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瑜瑾:保障用邮服务是我的责任

2018-03-09张瑜瑾口述黄天玉整理

北方人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国邮政邮政系统

张瑜瑾/口述 黄天玉/整理

我叫张瑜瑾,现任中国邮政黑龙江省分公司信息技术局副局长。我1999年入局,正好是邮电分营后的第二年,我省各项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科技在邮政业务经营和生产各环节中的作用已日趋重要,我很幸运,有机会经历和见证了黑龙江邮政科技发展的历程,我本人也在这其中得到了成长。

我入局后即参加了邮政综合网的建设。为确保联调时间,我4天跑了北线的4个地市,白天干活,晚上就在火车上坐着睡一夜。经过我和同事们几年的努力,完成了覆盖全省的综合网建设,开发建设了电子化支局等几十个信息管理系统,完成了数以千计的工程网点推广和数以十万计的维护支撑任务,为黑龙江省邮政业务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稳定的技术保障,保证了黑龙江省邮政为社会提供稳定的用邮服务,我本人也收获了全球IBM高级系统工程师的认证。

2006年,我局承建了全国报刊统版项目,我负责后台整体小型机、服务器及存储的构架设计。项目建设初期,我拿到最初的规划方案后,发现该方案无法满足全国的处理能力,而且对业务连续性保障不足,我及时向领导反映了这个问题,重新进行了架构设计,避免了风险。因为我采用的是当时最高端前沿的产品和技术架构,可以说是当时业内第一个使用的案例,当领导看完我的设计方案,问了我一句话——“能撑得住吗?”我知道这句话的意义,此项目是邮政第一个全国集中的项目,意义重大,我有点儿心虚了,解释的言辞已到嘴边,但是,看着厚厚的文稿方案,看着笔记上密密麻麻的测算数据,看着项目组的团队成员,我把到嘴边的话换成了一个字——“能!”这不是个人的自信,而是团队对业务的理解,对技术的掌握,对目标的渴望。因为这个项目,我在北京整整待了9个月,中间只回家2次。当时觉得自己在北京待了很久了,其实相对项目组其他同事的一年、两年,甚至更多,我还真的算少的,我的很多同事为了这个项目的成功付出了太多太多,有的长期没有回家,幼小的孩子竟陌生得不会叫爸爸,有的带着旅行箱几次过家门,而没时间进家看一眼,还有的结婚前一天才回家,婚礼后又马上返回北京工作。项目组的同事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坚持几个月只为了按期上线,尽快让生产用上先进的系统!系统至今已经平稳支撑全国报刊业务运行11年,该项目陆续获得了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和集团公司的科技进步奖,我本人也多次被借调到集团参与其他重大项目及IT规划,同时入选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专家组、科技项目专家库和采购专家咨询库成员。

2008年的一次计划例行的报刊系统重启及存储扩容工作中,时逢周末的晚上,所有的维护及扩容工作都已顺利完成,但是一个小型机数据库节点怎么也无法正常启动,一次正常的停止和启动需要90分钟左右,再次尝试依然如此。我头上渐渐冒出了汗,厂家的工程师也成了热锅上的蚂蚁,眼见一次例行维护变成了一次故障,虽然还有一个节点可以保障全网生产,但是单数据库节点运行风险太大了。检查所有可以检查的内容,软件的硬件的,系统的数据库的网络的,问题依旧。厂家最终将系统跟踪快照发给了海外支持,等待虽然是短短一个多小时,但是我们如坐针毡。终于反馈回来了,但当我们看到这个结果时,心一下子凉了,反馈结果是我们当时根本无法实现,惟一的救助希望破灭了。我们两人又重新回到问题的起点,结合海外支持的反馈,找到了系统框架上的故障。突然,我的眼前一亮,这个功能至少在眼下的功能需求上是不需要的,关掉它还是绕过它?看到曙光了,经过跟踪分析微码日志,经过一次又一次痛苦的尝试,经过熬人的等待,我终于看到了久违的系统界面,虽然还是那黑黑的屏幕,还是那荧光闪烁的几个英文字面,却是那么兴奋和激动!厂家也将我们的解决方案反馈给了海外。兴奋之余,我看了看手表,凌晨4时,远处的天空已经泛白,我已经在机房中站了40个小时,没吃没睡,身边就是两个空矿泉水瓶子。不知道怎么回的宾馆,也不知道怎么睡着的。类似的工作场景在我与同事之间不断地重复着,每天工作到晚上七八时是正常下班,经常听到同事给妻儿、父母打电话说,“你们先睡吧,我有升级,不一定几点回去”;手机24小时待命,不管深夜几时出现故障,第一时间都要赶到现场……就是这样一批有着高度责任心和执行力的科技人员,保障了生产系统稳定、快速运行,支撑了业务的信息化处理、应用的快速上线,为我省邮政业务发展提供了坚不可摧的信息化保障。

在中国邮政金融系统灾备系统项目中,我作为该项目的核心成员,参与了项目的研讨、方案的编写、技术的论证测试以及项目的实施,见证并实现了邮政金融灾备从无到有的历史过程,通过预研的新技术和提出的方案,解决了数据库级灾备技术的缺陷,是中国邮政技术史上的重大突破,填补了邮政灾备技术的空白。

2012年,在局领导的带领下,我们组建了由研发和系统核心人员组成的长期工作组,承担平台优化、技术预研方面的工作,实现了应用服务器数量节约50%、应用模块速度提升20%以上,提高了系统性能,提升了用户体验。我们引入了移动应用开发平台、微信开发平台,全面应用到电子商务配送综合服务平台、“邮商宝”等系统中,有力地支撑了我省邮政电子商务业务的创新式发展。2014年在省公司领导的指示下、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我们正式建成了黑龙江省邮政公运营管理中心,它以企业数据指标来检测企业运行效果和质量,具有经营指标监控、生产作业指挥调度管控、安全保卫动态监控、服务质量管控、邮政资源管控五大功能,是企业运营的“体检中心”,6月17日下午,李国华总经理来我省考察时视察了运营管理中心,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运营管理中心建设思路非常好!”并与现场技术人员一一握手,对他们的辛苦付出表示慰问,提出了要充分发挥技术领先作用,这给予了我们科技人员极大的鼓舞,必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奋斗!

2016年10月份,邮政业务部门预计当年“双十一”单日高峰业务量将超千万件,这已经超出系统正常处理能力的两倍。我和项目组多次商讨优化方案,推演应急预案。“双十一”大业务量如期而至,海量日志在我面前的屏幕飞过,各组同事按照既定要求通报业务、系统、网络等各监控数据,听着这些惊心动魄的数字,我暗自庆幸系统优化起了作用。但愉快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就被不断响起的故障电话所打断,所有人员一下子忙碌起来。根据事前制定的应急方案尝试服务重启、调整参数、增加服务数量均没有效果,业务人员焦急地等待,各方电话不断涌入,众人一时间找不到应对的策略。我重新看了一遍系统架构,让监控人员重新按照我查看的顺序逐一通报架构各层面的监控数据,一切正常,难道是数据错了?还是我漏掉了什么?不会,我内心非常肯定,我相信团队,相信我们前期不分日夜的付出,相信我们诸多次的推演。我将眼光挪出了系统架构外,难道是协作厂商设备出了问题?我电话寻求了他们的支持,电话另一端的他们也在忙碌着,看着指标一切正常的他们显然也是一头雾水。我要来他们设备所有系统配置,逐一筛查后,发现一个参数在负载逐步递增且保持高压力情况下就会出问题。参数修改了,系统稳定了,一切又恢复正常。我和一个同事采取拆分服务、提高并发等措施将积压的业务进行了处理,当一切都结束的时候,已经是凌晨4时了。我们得到了上级机构的首肯和赞扬,当我想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时,却发现他们都已趴在桌子上进入了梦乡,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默默坚持已经是他们的常态。我不禁心头发热,庆幸我是他们当中的一份子。2016年,我们还将该项目在“云”上部署并进行了测试,使该项目具备了“云”的技术架构模式,为中国邮政“云”架构的应用和研发奠定了基础,为中国邮政信息化2.0的技术路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我本人在2014年荣获全国邮政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6年荣获黑龙江邮政十二五期间发展突出贡献先进个人标兵荣誉称号,2017年荣获黑龙江省第十二届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我深知,这些荣誉不是我个人的,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黑龙江省分公司为我们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是我们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所代表的也只是邮政科技战线上一个平凡的缩影;十几年走过来,全省拥有了一支运维保障有力、研发创新高效的信息技术队伍,我为我是其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作为科技战线上的员工,我们要更加发挥技术的引领作用,促进邮政转型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用邮服务。

猜你喜欢

中国邮政邮政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中国邮政提速的意义
中国邮政
邮政农品
WJ-700无人机系统
顺溜的怪招(一)
中国邮政为什么一直屹立不倒
蒋玉美 海岛邮政的24年坚守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