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到无能为力 拼搏到感动自己

2018-03-09钟艳萍郭艳军

北方人 2018年4期
关键词:瓜菜黑土地温室

文/钟艳萍 郭艳军

作为新时代的农民,如何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尽情地释放聪明才智,收获致富的梦想呢?对此,省劳模、全省农民工创业创新标兵、绥化市北林区永安镇厢黄三村的潘仁国感触颇深,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他的创业经历可谓艰辛,但也饱含着希望和收获。

潘仁国总有一种不甘心、不满足、不服输的心态,他常想,作为一个有些文化的农民,为什么就不能利用黑土地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家乡开拓一番事业呢?因此,他把向土地“刨金索玉”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一直在努力地探求着。

2002年冬天,潘仁国在哈尔滨南极市场蹬三轮送啤酒,一次吃饭时,山东的“蹬友”说:“你们这儿冬天的菜真贵啊,还是我们老家的便宜些,你们自己咋不种点儿菜呢?”当时潘仁国就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能在家乡、在黑土地上发展反季蔬菜呢?

2003年,他试种了一亩地的西红柿和500多平方米的甜椒,西红柿亩纯收入2080元,甜椒亩纯收入2007元,是当年玉米亩收入的近7倍!“潘仁国种菜挣到钱了”的消息很快在全村传开,有许多人到潘仁国家打听、请教。于是他就劝大家和他一起抱团种菜,当时共有113户加入到了潘仁国的队伍,当年全村蔬菜就扩大到3320亩地,获得了较好的收成。转眼到了2006年,这一年8月,潘仁国在工商局注册成立了永安满族镇鑫诺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入社的农民实行统一购种、统一技术、统一购进农资、统一销售,秋后算下来,社员比不入社的农户每亩降低成本113.6元,增收758元。

合作社成立之初,村民对他并不完全信任,但他心想,要干,一定要干,而且一定要干成!他东挪西借凑了180万元,建起了10栋温室、20栋大棚。为了能全面了解蔬菜种植各个环节的情况,他在温室的一角用板子搭起了小床,算是建起了一个“小家”。他精心侍弄着这几栋来之不易的温室蔬菜,用心记录着菜苗一点一滴的情况。那段时间,潘仁国起早贪黑,吃饭更是有这顿没下顿,被子是潮的,衣服是湿的。即便这样,由于技术和经验不够,有两栋温室的菜苗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所剩无几。他欲哭无泪,再加上长时间的睡眠不足、吃饭不及时,他患上了神经衰弱、胃炎还有关节炎等疾病。特别是因为空气潮湿,他又得了严重的湿疹。乡亲们看到这种状况,议论再起,“农民不种粮食,搞什么花样,这下他们两口子算吃到苦头了”。潘仁国媳妇也说,“干一年明年咱别干了,身体和命要紧”。潘仁国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是爷们就要有勇气面对失败,要敢于担当”!

痛定思痛,潘仁国找到了农技推广中心的专家,在他们的指导下,剩下的几栋棚室蔬菜终于种植成功了,并且收到了比大田高出很多倍的效益。潘仁国的野心也开始“膨胀”了,又动员了一些乡亲把土地承包给他,进行土地改垄的创新种植模式,进行粮菜套种。事实证明,这一模式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和次数,瓜菜的品质大大提高,最终得到了消费者和广大客商的认可。这也实现了他“东北黑土地、绿色菜园子、种出原生态、吃出健康来”的生产经营理念。

新的种植模式得到推广后,潘仁国又到区农委寻求帮助,扶持合作社建设了50栋蔬菜大棚。

看到了潘仁国的成功,许多村民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到2007年年底,合作社已吸纳会员226人,带动周边村屯1082户发展蔬菜面积33780亩。目前,合作社的蔬菜已经成功打入哈尔滨、吉林、长春、沈阳、大连、北京等地市场,甘兰出口到俄罗斯,金塔红椒端上了韩国人的饭桌。

2015年,潘仁国又筹措资金3000万元,成立了香满旗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注册了“黑土地带”“黑土一溜三”商标,生产鲜辣酱、蒜蓉辣酱、东北辣椒酱等产品。公司的成立,不但实现了蔬菜的转化增值,而且安置了14名贫困农民进厂就业,目前已经有12人实现了脱贫。因为有了加工车间做支撑,潘仁国又建设了5000立方米的恒温冷藏库和1万平方米的农产品交易大市场,年贮存和交易蔬菜达3500吨以上,成为绥化最大的反季瓜菜生产基地。2016年2月注册成立了香满旗食品营销公司,招商、代理大公司知名品牌,与知名品牌捆绑式销售,打造了香满旗系列农产品品牌。

如今,潘仁国自己种植的露地和棚室蔬菜已达500万平方米,占全村耕地面积的45%,常年用工达8万人次,人均收入1.7万元以上,他的固定资产已达到了几千万元。

回首这些年走过的打拼路,有辛酸的泪水,更有拼搏的激情和成功的喜悦。“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潘仁国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创造了新型职业农民的美好明天!

猜你喜欢

瓜菜黑土地温室
法博士之一块黑土地
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可以避免一个温室化的地球吗?
菜农
黑土地上稻花香
摘取黑土地上黄金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