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问题研究

2018-03-09于淑萍

速读·中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互联网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已被广大高校广泛开展,民办高校也不落其后,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民办高校教育尤其重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创业教育应加入哪些内容,采取哪些措施,本文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互联网

一、民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意义

1.创新型人才是提升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的主要内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能够驱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就是以促進地方经济发展为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能同时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共同要求。所以民办高校应该把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加以重视。

2.创新型人才培养能促进民办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根据当前社会以及各大领域对于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民办高校依据本区域行业发展需要并结合自身办学优势,逐渐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方面成为办学着力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能促使学生的能力达到社会的要求,对于综合就业能力提升起着显著的作用。

二、“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

目前国家从中央到地方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支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政策,许多本科高校包括民办高校也做了初步尝试,由于都是停留在传统行业的表面化,均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在“互联网+”的社会背景下,各类资源配置更加系统、优化,同时也给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一个更具创意的社会化大环境,这一系列变革对于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互联网+”拓展了民办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视野。互联网给社会带来了巨、全新的信息冲击,高校人才培养更要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将互联网加入到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作为支撑,“互联网+”的出现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各种创业项目类型多样,覆盖面广泛,涉及各领域,种类繁多的创新服务。

2.“互联网+”为民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增添活力。互联网的发展,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互联网的发展使学生的思维从课上延伸到课下,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有形延伸到无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兴趣关注点进行创新创业的发展,更深入了解社会现状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校内就能体验到“大社会”的环境,因此互联网对大学生创新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互联网能激发民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互联网给社会带来了五花八门的精神食粮,在客观方面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发展。学生会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进行自身发展,高校要在这一环节之中做好导向和监管作用,积极引领学生提升创新创业意识。

三、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措施

1.学校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加大创业指导。创新是创业成功和基础和有效保障,但创新不一定会导致创业,创业需要创新去发现价值然后实现价值。学校应制定创新教育的创业保障制度和政策,使得创新创业得以落实。

2.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创新创业培养目标定位。如物流管理类学生可以侧重于物流站的建立、管理的创业目标。

3.强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创新创业教师不仅具备创新创业的职业理想和创新创业教育观,还要具备娴熟创新创业能力技巧。另外,双创型教师也需要教师能针对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创造性地发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和实施方式,并善于把教学与相关科研课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能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互联网技术。

4.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从健全组织管理体系等方面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双创型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学校各级领导以及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学校要能从多层面、多角度健全组织管理体系等方面建立并完善双创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总之,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任重而道远,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1]张雷.地方本科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9):85-86.

[2]黄英.民办高校工程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构建——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为例[J].亚太教育,2016(10):129.

作者简介

于淑萍(1983—),女,汉族,河北唐山人,高校教师,副教授,工程造价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互联网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