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国家的非均衡型城市化:特征、弊端及其反思
2018-03-08王枫云陈亚楠林志聪
◎ 王枫云 陈亚楠 林志聪
20世纪50年代,非洲大陆在经历了漫长的殖民统治后,许多国家通过民族解放运动获得了民族独立,与此同时,非洲大陆的城市化进程也呈现出逐渐加速发展的态势。1950年,非洲的城市化率为14.7%,仅为同时期世界平均水平(28.4%)的一半。[1]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非洲城市平均人口增长率已居世界第一(见表1)。非洲知名智库南非安全研究所发布的《非洲城市的未来》研究报告中指出,截止到2016年底,接近4.88亿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大陆城镇人口增长率为3.9%,人口增长率居全球之首。1990-2016年的26年间,非洲城市人口从2.01亿人增加到将近5亿人,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到2050年,这一数据将会攀升至14亿,城市人口会达到非洲大陆人口总数的58%。
表1 20世纪50~80年代世界各大洲城市人口平均增长率[2](单位:%)
城市化发展将人们聚集在城市,“聚集”为多种活动创造了积极的价值和效率,从而带动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城市越大,交通通讯越发达,规模经济生产成本就越低,专业性越强。因此,城市不以实体的方式去发展繁荣,而是通过与其他城市和地区的产品、知识和资源的交换去实现。国家经济的长期增长依赖于一种高效率的城市中心系统,这些城市中心生产制造的商品和高价值的服务相互联系,并与国际市场相连,让这个世界上城市化起步最晚的非洲,跻身为世界上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大洲(见表2)。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促进科技、工业、交通高速发展,人口、资金、技术也随之向城市及周围地区聚集,导致非洲大部分国家的大量人口都向几个少数的较大的城市移动,甚至有些国家大量人口集中在一个城市的中心,形成了非均衡型城市化模式。所谓非均衡型的城市化主要是指,不顾及生产力的现状水平、不在乎社会软环境的构建、不重视公共服务的改善,疯狂地去追求造城运动,缺乏有效政府宏观调控和城市规划,使得城市在全境内分布不均衡,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城镇化发展的同时负面效果层出不穷。
表2 世界各大洲或地区大城市化水平发展速度(1950-2050年)(单位:%)
一、非洲国家的非均衡型城市化特征
1.人口分布非均衡性
非洲的大城市因其拥有较为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导致规模集聚效应明显,从其他较为落后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移到较为发达的城市。随着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这种集聚效应愈发明显,人口分布非均衡性也愈发突出。肯尼亚1948年首次进行人口普查时,共有17个城市中心,总人口达到2.85万人。城市人口比例相对较小(占总数的5.0%),但不均匀地集中在内罗毕和蒙巴萨(分别占城市总人口的41.0%和32.0%)。到1962年,城市中心的数量翻了一番,达到34个,城市人口增加到67.7万人,内罗毕占34%。城市总体增长率每年为6.3%,内罗毕的增长率为4.6%(见表3)。2009年人口普查,肯尼亚的城市人口总数约为1200万,内罗毕人口约为420万,占肯尼亚城市总人口的30%以上(见表4)。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反映了城镇居民(52%)的自然人口增长以及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48%)。因此,内罗毕的城市优势指数在1979年至2010年期间呈上升趋势,表明大多数肯尼亚城市人口居住在内罗毕,通过土地使用/覆盖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到内罗毕人口的增长情况(如图1)。
约翰内斯堡在20世纪90年代时人口增加了33%,而人口密集地扩张了14%,而在2015年的调查中,数据显示约翰内斯堡人口密集区总体人口从1996年每平方公里5258人增加到2001年的每平方公里6646人,再到2011年的每平方公里8140人(如图2)。
2.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相关性不明显
表3 1948-2009年肯尼亚城市中心人口分布情况表
表4 1948-2009年内罗毕市的人口增长和密度
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曾指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一种粗略的线性相关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相应越高。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步伐,城市化进程反过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城市化和工业化、农业机械化以及现代化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而在非洲发展进程中,三者之间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图1 内罗毕大都会区的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地图[3]
图2 约翰内斯堡大都会区的城市土地使用/覆盖地图[4]
从非洲人均GDP增长率来看,1961年以来并没有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相反,1961-2011年,非洲的人均GDP增长率一直处于震荡起伏状态,最高增长率仅为1963年的5.97%,最低的为1992年的-2.48%,并且在1961年至2011年的50年间,有12年的人均GDP处于负增长状态。[5]
从生活指数上看,蒂贝琼卡夫人曾指出,在沙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能够用上自来水的家庭只有48%,而在非正规住区只有19%;整个地区连接到市政排水系统的只有31%,7%的是在非正规住区;能用上电的家庭只占了整个地区的54%,而那些非正规住区只有20%,在非洲地区仍然没能用上电的人口比例高于任何其他大陆,其城市电气化率低于任何其他大陆。2010年的数据显示,非洲的城市电气化率为69%,而中国和东亚的城市电气化率为96%,南亚为89%;安装家庭电话的在整个地区只有15.5%,这种奢侈品在非正规住区只占3%[6]。
从就业率上来看,形势也不容乐观。1991-2011年的20年间,非洲15岁(含15岁)以上总就业人口比率仅从58.86%上升到60.07%,增长疲弱。非洲的城市化不但没有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相反由于资金的欠缺和高科技人才的缺乏,非洲的交通业、信息产业等服务业发展十分缓慢。以肯尼亚为例,在1960-2016年间,肯尼亚的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分化较大,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如图3)。
3.地区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图3 1960~2016年肯尼亚的城市化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由于社会经济基础、城镇发展历史和自然条件不同,导致地区之间的城市化进程存在较大差异。就整个非洲地区城市化发展而言,速度最慢的地区是东非,1960年城市化水平只有7.27%,而1970年至1980年、1980年至1990年、1990年至2000年的三个10年中,城市人口增长占总人口增长的比例都不足50%。到2010年,东非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口也只有23.3%,远低于2010年非洲的城市化平均水平39.33%。[7]相关数据来显示,非洲其他地区的城市化率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城市化水平普遍较低(见表5)。
表5 1960-2011年非洲区域城市化率(%)
二、非洲国家的非均衡型城市化弊端
城市化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城市化能极大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效改善民众的生活;另一方面,城市化对经济、社会、人文、自然环境等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缺乏对城市化的合理引导,就会导致一系列“城市病”的产生,如人口增长失控、贫民窟定居点的扩散、失业率与犯罪率高企、水资源匮乏、排水系统和卫生设施不足、公共交通缺乏和环境退化等,这些挑战将制约着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城市化的负面影响在非洲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
1.贫民窟泛滥,疾病横行
在某些城市化程度较高的非洲国家,城市化造成了建筑业发展速度滞后于大量移民涌向城市的速度,导致大量新移民的住房需求得不到满足。房价高企已经远远超越了普通民众的购买能力。如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普遍房屋销售价格已达到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年收入8~9倍,埃及和突尼斯为5倍。由于无力购买住房,大量民众只能居住在成本较低的贫民窟里。按照联合国人居署对贫民窟的界定,东非国家生活在贫民窟中的城市人口在50%以上。亚的斯亚贝巴69%的城市家庭生活在贫民窟,达累斯萨拉姆为65 %。[8]
贫民窟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被称为“城市贫民”。由于贫困,城市贫民缺乏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而且医疗保健资源奇缺,导致疾病肆虐。贫民窟内高密度的人口,简陋的卫生条件和设施,为病原体传播营造了有利的条件。如东非最大的贫民窟基贝拉,它位于内罗毕西南约5公里处,居住约25万人。基贝拉因贫民窟使用公开排污系统和“飞行厕所”,导致环境污染十分严重,造成了登革热和疟疾等传染病流行。内罗毕拥有超过102个贫民窟,只占城市土地面积的5%的贫民窟却居住着城市一半以上的人口,在这里患艾滋病、结核病等主要传染病人占所有成年人死亡人数的73%。[9]
2.犯罪率不断攀升
非洲非均衡城市化的另一个重大挑战是城市安全问题。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大量农业人口涌入城市,但由于非洲城市缺乏足够的资源来应对城市化带来的人口增加,大量迁移到城市的人口无法获得就业机会,而且住房、医疗保障等基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剧增。近年来,非洲国家间冲突大大下降,而城市动荡、暴力和犯罪活动猛增。
世界银行(2010)的报告,指出肯尼亚的犯罪和暴力集中在内罗毕和其他大型城市中心[10]。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城市化率较高的内罗毕城市面积只占肯尼亚总面积的0.1%,但总人口占肯尼亚总人口的8%,犯罪数量占肯尼亚当年总犯罪数量的比例高居不下,2012年内罗毕犯罪人数占肯尼亚犯罪人数的11.9%,2013年为12.4%,2014年为10.5%,2013年为12.4%,2014年为10.5%。
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非洲城市化发展普遍非城市规划滞后,集中表现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缺乏合理规划,导致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足和建设混乱。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剧增,城市交通的压力越来越大,交通拥堵成为常态。交通拥堵加剧给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内罗毕,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仍然滞后,主要表现在街道连通性差,缺乏主要的连接道路,大部分城市的交通通往中央商务区,再连接到不同的目的地。城市交通基础建设及管理的滞后性导致空气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据2004年KNBS的调查结果显示,内罗毕车辆的混合比例是29%的乘用车、35%的轻型卡车、7%的重型卡车、7%的小巴和其他类型车辆为22%,但到2006年,卡车的数量增加了60%。[11]车辆数量的大幅增加和低品质燃料的使用,以及交通拥堵等原因,加重了汽车颗粒物污染物的排放,进而对城市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三、非洲国家非均衡型城市化发展的反思
1.重点发展工业,促进经济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非洲国家城市化的非均衡性最大的特点就是“未富先进城”,即城市的经济还未充分发展起来,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的压力陡增。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必须以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大力促进工业的发展是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畸形的城市化影响着城市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的充分发挥,优质资源难以流向城市,反过来阻碍了城市工业的发展。因此,促进城市工业的发展,能带来数量巨大的就业岗位,为涌入城市的农村人口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有助于减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2.注重城市规划,促进城市有序发展
长期以来,非洲国家对城市化的理解都较为片面,认为城市化就是把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以达到提高城市化的目的,但很多非洲国家忽视了对城市的合理的规划。由于缺乏科学合理规划的指引,非洲国家的城市建设和发展缺乏中长期的发展方案,当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一系列的问题便突显出来,包括住房、医疗、交通等。而为了解决拓展城市承载能力,许多城市一味采取扩大城市面积的手段,最终导致城市发展处于肆意蔓延和无序发展的状态。
城市规划是一座城市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是影响城市未来发展的长远计划。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首先必须了解该城市的资源禀赋,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科学合理地为城市未来发展制定一个中长期的方案;其次,城市规划应追求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城市建设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能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必须统筹安排。对于非洲国家的城市来说,统筹改善住房、城市用水、医疗卫生、交通等公共物品尤为重要。
3.合理引导大城市发展,大力促进中小城市发展
非洲国家的大城市过快发展导致积累了许多矛盾,日益成为大城市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把缓解城市过快发展导致的矛盾上升到国家战略目标,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笔者根据非洲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总结了部分非洲国家在缓解大城市矛盾上的经验做法,为其他非洲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首先,通过国家政策对外来人口进入大城市进行有条件地限制,以减轻日益拥挤的大城市的压力,如埃及;其次,可以疏散大城市的职能,尤其是首都大城市,可以把非首都功能转移到其他城市。同时,逐步培育多中心的城市格局,有效缓解单一中心城市的压力。如贝宁的波多诺伏与科托努,喀麦隆的雅温得与杜阿拉。最后,在大城市周边发展卫星城镇,以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就业、住房、交通压力,如埃及的开罗、苏丹的喀土穆。[12]
与此同时,进一步促进中小城市发展,其积极作用在于:一方面可以平衡地区发展,另一方面,有效减少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减轻“城市病”对大城市的困扰。非洲国家促进中小城市发展必须摒弃大城市的发展模式和路径,积极做好城市规划,完善城市格局战略,优先基础设施建设;利用非洲中小城市资源的优势,打造自身特色,提升中小城市的竞争力;协调中小城市间的区域发展,避免形成新的非均衡格局。
[1]张同铸. 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156.
[2]Anthony O’Connor. The African City[M].New York: Africana Publishing Company.1983:59.
[3]Charles N. Mundia. Nairobi Metropolitan Area[J].Urban Development in Asia and Africa.2017:293-317.
[4]Tabukeli M. Ruhiiga. Johannesburg Metropolitan Area[J].Urban Development in Asia and Africa.2017:371-389.
[5]Rose Mungai.Africa development indicators 2013[M].World Bank Publications.2013.
[6]张增玲.甄峰.刘慧.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洲城市化的特点和动因[J].热带地理.2007(05).
[7]Rose Mungai.Africa development indicators 2013[M].World Bank Publications.2013.
[8]United Nations. The State of 2008 African Cities: A framework for addressing urban challenges in Africa:106
[9]Blessing Mberu. Trends in Causes of Adult Deaths among the Urban Poor: Evidence from Nairobi Urban Health and Demographic Surveillance System, 2003~2012[J]. Journal of Urban Health.June 2015(3): 44.
[10]World Bank.2010. Violence in the City: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ing Community Responses to Urban Violence[J].Social Development Department. Conflict, Crime and Violence Team September,2010.
[11]Kenya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KDHS), Ministry of Planning[J].Republic of Kenya Economic Survey, 2007.
[12]张建业. 非洲城市化研究(1960年-至今)[D].上海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