略:联系生活实际方面,应捕捉社会热点;创新意识培养方面,应培养学生的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方面,应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本文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探究,希望对以后的材料作文的教学能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材料作文;教学策略;多元思维;个性发展
所谓材料作文就是给出一段材料,可以是一个哲理故事,可以是一段话,可以是一幅漫画,让学生根据材料,发挥自己的想象,选定一个角度,提炼出中心观点来进行创作。在材料作文的教学中应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来适应材料作文的写作特点和写作要求,它不同于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它更加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所以,对语文教师来说,应该在课堂上做好材料作文的教学准备,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读材料的本质,写出优秀的文章。
1.联系生活实际,捕捉社会热点
在材料作文的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现实,关注身边存在的现象,细心捕捉社会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热点问题,让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用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合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眼界。比如,目前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就是“低头族”的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场所,会见到“低头族”,公交车站、饭店、市场、家里等,他们低头专注于手机。所以可以有这样的材料作文出现,两幅漫画,一幅是一个人,躺在床上,面色憔悴,姿态安然,吸食鸦片;另一幅则是一个人,躺在床上,低着头,眼里只有手机。附上一段话,百年后的我们类似百年前的他们。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发生了改变,我就站在你的面前,而你却在低着头玩手机。这是现实,可以根据这个材料,引导学生看到现象的本质,提炼出正确的观点。我们忘记了肩上的重担,人与人之间没了面对面的交流。可以从交流的角度入手,探讨和谐社会建立的主题。
2.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多元思维
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时之功,需要点滴积累,时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理解材料的能力。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材料作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把新的理念、新的意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在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可以忽视的。不能抹杀学生的创作灵感,而是要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的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比如,逆向思维,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冲破原有的思维束缚,提出独到的见解,引发思考。哲学思维,理性思考问题,逻辑严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对比分析,找到求新求异之路。
3.尊重主体地位,关注个性发展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思维创作,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而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可以让学生自我思索或小组讨论,在思索和讨论中培养自主的意识和思维的主动性。
在写作中,应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写作,追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看到学生身上的不同点。每个学生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思维方式自然不同,对问题的看法自然不同,对人生自然有不同的感悟。在作文中,自然会体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及主题思想。所以,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发掘每个学生身上所具有的潜能,激发出学生对社会深度的认识和感慨。比如,有关缆车的材料作文,有的游客感觉缆车不好,速度过快,来不及好好欣赏美景;有的游客担心缆车不够安全,宁可选择步行,也不愿乘坐;有的游客喜欢从更高的角度俯瞰大地,美景尽收眼底。对这则材料的解读,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游客对缆车有不同的看法,学生也会对这则材料有不同的解读,所以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保留各自的观点。作为教师,不能打击,而是要适当引导,充分尊重学生。
材料作文的教学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学生平时的积累,积累作文材料,更要积累对生活及生命的感悟,有独特的人生感受才会写出与众不同的作文。
参考文献:
[1]吴 娟.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2]杨百良.新材料作文教学的“三先三后”——以高考新材料作文试题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