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境下新闻价值的客观存在与主观认知

2018-03-08孙愈中

新闻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新闻价值

【内容摘要】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新闻价值的研究还主要局限于媒介角度,从受众层面去审视的比较少。当下,新闻价值客观存在与主观认知之间的关系已发生了微妙变化。本文认为,在以往传统媒体主导信息传播的年代,新闻价值的评判标准掌握在传者手中,而在信息传播主体由传者向受者位移的网络时代,各类报道中新闻价值的大小则还需得到广大受众的认同。

【关键词】网络语境 新闻价值 现实思考

新闻价值的要素有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人情味等。①新闻价值既存在于变动的客观事实本身,又与记者和受众的主观认知有密切关系。网络语境下,无论是传播者还是接受者对新闻价值的认知都在不断变化。客观事实具有不同的新闻价值,存在着满足受众信息需求的特殊属性,记者对其是否报道与如何报道,受制于新闻敏感和主观判断;受众对其的选择、理解和接受则取决于关系、利益和兴趣。为此,笔者将从“记者新闻敏感差异决定了报道对象取舍、受众需求偏好变化影响着事实信息关注、媒体精准化传播时应兼顾舆论导向把握”三个层面作一番探索研究。

一、记者新闻敏感差异决定了报道对象取舍

新闻价值是记者决定对新近变动的客观事实是否进行报道的主要标准。新闻敏感是记者准确并迅速地捕捉新闻、判断其新闻价值大小的职业本能,也是发现新闻、报道新闻的综合业务能力。新闻敏感性强的记者有他人所没有的洞察力、辨别力与判断力,能从平常事件中发现重大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具有客现性,它的价值大小受构成新闻的事实本身所含的适应和满足公众需要的各种信息要素的影响,而人们的主观因素只能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掘事实信息中所含的各种价值要素,以提高新闻价值的实现程度。”②根据新闻价值大小来决定是否对客观事实进行报道,是记者在采编实践中的通常做法。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同一新闻事件,不同的记者作出的判断是不同的。2012年3月7日,在下着滂沱大雨的绍兴市区胜利路边,一位骑自行车的老人突然倒地去世。在等待老人亲属赶来的一个多小时里,民警和许多市民轮流为老人撑伞挡雨,用这种特殊的守护维护老人最后的生命尊严。当时,有许多市民纷纷用手机拍摄照片和视频后上传本地的网站,一时真真假假的信息充斥网络空间。绍兴的电视记者到了现场后发现老人已经死亡,觉得已没有什么新闻价值,就离开了事发地点。而一个正在跑路况的交通广播记者却认为,这是一条以小见大的重要新闻,有重大新闻价值,于是就始终守在现场并一直做直播跟踪报道。结果,这条题为《撑起爱的那片天》的广播长消息,获得了2012年度浙江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

新闻价值是新闻客体对新闻主体的效应,对于单一的新闻价值客体来说,它对新闻主体的效应有可能是单一的,也有可能是多项的。③同样的新闻事实,新闻敏感性强的记者能慧眼识珠;相反,没有新闻敏感的记者,即使遇到重大新闻,他也会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而对新闻价值的挖掘,除了需要记者有新闻敏感外,还存在着一个报道角度问题。选择一个最佳的报道角度,能有效体现出新闻事件的新闻价值。

几年前,绍兴电视台有两名记者分别去拍摄两所小学的“十佳少先队员”命名仪式。一名记者的稿件是这样写的:“今天上午,市区某某小学举行‘十佳少先队员命名仪式,某某某等10名同学榜上有名。今年以来,某某小学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十佳少先队员评选活动,评选条件是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好、身体素质好。经过层层推荐,终于评选出了某某某等十佳少先队员”(从画面上看,是女孩子多,男孩子少)。编辑为了照顾记者的关系,给他发了条简讯。另外一名记者去另一所小学采访后却写出了题为《1比9,男孩子怎么了?》的记者观察。这名记者的稿件是这样写的:“今天上午,记者在市区一所小学的‘十佳少先队员命名仪式上看到,被命名的10个小朋友中只有一个是男孩子,其余9个都是女孩子。1比9,男孩子怎么了?”(一开头就制造悬念,拉住了观众)。随后,这名记者不但采访了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和小朋友,还采访了教育界资深人士,对男孩子在学校好动、顽皮、学习不用功,女孩子文静、听话、成绩好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今学校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评判标准进行了质疑。这条电视新闻在浙江卫视的《浙江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后受到了专家好评,浙江卫视在发给各城市台的月评通报中专门对拍摄这条新闻的记者进行了表扬。专家们认为,记者能以独特的视角去看问题,关键就是平时肯钻研业务的结果。同为“十佳少先队员”命名仪式的活动,由不同的记者去采访拍摄,为什么有的报道平庸老套,观众过目即忘;有的报道却真切、新颖,在观众中能引起强烈反响?这是由于优秀的记者能善于发现平常事件中的新闻价值,善于去选择最佳的角度进行报道。

角度是记者发现和报道新闻事实的切入点,记者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对新闻事实的认知就会有差异,那么对新闻价值的挖掘也就会有深浅。要使新闻价值在记者视角和受众接受方面相一致,记者就必须强化受众本位意识,站在受众角度去选择典型事实、报道新闻事件。用什么角度报道新闻,一般要经过记者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分析、表现三个过程,这个过程也体现出了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与认知水平的高低。所以说,选择什么样的报道角度,既取决于记者的新闻敏感,也反映出具体报道新闻价值的能否凸显。

“新闻价值标准是新闻从业者进行新闻生产的前提,它具有双重属性,其一为客观性,即新闻的时效、影响等要素;其二为主观性,任何新闻价值判断都是人做出的,无法回避主观因素的影响。”④互联网整合了传统媒体的各种传播优势,网络媒体的新闻内容其实多为从传统媒体的报道中搬运、整理、重新编辑而成。而多种传播形态由相加到相融,更是对媒体专业记者的新闻敏感与传统的新闻价值理念带来了挑战。在媒介生态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发现新闻线索、选择报道题材,从中挖掘新闻价值,已成为专业记者提升业務水平的当务之急。

二、受众需求偏好变化影响着事实信息关注

“受众是大众传播的信息接收者。对于受众的认识从最初的‘中弹即倒的靶子到后来‘使用和满足理论的提出,反映了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由被动转为主动,媒介由传者首位转向了受众首位。”⑤美国传播学者威尔伯·L·施拉姆认为,受众选择信息就像进入自助餐厅用餐,媒介要为受众提供到位的服务,就是必须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有时候,记者认为新闻价值大的事实信息,并不等于受众也这样认为。这需要传播出去后得到受众的评价和社会效果的检验。网络媒体是受众自主阅读媒体,巨量的信息需要受众去选择,因此,实用性和趣味性的资讯受关注度就会相对较高。“一个客观存在或发生的事实,能否成为新闻,然后被传播,应该取决于两点:一是在多大程度上及以怎样的方式与公众的利益相关联,二是能否满足人们的感官需要。”⑥endprint

网络的无中心化,使人们关注热点信息的差异性也在加大。2016年8月6日,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开幕。但由于王宝强的离婚风波,一度使里约奥运会的关注度受到严重影响。8月14日晚上,演员王宝强在网上曝料,说要与妻子马蓉离婚。结果,新浪微博中与此相关的内容阅读量连续5天占据话题榜首,到8月21日上午9时,话题阅读量已达到93.5亿。而“在女排决赛进行期间,中央电视台一套和五套同时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最终该场比赛的收视率达到了令人咋舌的70%!”即使按这个比例计算,全国才只有10亿人观看。两者相比,关注王宝强离婚的确实比关注女排夺冠得多。⑦

新闻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新闻事件的伴生物。“新闻价值大小由广大受众来作最后判定,而现实生活环境又影响受众,决定着其对某种新闻的特定关心。”⑧随着受众接收信息渠道的日益增多和需求偏好的不断变化,再加上受众的年龄、职业、地位、信仰、爱好,以及地域和心理接近性不同等原因,他们对新闻价值的认知会出现明显差异。虽然新闻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受众层面又需要他们的主观认同。如某条报道张三认为新闻价值很大,李四则并不一定也这么认为。

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观点,受众接触媒介是有特定动机并獲得信息满足的一个过程。因此,受众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应该成为媒介选择新闻进行报道的方向和预期目标。网络时代,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空间不再是传播速度和效果的制约因素,新闻事实的地域接近性对新闻价值的构成影响正在不断缩小;新闻事件与受众是否有心理接近性却成了某些报道受众面大小的问题。就大多数网民而言,地理接近性与心理接近性两者比较,他们更倾向于后者,有趣味性的软新闻有时会比有重要性的硬新闻更有吸引力。

三、媒体精准化传播时应兼顾舆论导向把握

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使新闻价值的内涵日益丰富,外延逐步拓展,要素不断变化。受众既有对新闻信息很高的时效要求,也更在乎内容的实用性、心理接近性和趣味性。在互联网环境下,新闻受众是个人化的或至少是分群的,因此他们对于重要性的把握是不一致的。几乎每一个受众群都有自己的鉴别标准……网络新闻将重要性的目标对象由传统新闻的大众缩小到可以准确描述的分众,以分众的需要定义什么是重要,并以高速度、不断进步的互联网技术满足分众的多元化阅读需求。⑨正由于受众对新闻价值的认同有差异,因此,主流媒体要根据受众需求去衡量事实信息的新闻价值大小,不断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多层次、多方面需求。

一项针对全国受众的问卷调查显示,受众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度明显超过互联网,但互联网在批评监督方面的表现优于传统媒体。⑩在新媒体已经成为受众了解新闻信息主渠道的今天,主流媒体要加强对信息的分门别类和再加工,通过微博、微信和移动客户端,有针对性地进行分众化推送,实行精准化传播。

趣味性是构成新闻价值的重要元素之一。在网络语境下,这个要素的作用有时会超过其他要素,如前文所述的王宝强离婚事件,其受众关注度曾一度超过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夺冠。虽然受众感兴趣的信息新闻价值相对较大,但有时受众的兴趣会明显背离主流价值观,作为主流媒体,要做的不是简单迎合而是理性引导。当下,网络新闻传播的价值取向已严重影响到了专业记者对新闻事实的选择与取舍。要避免新闻报道选题的碎片化、煽情化和低俗化,主流媒体就必须在对新闻信息实行精准化传播的同时把握好舆论导向。

对新闻价值的判定,既有绝对标准也有相对标准。前者适宜于对世界和社会影响很大的事实变动;后者适宜于某个地区或者某个群体关联度很高的事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下,假如有关部门出台一项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财政补贴政策,大学生及其家长会去关心,认为有新闻价值,而企业家并不一定会去关心;假如有关部门出台一项对新兴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那么在企业家群体中的关注度就会比大学生及其家长高。应该说,对新闻价值判定的相对标准,是由新闻事实与受众的利益关系决定的。

四、结语

在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的全媒体时代,传播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主流媒体对新闻价值的理解也要与时俱进。这就是:新闻价值既是客观存在的,但又要通过受众的主观认知才能实现。作为主流媒体,既要注重新闻报道的实用性、趣味性,更要把握好具体报道的舆论导向。

注释:

①余家宏、宁树藩、徐培汀等.新闻学简明词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75.

②刘丽艳.新闻价值与新闻价值选择[J].活力,2009(8).

③杨保军.试论新闻价值构成的多项性和层次性[J].国际新闻界,2002(4).

④白红义.新闻价值“异化”的思考[J].青年记者,2010(5)下.

⑤陈晓鸥.广播电视语境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6):96.

⑥董姿佐.新闻的价值属性[J].记者摇篮,2012(6).

⑦闲扯王宝强离婚和女排奥运夺冠[EB/OL].新浪微博,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176ff40102wp9y.html.

⑧张明忠.新闻价值评价标准与新闻价值的实现[J].科技传播,2012(20).

⑨刘冰.融媒时代新闻价值新思考[J].编辑之友,2015(1).

⑩张志安、沈菲.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总体特征及群体差异[J].现代传播,2014(3).

作者简介:孙愈中,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副教授、绍兴广播电视总台主任记者

编辑:长 青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闻价值
新闻广播剧:广播非虚构写作的新尝试
浅谈“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价值新取向
科技传播视域下科技新闻内容选择策略
新闻人要做好社会的“瞭望者”
豪车交通事故报道中媒体刻板心理及对策分析
策展新闻视角下的中美新闻APP比较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接地气”
灾难报道中的伦理失范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