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管理理念在溃疡性结肠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8-03-09孙艳艳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8年1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率

孙艳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消化科 北京 101149)

据报道[1],溃疡性结肠炎多发于29~49岁患者,目前认为发病与肠道持续感染、遗传、环境等有关,患者多出现腹痛、腹泻、黏液便等症状。有研究指出[2],该病治疗周期长,病程迁延,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大幅下降。研究发现[3],自我管理有助于减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但目前相关报道还较为少见。本研究以4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自我管理理念在溃疡性结肠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性 21例,女性 24例;年龄 23~70岁,平均(38.11±8.54)岁;病程 1~4 个月,平均(2.21±0.89)个月;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30例、大专及以上者15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25~68岁,平均(39.85±9.76)岁;病程 1~5 个月,平均(2.53±1.00)个月;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28例、大专及以上者17例。 两组性别 (χ2=0.045,P=0.832)、 年龄 (t=0.900,P=0.371)、病程(t=1.604,P=0.112)、文化程度 (χ2=0.194,P=0.66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4](1)《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 年·广州)》[5]中诊断标准,存在腹痛、腹泻、便血、黏液便等症状,经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2)首诊患者,年龄 18~75 岁;(3)无腹部手术史;(4)具备基本沟通、理解能力。

1.3 排除标准[6](1)细菌性痢疾或克罗恩病患者;(2)合并肺、肾功能障碍、精神障碍与恶性肿瘤者;(3)有药物过敏史者;(4)妊娠与哺乳期妇女。

1.4 方法 观察组采取基于自我管理理念的健康教育,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均以一对一形式进行,4次/w,每次30 min,持续护理2个月。

1.4.1 观察组 基于自我管理理念的健康教育:①疾病相关知识普及:向患者详细解释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告知精神状态、情绪及配合度对病情的影响,鼓励患者保持良好情绪与状态。②生活方式调整:纠正患者不良行为,嘱其饭前便后洗手、戒烟戒酒,确保充足的休息时间。指导患者掌握自我催眠疗法、肌肉松弛疗法,以帮助其改善睡眠质量。饮食原则为高热量、易消化、少纤维素,禁冷饮、汽水、韭菜、海鲜、乳制品、冰淇淋、多纤维蔬菜等食物。③药物管理:向患者介绍治疗药物的作用、用法及可能不良反应,并叮嘱患者用药期间注意事项。嘱患者按时服药、不可随便停用药物。④症状管理:指导患者自我观察与判定症状,包括大便次数与性状、自觉口渴、皮肤弹性减弱等。自觉口渴及皮肤弹性减弱时遵医嘱补充水以及电解质;腹泻者重视肛周皮肤的清洁,努力调节心态,多做深呼吸。⑤心理照护:结合患者认知、心理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引导患者与医护人员、家属、朋友进行交谈,获得精神动力与支持。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读书看报等方式进行心态的自我调节,多听《流水》、《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等镇静、宁神的曲子,放松身心。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各肠道症状评分的比较(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各肠道症状评分的比较(分,)

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

2个月 例数 护理前 护理2个月观察组(n=45) 20 2.54±0.87 1.02±0.22* 24 2.84±0.95 1.13±0.30* 18 2.28±0.66 0.85±0.27* 15 3.06±1.05 1.08±0.31*组别腹痛 腹泻 便血 黏液便例数 护理前 护理2个月 例数 护理前 护理2个月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对照组(n=45) 23 2.60±0.91 1.54±0.43* 22 2.79±1.01 1.61±0.52* 15 2.31±0.59 1.34±0.36* 17 3.00±1.20 1.70±0.63*0.220 4.876 0.173 3.875 0.136 4.466 0.150 3.456 P 0.827 0.000 0.863 0.000 0.892 0.000 0.882 0.002 t

1.4.2 对照组 向患者介绍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并发症等知识,叮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心情开朗,并积极配合治疗。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指导患者保持充足睡眠与合理饮食。食物以高热量、易消化、少纤维素为原则,为机体代谢提供足够能量,减轻对肠黏膜的刺激。

1.5 观察指标

1.5.1 肠道症状 参照改良的Mayo评分[7]评估症状的严重程度,按照无症状、症状轻微、症状明显、症状较重、症状严重等水平将腹痛、腹泻、便血、黏液便等症状分别计为0分、1分、2分、3分、4分。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2个月后的各肠道症状总评分。

1.5.2 心理和谐状态 使用心理和谐自评问卷(psychosocia harmonious self-rating questionnaire)[8]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测评,共包括3个维度(自我和谐、人际关系与人事和谐、心理和谐),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均根据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的程度分别计1~5分,评分越高心理和谐水平越高,心理状态越佳。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2个月后的心理和谐状态总评分。

1.5.3 生活质量 采用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2003年香港中文版本 (IB-DQ)[9]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涵盖肠道症状(10个问题)、全身症状(5个问题)、社会能力(5个问题)、情感能力(12个问题)等4个方面,共32个问题,每个问题均1~7分,最高分224分,总评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2个月后的IB-DQ总评分。

1.5.4 随访结果 于两组患者出院后进行1年随访,比较随访期间两组复发率。复发标准:出现排便异常症状、大便3次/d以上、呈稀烂或伴少量黏液状伴腹痛症状为复发。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对比行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构成比,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肠道症状比较 两组护理前腹痛、腹泻、便血、黏液便等肠道症状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护理后两组各肠道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观察组护理2个月后的腹痛、腹泻、便血、黏液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见表 1。

2.2 两组心理和谐状态与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护理前心理和谐状态总评分与IB-DQ总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护理后心理和谐状态总评分与IB-DQ总评分均明显升高 (均P<0.05),观察组护理2个月后的心理和谐状态总评分与IB-DQ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和谐状态总评分与IB-DQ总评分的比较(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和谐状态总评分与IB-DQ总评分的比较(分,)

组别 心理和谐状态总评分 组内比较 IB-DQ总评分 组内比较护理前 护理2个月 t P 护理前 护理2个月 t P观察组(n=45) 52.65±10.63 86.74±13.22 13.481 0.000 123.67±24.20 192.57±31.54 11.626 0.000对照组(n=45) 53.01±11.28 74.39±12.08 8.678 0.000 121.98±22.99 168.47±26.97 8.800 0.000 t 0.149 4.416 0.324 3.718 P 0.882 0.000 0.747 0.000

2.3 随访结果 观察组随访期间3例复发、复发率为6.67%,对照组10例复发、复发率为22.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06,P=0.036)。

3 讨 论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服药依从性对该病药物治疗效果有较大影响[10]。“自我管理”尚无统一定义,目前临床多将其定义为通过患者自身行为增进自身健康、对疾病进行监控与管理的一种健康行为。有研究指出[11],基于自我管理理念的健康教育利于减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症状。

本研究观察组采取基于自我管理理念的健康教育,并与常规健康教育进行对比,结果示观察组护理后腹痛、腹泻、便血、黏液便等肠道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证实自我管理理念的应用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基于自我管理理念的健康教育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实现了护理模式从以医护人员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转变,提高患者对疾病临床治疗的参与度。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对患者相关知识的普及、饮食与生活习惯的纠正及用药与心理的指导,使患者自身管理能力得到加强,进而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不良因素,为疾病康复建造有利基础,最终促进肠道症状得到更好缓解。

溃疡性结肠炎被视为“身心疾病”,疾病进展与患者心理状态、情绪等有较大关联。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的心理和谐状态总评分升高幅度更大,生活质量更佳。自我管理理念重视患者的心理照护,促进患者积极进行自我调节,改善心理状态。音乐通过听觉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调节内脏与情绪活动,使大脑处于愉悦状态。指导患者多听合适的音乐可帮助患者保持镇静、安宁状态。病情反复为溃疡性结肠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而降低复发率为治疗目标之一。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出院后1年随访的复发率分别为6.67%和22.22%,观察组明显更低,提示自我管理理念在降低复发率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出院后还需继续用药并重视饮食与生活方式,自我管理理念的应用可在无形中帮助患者建立健康饮食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最终进行自我管理,避免不良因素,降低复发率。张楚君等[12]人的研究显示,专职护士与责任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复发率分别为40%、65%,均高于本研究的观察组与对照组,推测为随访时间的不同所致。随访时间较短为本研究不足之处,有待延长随访时间再作进一步报道。

综上所述,自我管理理念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有利于肠道症状的缓解与心理状态的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1]郑发鹃,张苏闽.不同治疗方案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2):3535-3537,3540.

[2]李毅,刘艳,刘力,等.溃疡性结肠炎症状学聚类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0):1027-1029,1043.

[3]戴慧敏,成园,刘苏,等.8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首发临床症状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24(10):1220-1222.

[4]秦宗英,杨向东.结肠透析联合药物保留灌肠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应用的临床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2,18(2):112-113.

[5]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10):818-831.

[6]张娜,王丽敏.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在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3):355-356.

[7]齐丽君.健康教育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619-620.

[8]魏凌云,董华蕾,张静,等.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健康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0):52-53.

[9]王茜.健康教育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干预中的作用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0):55-56.

[10]郭素梅,卢明.专人化健康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心理与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48(36):4487-4489.

[11]张以霞,刘玲,王伯芳,等.个体化饮食护理在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临床症状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5,29(2):736-737,738.

[12]张楚君,唐亮,李丹,等.专职护士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2):72-73.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率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