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选段《不能尽孝愧对娘》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处理
2018-03-09曾凡坤
曾凡坤
摘要:《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中国歌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歌剧史上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民族歌剧。在这部歌剧里,每个演员刻画的人物形象在观众心中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尤其是《不能尽孝愧对娘》这首咏叹调更是让人情绪高涨,心情澎湃,它所表达的思想和精神,值得当代人学习。通过对该歌曲曲式结构、演唱技巧和情感的分析,使人们加深对歌剧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民族歌剧的认识,学会理解民族歌剧的特点,让学生在演唱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歌剧 曲式分析 演唱技巧 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2-0012-06
中国民族歌剧从产生到发展短短几十年,得到了飞速发展,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有着光辉的历程。中国的民族歌剧将音乐与民族特色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民族独特的特点,同时中国的民族歌剧也成为世界歌剧上的瑰宝。
《不能尽孝愧对娘》这首咏叹调选自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该歌剧是由张卓娅、王祖皆和王晓玲以抗日战争为题材创作完成的。这部作品吸收了河北地方戏曲和民歌的特点,旋律优美流畅,感情充沛,极富表现力,深受声乐爱好者的喜爱,并且在国内重大声乐大赛中深受男高音的青睐。
一、《不能尽孝愧对娘》创作背景及故事梗概
(一)《野火春风斗古城》创作背景
这部歌剧创作背景是十分明确的。该剧是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在北京公演的大型民族新歌剧,它以“全新的艺术手法、厚重的思想主题、紧张的戏剧情节”,展现了一幅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战图景,表现出我党我军艰苦卓越的战斗历程。通过成功的舞台人物形象塑造,表现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团结奋战的伟大民族精神,弘扬了爱国主义思想。
该剧中的文化背景主要“以人为本”。该剧凸显了人情美、人性美,剧中杨晓冬、杨母、金环、银环等抗日英雄人物之间的母子情、姐妹情、战友情、恋人情等,都彰显出了人性化的光辉。同样站在人性化的人文高度,对反面人物——日军多田的真实刻画也有着不一样感受。
(二)《野火春风斗古城》故事梗概
1942年的冬天,中国人民正处于列强烧杀掠夺的时期,中国人民群众团结一心配合中国共产党一起抗日。在这关键时期,党组织派杨晓东来到冀中古城领导劳动人民抗日,他通过人民群众金环、高自萍和银环等人的秘密配合,从而顺利的进入冀中古城。开始是对司令员关敬陶的策反工作,经过大家的努力,几次劝说终于说服了关敬陶,并答应与共产党一起对付日本人。
可就在这关键时期,内部交通员高自萍不守组织纪律,私自约见外部交通员金环,不幸的是被跟踪的特务发现,二人同时被捕。高自萍在询问过程中神情异常,充当了可耻的叛徒,而金环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最终壮烈牺牲。此时的高自萍已经不是共产党人的身份,他约见银环,告诉杨母被捕的消息,欺骗了银环,让杨晓东落入敌人的圈套,杨晓东也被捕了。
在狱中杨晓东受尽折磨,但是他宁死不屈,依然跟日本人做着斗争。多田在这时手无足措,于是想利用母子之情迫使他们投降,安排杨晓东和母亲相见,杨晓东看到自己受害的母亲,奋不顾身扑向母亲怀中,内心惭愧痛苦,连累了母亲,这时的他按压不住心中的痛苦与怒火,唱起了这首不朽的咏叹调。
二、《不能尽孝愧对娘》的创作特征
(一)曲式结构
《不能尽孝愧对娘》这首歌曲,结构分为A-B-C,是典型的单三部式的作品。整首歌曲运用4/4、2/4拍子交替进行,G调转bE,是自由的散拍子,细分的话分为前奏、五个乐段、两个间奏,第四、五乐段都是在第三乐段的重复和发展。
谱例1:
前奏是运用每分钟较快的124拍速度进行的。在第三小节处引用了三连音,使用了两个小节,力度逐渐加强,音调逐渐升高。第5-9小节旋律平稳,中速进行。
谱例2:
第一乐段(10-32)小节为散拍子,节奏自由,使用的4/4拍,节奏变化多样,具有散板的特点,(10-20)小节是以每分钟68拍的速度进行,在20小节以后则以每分钟156拍的速度进行。结构上分为两个乐句,整个旋律在平稳进行中也出现了四六度大跳,这正体现了河北民间音乐跌宕起伏的特点。
谱例3:
第二乐段(33-39),这段使用了中速散拍的节奏,两个乐句都运用了空拍、闪拍、起拍,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强调,旋律激进。第二句结束句“诉情肠”三字重复带有拖腔,意在强调,表达了杨晓东思恋母亲的情怀。
谱例4:
小间奏(40-48)小节,这段间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40小节链接第二乐段,感情基本一样,在43小节开始转调,并且速度也发生了变化,以每分钟80拍速度进行演奏。
谱例5:
第三乐段(49-58),该乐段是以叙事为主,腔体的东西少一点,吐字方面更加注意,旋律平稳进行,节奏以全休止符和八分音符为主,还运用了附点和切分,旋律感律动感较强。
谱例6:
第四乐段(58-78)和第三乐段表达的情感基本是一样的,可以说是前边的一个重复和再现,旋律缓缓进行。
谱例7:
譜例7是整首歌曲的第二个小间奏,79和80小节还是第四乐段的渲染,第81-84小节奏加快,最后用相同音反复进行,更能表现杨晓东抗战的决定与紧张感。
谱例8:
第五乐段(84-128)是最高潮的部分,快板慢唱,时值比较长,特别是“娘”此音的时值是24拍,在高音上给人一种上升递进的气势。整段乐曲可分为三个月句,使用4/4拍的节奏,第一个乐句平稳,节奏上以闪板、切分进入,曲式结构采用F商雅乐。第二句整体比第一句高,字的时值长,每个字都要占一个时值,音乐平稳进行,音高层层升高,节奏将音乐推向高潮,最后一个“亲”字,是这首歌最高音也是最动人的地点,时值长达九拍,深深地表达了杨晓东对母亲的愧疚之情。endprint
(二)人物特征
杨晓东是这首作品的一号人物,他身上散发着很多光芒点,可以说是中华儿女时代的标签。杨晓东是一名忠诚共产主义事业的革命党员,当时在抗战最为艰难的时刻,派他到冀中古城去领导人民群众抗战,在抗战中不但稳健、果断并且非常的机智,险中求胜,敢于挑战。
作为儿子他是中华儿女的典范,虽然不在母亲的身边,但是他时刻挂念着自己的母亲,从第二乐段“多少回梦里扑进娘的怀,多少回母子相依诉情肠”中这句可以看出杨晓东很牵挂母亲。但是中国有句古话:养父母之身,称之为小孝;养父母之心,称之为中孝;养父母之志,称之为大孝。杨晓东为了革命的胜利,顾不了自己的母亲,所谓忠孝不能两全,他的母亲有这样的儿子是无比的骄傲。
作为同志的他,与战友同甘共苦,舍命为人,在党下发的任务中他不畏艰险,昂首向前。作为一个男子汉,他没有把儿女情怀放在第一位,就算和银环相爱,也只是存留着纯洁的爱情,先公后私,大公无私,为党的事业奉献着。
(三)词与乐的结合
作品前半部分旋律都比较慢,并且内心非常的激动,强弱对比比较明显,从而表达了心中对母亲深深地爱,因此旋律在速度,强弱上都有鲜明的对比。乐句一开始“娘啊,娘啊,娘啊,是我连累了你”演唱时情绪起伏很大,从内心深处的小声呼喊,到看到母亲遍体鳞伤,感情一下爆发,极具表现了杨晓东痛苦悲愤的情绪。
到了第二部分,音乐渐渐变弱,旋律平稳的进行,此时的杨晓东心情也平复些,联想到儿时的不幸,父亲被迫害,母亲带着自己四处流浪,白天要饭,夜晚睡在破庙堂里,衣衫褴褛的母亲还把棉袄脱下来给自己遮寒,这时的旋律和歌词合在一起,让人无比的揪心。“‘我是母亲的心头肉,母亲是儿子的挡风墙”,这时的音乐旋律比较激进,心里非常的痛苦,唱完这句时,音乐又回到平稳进行的状态,让听者进入到环境中去,自己去联想悲惨的画面。
第三部分旋律起伏较大,快板慢唱。“娘说献血要和孩儿一起洒”,体现了一位母亲的伟大。此时开始进入歌曲的高潮,杨晓东情绪开始爆发,最后一个“亲”字是歌曲最高音,也是闪光点,在这“亲”前加了一个“升4”,因此在演唱中感情的色彩很难把握,必须要深刻地理解该唱段的内容及含义,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
三、《不能尽孝愧对娘》的演唱处理
(一)演唱技巧
该唱段是整部歌剧的高潮部分,对演唱者的声乐技巧要求非常高,演唱时需要融合民族、戏曲、美声的唱法,最终通过熟练地演唱技巧表现出一个有血有肉的革命党人。
1.演唱的咬字和吐字
以唱段第一句为例“娘啊,娘啊,這是该片段的开始,需要引出主要人物、交代主要事迹,因此在咬字方面不必过于华丽,做到咬字、吐字清晰。就具体而讲,需要分析每个字声母和韵母,一定要咬准字头,明确咬字的发生部位,字腹唱满,字尾归韵,把字咬饱满而不是刻意去咬字。
谱例9:
在这一段开始的时候,杨晓东的扮演者戴玉强就展示了咬字、吐字的技巧。首先字头要咬准,舌齿唇牙要赶紧到达正确的位置,牙关和下巴要保持松懈的状态,也就是说字的发音要小浮动的来完成,不要夸张表现。其次字头的发声要为字腹转换做好准备,字头咬出以后迅速的转换到字腹,在喉咙放松的状态下,用喉咙的声道和气息共同完成咬字的过程。最后在收尾的时候切莫着急,出现“哼”这样的动静,要根据不同的字来解决收音效果,要特别保证收音时的连贯性,保证收尾的最后一个音和下句开头音的衔接,发音要自然,争取口腔打开和发声保持一致。
2.连音、分节衔接转换
《不能尽孝愧对娘》表现的是杨晓东对母亲内心的愧疚之情,主人公杨晓东的情绪是不断递进、不断增强的,这时音色力度随着感情的流露是逐渐攀升的。但是一段内容和相关的歌词是一个整体,段落的划分不能将每个唱段分裂,此时需要连音发挥作用。
谱例10:
谱例10是《不能尽孝愧对娘》的经典片段,从分节上看一共分为两句,第一句“娘含泪带着孩儿走他乡,一路上北风呼呼响”一共是四小节,每一小节都在呼吸换气把握好衔接。“走他乡”“破祠堂”都运用较长的连音,声音悠长、连绵不断。
3.气息的控制和处理
《不能尽孝愧对娘》是一首男高音咏叹调,高难度的歌曲必须要有扎实的表演功底,也就是基本功要好。戴玉强在演唱时运用了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胸腹和横膈膜扩张力度来把握呼吸的强度、节奏,对歌曲的旋律起伏以及音乐旋律的变化,人物喜怒哀乐各方面的表达都有独特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演唱“寒冬腊月灾难降”一句时,呼吸力度减弱,突出凄凉之感。在演唱“儿是娘的心头肉”的“肉”时,咬字饱满,字正腔圆,气息力度由中到强。在演唱气口时,可以凭借泣声来换气,比如“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天地,和娘亲”后边气息的控制、抽泣、嘘声游刃有余,从弱到强直至到最后情绪的爆发。
谱例11:
以谱例11为准,“娘啊,娘啊,娘啊”里面的第三个“啊”,和唱段“儿是娘的心头肉”的“肉”字,在口腔和头腔共鸣的基础之上结合了咽腔,咽腔的加入使得唱段声音饱满有力。除此之外,腔体共鸣有一些唱段运用了较多,例如,在唱段“疼我的娘,爱我的娘”之中,演唱方法是喉的运用在低位靠近胸腔,所以声音是舒展、浑厚的,也要记住音色要带着一丝忧郁和暗淡。
(二)演唱情感
1.情绪激动
前奏是由急促的前十六后八和持续不断的三连音开始的 ,为整个剧情的紧张气氛做好了铺垫。前奏一响,演唱者就要做好演唱的状态和情感,立刻进入情景当中,把自己当成剧中人物。前奏最后是两个重音记号下的八分音符,之后就是空拍,这时千万不能着急唱,一定要根据前边节奏走,第一句是最为关键的。
歌曲的第一句“娘啊,娘啊…… ”一定要注意气息与声音的结合 ,好像就是跟母亲在说话, 以声带情。随着三个“娘啊”的呼喊一声比一声高,心情激动,直到最后一声从中音区直接升到了高音区,从开始慢慢对母亲的呼唤,最后成为对母亲的呐喊。所以声音的力度应由弱到强,展现杨晓冬了内心的痛苦,直至最后情绪的爆发。endprint
“是我连累了你,不能尽孝愧对娘,不能尽孝愧对娘”表达了杨晓冬的真实的情感。母亲是因为“我”在狱中受苦,强烈的表达了杨晓冬的心疼和不忍,紧接着又是一个紧打慢唱的乐段,这里歌词仅短短八个字“爱我的娘,疼我的娘“词虽然少但是情不能少,要收着略带哭腔的演唱,表现了母子情深。
“多少回梦里扑进娘的怀,多少回母子相依诉情肠”这两句话歌词和旋律十分紧凑,表现了杨晓冬在外抗战时,对娘的无比思念和对家的留恋。对于这两句演唱,可以唱的动情一些,自由一些,为后面的高音做好铺垫。
2.情绪平稳
“那一年孩儿我七岁上……又把孩儿伤!”写的是杨晓冬儿时丧父的苦难经历,黑心地主把原本幸福的家庭破坏,情绪应该是悲凉凄苦的,咬字应该表现出歌词的语气和情绪。在演唱时,可以在“孩”的do前加一个倚音la,更能加强语气。
“娘含泪带着孩儿走他乡……娘是儿的挡风墙。”情绪应比第一段稍强一点,眼前应看到在寒风刺骨的腊月,娘牵着儿时的晓冬走在路上,白天挨家挨户的要饭,晚上睡在破庙堂,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谁也离不开谁。“搂在身旁”的“搂”字要唱出画面感,仿佛母亲正紧搂着儿子。“儿是娘的心头肉”的“肉”字要先收再放,才能更好的表达含义。
“含辛茹苦将儿拉扯大……娘把交通员来当。”是杨晓冬回想起苦难的日子,再想到如今母亲在监狱里受苦,没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展现了他的愧疚之情。这部分演唱者要演绎的流畅自然并且动情,把母子情深唱出来。这部分感情更加痛苦,感情流露的更要多一些。
3.情绪高涨
最后一部分是感情的升华也是全曲高潮部分。这时节奏比前面的叙述部分快了一倍,快板慢唱。音乐由婉转凄美,变为明亮阳刚。“娘说鲜血要和孩儿一起洒……”还借鉴了戏曲中的“垛板”,歌词和旋律一对一的准确对位,使音乐旋律刚劲有力。演唱者需要表现出男子汉的英雄气概,表达母子二人对革命必胜的决心和在死面前绝不低头的魄力。
“我跪,我跪,只跪天地,只跪天地和娘亲”中的“我跪,我跪”后面有空拍,所以不要唱得拖拖拉拉,要果断一些,“和娘亲”的“娘”变成了五个音,五个音要有强弱,情感的递进,从内心深处唱出对母亲的爱。“亲”是全曲的最高音,“亲”字要坚决唱出,不能拖拖拉拉。最后重复的“和娘亲”这一乐句中,之前有短暂的休止,当一切安静下来,再唱出“啊”。唱“啊”时注意不要太猛太硬,就好像抽泣的感觉,使用横膈膜的弹力,控制好力度,把“啊”唱出来。“和娘亲”的“亲”字可稍加一点气声,字头要唱清楚,用渐出的方式更能表达深深地爱母之情。
(三)舞台艺术
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在舞台上要呈现出精彩的表演,要利用所有的条件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反之则让人感觉歌唱者没有应有的舞台表演能力和素质。通过这部歌剧分析里边的人物,杨晓东在里边是一位共产主义革命事业者,那就要求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大大方方,面部表情一定自然和真实,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塑造出人物形象,利用自己真实的情感将歌剧人物再现。
笔者认为舞台表演时要根据情景设计出适当的动作,比如在开始见到母亲后脚步一定要快,赶紧的扶住自己的母亲,细细的打量遍体鳞伤的母亲,而不是走到母亲身边,只注意表现声音,声音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第二个关键点是眼神,“神”到位以后观众才能根据你的神情走,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第一部分眼睛不能睁得太大,开始就表达了杨晓东的愧疚之情;在第二部分是回忆,回忆起小时和母亲受到的艰辛,心里已经在痛苦流涕了,眼睛也不能睁得太大;直到第三部分,是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这时要睁大双眼,这样才有为革命事业坚决和不屈的决心。声音、技巧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因素,更重要的是把握歌曲的特点,从而做到刻画人物细致、表演自然放松。
要想成为一个有个性的歌唱家,在日常生活中必须积累生活经验,积累自己的生活特点,在舞台上要表现出来,而不是局限于谱子,一种无脑的歌唱,要属于自己的一种音色和表演形式,让别人一听就能准确的辨别。在生活中不能只模仿某歌唱家,要多听、多看、多积累。杨晓东的扮演者戴玉强老师就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专业技能和情感的融合,而不是千篇一律,要注意表演的具体性和完整性,歌剧需要形体与嗓子的完美结合,所以我们必须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在演唱时加入自己的个性,唱出属于自己的歌曲。
四、结语
《不能尽孝愧对娘》这段歌剧唱段是艺术的瑰宝,耐人寻味,百唱不厌,通过分析此歌剧唱段,让笔者得到全面的提高。声乐演唱综合了多种因素的一种表演形式,想要演唱好一首作品,我们就要对这些作品进行多方了解。让我们知道学好一部歌剧不仅要学好发生技巧、方法或是对一首歌剧的理解、琢磨,还要学会自身化修养。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领悟到歌剧所表达的感情和价值,引起激动和表演的创作热情,最后才能在歌剧演唱中表达得更加生动感人。
参考文献:
[1]胡志平.赞歌剧新作《野火春风斗古城》[J].人民音乐,2005,(12).
[2]姜秀生.一曲民族精神的頌歌——评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J].军营文化天地,2006,(05).
[3]马兰.歌曲演唱中的人物性格表现——观后感《野火春风斗古城》后感[J].艺海,2008,(05).
[4]王聪.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音乐创新[J].青年文学家,2010,(07).
[5]杨白雪.浅谈舞台剧《野火春风都古城》音乐音响的审美特征[J].大众文艺,2011,(14).
[6]王景涛.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杨晓东”艺术形象分析[D].河南大学,2012年.
[7]周传明.浅析中国民族歌剧的题材和音乐艺术特点[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2,(02).
[8]贾文亮.歌剧中男高音咏叹调演唱技巧研究[J].艺术教育,2013,(05).
[9]陈好建.男高音咏叹调《不能尽孝愧对娘》的演唱分析[J].音乐探究,2013,(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