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部地区中小型城市建设创新城市的路径探索
——以芜湖市为例

2018-03-08吴翠萍范佳妮

城市观察 2018年1期
关键词:芜湖市创新型建设

◎ 吴翠萍 范佳妮

一、研究背景

2006年的全国科技大会曾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目标是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这是“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首次成为我国发展的具体目标之一。在此之前,世界上已有20个左右世界公认的创新型国家,包括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这些国家因其强大的创新能力而具备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能够于各个领域保持其独有的竞争优势与资源优势,使整个国家的发展处于稳定的领先地位。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1]。

而创新型国家的建成,离不开创新型城市的强力支撑。自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就一直把提高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早在2008年,深圳市就以领先姿态,成为国家首个创新型城市试点,这也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打响了“第一枪”。2009年,第二批创新型城市试点名单公布,大连、青岛、厦门、沈阳、西安、广州、合肥等14个城市名列其中。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意见中进一步具体阐述并强调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意义以及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原则与具体要求,为我国接下来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与参考。2013年,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城市研究所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科学评价课题研究成果——《中国城市创新报告(2013)》在京发布,报告评出了中国综合创新能力前十位的城市。在这份报告中,除了一直以来占据发展优势的东部沿海城市依旧保持领先之外,也开始出现中部城市进入排名并且占据较高位置的现象。

我国中部地区为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六省,其中包括合肥市、武汉市、西安市在内的多座城市已经成为创新城市试点,并且在《中国城市创新报告(2015)》中,长沙市在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综合测评前十名(地级市)中排名第三[2]。这样看来,在创新城市建设工作中,中部地区城市似乎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实际上,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想要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市依旧存在很多需要克服的困难。因其地理位置本就不属沿海,地理环境较封闭,发展步伐与速度也落后于我国其他区位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群,科技创新资源的积累也相应较慢、较少。但需要明确的是,这些困难并不意味着我国中小城市尤其是中部地区的中小城市就没有发展创新型城市的潜力与资本。实际上,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城市自身的专属优势与独特资源,中小城市不仅能够发展成为创新型城市,甚至可以独具特色,开辟属于自己的道路。本文认为中部城市发展创新城市路径之所以值得探讨,除了城市各具特色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取决于其独特的区位条件,尽管中部城市的地理位置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并不算十分优越,但实际上也有自身的优势,尤其是各城市地属多个国家级城市群,有独特的城市资源网络,城市之间辐射、拉动效应明显,在建设创新城市方面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而目前学界对于中部地区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建设创新城市的路径问题并没有进行过深入讨论与研究,主要议题多集中在西方创新城市建设经验、我国发达地区大城市创新建设经验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技术型手段在建设创新城市领域的应用等方面。

可以说,我国中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创新城市仍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也正是由于这些问题与障碍,使得该议题具有研究价值与意义,也使得中部地区中小城市在建设创新城市方面依然拥有非常大的探讨空间与更多样的可能性。鉴于此,本文将以中部地区中小城市——芜湖市为例,就中小型城市如何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市展开讨论。

二、芜湖市创新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

芜湖市作为我国中部中小城市的典型代表之一,其所处的区位优势以及拥有的资源,都使其成为一个值得分析的对象。根据创新城市建设的分类,并结合芜湖市自身特点,归纳了芜湖在创新城市建设探索中的经验。

(一)区位优势不可忽视

芜湖市地处我国中部,安徽省中部偏南,临长江,其不管是水上交通还是陆路交通都处枢纽位置,四通八达,有利于芜湖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商品流通、人口流动、开放交流;此外,芜湖市处长三角西南部,省内可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势互补,省外可与长三角城市群交流帮扶,地区之间互相联动,先进带动后进,与其他中小城市伙伴同行,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这些都为城市的创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持(见图1)。

2015年吴志强和陆天赞发表的《引力和网络:长三角创新城市群落的空间组织特征分析》中,研究了芜湖市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创新引力分布(见表1),研究表明芜湖市的创新引力在长三角城市群中主要吸引南京,其次是合肥、铜陵、马鞍山、镇江、苏州和杭州[3],其中,南京、苏州、杭州、合肥四个城市都已经是我国创新城市名单上的正式成员。在此区域辐射的带动下,芜湖市同时也能吸取大量成功经验,并获得相关创新资源支持。

据统计,在长三角城市群中,芜湖市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城市,近年来招商引资的内资项目中,长三角投资占70%以上[4],还引进了一大批优质企业与集团,为芜湖市经济与科技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芜湖市先后组织企业与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对接,促进人才、技术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强化本市科技人才数量与质量,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为创新城市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图1 长三角城市群对芜湖市发展的正功能

表1 芜湖市对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引力分布表

(二)科研力量重点培养

注重科研力量与科技事业的发展,是建设创新城市的首要条件。在这一点上,同属中部城市且与芜湖市相毗邻的合肥市是一个很好的成功案例。

首先,合肥市成为国家最早获得创新型城市试点资格的城市之一,主要得益于其强大的科研力量与雄厚的人才队伍。据统计,截止2016年,合肥市有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在内的各类高等院校60所,在校学生达62.86万人,全市有包括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在内的151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其中国家级(含分中心)7个;132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个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其中国家级12个;256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9个。全年有8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5]。由此而衍生的科研成果以及人才队伍培养力量可见一斑。而合肥市在近年的创新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充分利用了这些科技创新力量,让合肥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始终处于全国前列,不断攻坚克难,科技硕果颇丰,这也是合肥市的创新城市建设能够走向科技创新型发展道路的最根本支撑。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属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一员,其创新示范区的资源支持、政策优惠以及与芜湖、蚌埠两市的优势互补也都为合肥市建设创新城市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比之下,芜湖市高校科研机构建设虽未达领先水平,但其力量也不至薄弱,尤其近年来,芜湖市一直将高校科研机构建设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截止2016年末,芜湖市拥有以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10所,在校学生16.51万人,全市拥有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6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55个,其中国家级11个,省级及以上重点(工程)实验室15个;省级及以上质检中心2个,其中国家级2个[6]。这些资源,都是芜湖市科技创新力量的重要资源,足够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科研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即使不足以支撑城市走向科技创新型的创新城市建设方向,仍然可以提供坚实的科技创新基础力量,为城市其他方面的科研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与支持。此外,与合肥市一样,芜湖市同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一分子,也能够依靠示范区的资源、政策等方面的支撑获得发展创新城市的良好基础。

(三)企业创新引领发展

能够很好利用企业资源,也是进行城市创新建设工作的关键之一。正如之前提到的合肥市的案例,其创新城市的成功建设,也在于其注重孵化、培养、扶持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成长与壮大,并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全国146个高新区发展综合排名中,合肥列第7位,并拥有不少品牌企业。汽车产业以江淮汽车为领衔,电子信息产业以科大讯飞为龙头,家电产业以荣事达为名片等等,这些企业与合肥市强大的科研创新力量形成了良好的结合与互动,使其技术与产品质量在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从而推动了创新城市的发展。

芜湖市的企业创新力量更是该市的一大亮点。以汽车制造业的奇瑞公司为代表,2016年之前,奇瑞的发展还处于平缓上升的阶段,但经过多年坚持研发与创新,不断学习世界先进经验,不断顺应国家发展趋势,在2016年厚积薄发,成功迎来战略转型,焕然一新的奇瑞“2.0产品家族”陆续上市,推出了三款新车,集团累计销量达70.5万辆,同比增长28%,其中出口达88081辆,占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总量的28%[7]。此外,奇瑞旗下两家合资企业拥有观致、捷豹、路虎等国际汽车品牌,通过人才协同研发,奇瑞在业内掌握了多项关键技术与自主创新的“独门绝技”,并紧跟新能源趋势,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推出多款新能源汽车,这些都使得奇瑞公司能够在全国乃至世界汽车市场站稳脚跟、发光发热。

以奇瑞公司为典型,芜湖市还有在各自行业具有领先技术水平与品牌声望的众多企业,如三只松鼠等。这些企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以及人才队伍,是芜湖市在城市创新建设过程中深化利用的结果,尤其是与芜湖市高校与科研机构力量共创产学研协同的合作创新模式,形成自己的产业集群与产业链,打造出专属于自己的科研优势、技术优势、产业优势,从而强力刺激城市经济发展,成为城市创新建设的根基力量。

(四)文化创新扛起大旗

芜湖市除了以上三方力量,最不可忽视的就是其独具一格的文化优势,尤其是旅游文化资源优势。

芜湖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战略目标是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以欢乐体验为特色,以高水平主题公园集群为重点,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和文化科技产业集聚区,采取“旅游+”模式,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带动芜湖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主要是方特四大主题乐园。“十三五”期间,芜湖市还将继续打造方特五期复兴之路、方特六期明日中国,四大主题公园配合芜湖市本身所拥有的悠久历史与半山半水的独特美景,让全国各地尤其是周边省市地区来芜湖市旅游的游客量越来越多。截至2015年8月,芜湖共有A级景区27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6家,3A级景区9家,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巨大效益,更有利于芜湖市的对外开放,与其他地区互相交流学习。

与此同时,作为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之一,芜湖市动漫产业的成功发展得益于其方特主题乐园的开发,由于主题乐园多融合科技与动漫元素,这使得大受欢迎的方特也带动了芜湖市居民对于动漫产业和科技产业的高度热情。动漫产业的发展促进了高校动漫专业的成长,其中安徽工程大学是安徽省最早开设动漫专业的高校,这使得芜湖市的动漫人才质量始终处于地区前列,芜湖市的动漫产业也因此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阶段。2015年芜湖市成功承办了第四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吸引了更多地区的目光,从而拉动招商投资,让动漫产业成为芜湖市经济发展的一股中坚力量。

芜湖市在“十三五”期间的战略目标是在2020年之前,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发展新媒体、新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优化升级,建设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国家广告产业园区,着力培育打造一批知名文化产业品牌和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使文化产业成为其支柱产业。[8]

因此,综合以上三方力量,再结合芜湖市自身文化优势特点,在创新城市建设上,芜湖市尝试文化创新型为主要发展方向,以其他力量为辅助的创新城市建设路径。

四、中部地区中小型城市建设创新城市的路径探索

总的来说,中部地区中小城市在城市发展方面之所以相较于其他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处于较不发达的状态,主要原因在于地理位置处内陆,环境相对封闭,中小城市土地面积也不算大,人口不算多。因此,想要将创新城市发展起来,不管从经济发展条件,还是从社会资源方面都很难占到优势。但这并不代表这类城市无法发展创新城市。在20世纪70年代的韩国,有一座叫大田的城市,该市地处偏僻,人口与土地面积都十分稀少,城市定位与特点都和我国中部地区中小城市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样的区位以及资源使其在当时难以获得很好的发展,但由于当时韩国政府将国家科学中心城市选址于此,大田市从此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逐渐汇集了全国各所高等院校与科技企业,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成功变身为“韩国硅谷”。

从其发展轨迹可见,大田市首先是依靠政府选址投资,获得了强力的经济支撑与政策支持,使得高校及科研机构得以在市内安家落户,并通过稳定的人才输出,在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制造一系列拉动效应,使得越来越多与科技创新产业挂钩的企业、高校、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不断进驻,在此基础上,使产学研三方紧密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形成不可替代的技术地位,并获取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因此,地理位置与社会资源不占传统优势的中部地区中小城市,并不是没有创新发展的道路,只是需要找到真正合适自己的路径,以及在优势范围内发挥所长,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从劣势中转化视角,找到独有优势,再去规划发展路径。

上文对芜湖市建设创新城市实践经验的分析,其他城市虽不可照搬,但由于芜湖市在中部地区中小城市中具有一定典型性,因此对于其他中部中小城市创新建设依然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一)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1. 水陆交通四通八达

虽然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中部城市地处内陆地区,开放较晚,环境相对沿海地区也比较封闭,但实际上我国中部地区城市的地理位置是有自身特性的。它们之间也具有较多共通点,如陆路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城市历史悠久等,许多城市虽不沿海,但依山傍水,或临长江黄河,江河交通便利,或处轨道枢纽,铁路四通八达,不论是从促进人才流动还是发展经济贸易角度来看,都拥有十分便利的条件。

2. 城市群落互相帮扶

中部地区身处中部崛起战略重要位置,获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尤其是其中多省多市均处在国家各大城市群辐射范围内(见表2),能够在周边多座先进城市的辐射与拉动下,整合城市资源,建立城市网络,在承接优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获益,在高校企业的相互合作中成长。由此可见,中部中小城市不管是先进地区学习经验,还是与相对落后地区互相帮扶,可谓独具便利。因此,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能否利用好城市区位优势是能否成功推动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具体举措除了依靠政策支持、多与其他城市开展经贸往来以外,还需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拉动投资,引进优质企业入驻,带动经济、科技实力双向发展。此外还要注重人才培养,引进发达地区先进人才队伍,加强区域人才之间的交流学习,内外联动,从而带动城市人才队伍建设良性发展。同时,还要加强产学研协同合作,密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关系,使三者发挥优势、共同合作、整合资源,促进城市创新建设全面进步。最后,各个国家级城市群中都有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发达城市在内的创新城市试点,中部地区中小城市各个单位都要积极学习周边城市群中先进地区的宝贵经验,少走弯路,使创新城市建设工作更高效、更科学。

(二)首要壮大科研力量

建设创新城市,不管是以哪种类型为发展方向,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都是必要条件。因此,高校、科研机构、领先企业三方力量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小城市在这三个方面大多不会有非常突出的成果,但一定也不至于薄弱,因此,找到城市相对欠缺的方面并大加扶持,形成能够支撑城市自主创新发展的基础力量,是推动城市创新建设向前发展的根本要素。在高校方面重点要培养一批高质量的人才,在科研机构方面重点要促成一系列有突破的科研成果,在领先企业方面重点要形成自己的关键技术与市场竞争力,三方互相带动,形成产学研协同的前进模式,才是创新型城市最应该具备的发展氛围。

(三)立足城市独特优势

表2 中部城市所属国家级城市群列举

中小型城市由于创新资本、资金支持等力量有限,不适合多管齐下,综合发展,因此找到工作的重点就成了关键所在,找对了适合城市发展的路子,投入资金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旦路子走偏,那么原本就有限的资金与力量,就必定要面临浪费,反而拖缓了整个城市的发展进程。要找准适合城市发展的道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理性分析城市的独特优势、独有资源,先以一点为引领,发展取得成效后自然会带动其他方面共同提高,这对于中小城市来说,是最具性价比的发展模式。因此,中小城市想推进创新建设,切不可盲目冒进,急于求成,而应该逐渐摸索城市发展的合适方向,再集中力量投入支持,主攻该领域的技术创新,使其开花结果,从而带动整座城市百花齐放。

(四)积极顺应政策号召

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9]并倡导在各个领域推动创新建设,由此可见创新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位置。在宏观指导层面有国家政策支持,使得创新城市建设也完全符合国家发展的方向与需求,这让建设工作能够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拥有强大后盾。

在这样的基调下,国家各城市群也务必响应号召,制定一系列与创新建设有关的政策且积极落实,并将创新城市建设作为新一轮工作的重点,尤其是壮大城市群内创新力量,从而能够带动区域内创新资源流动,辐射城市群范围内创新能力的增强。

中部地区各城市需要在响应国家创新号召的基础上,在自己所属城市群中关注政策惠及范围,通过社会、城市资源网络,增强自我创新能力,并制定符合自我城市特点与发展阶段的创新城市建设政策,将其自上而下、由内到外落实到位,支撑创新城市建设工作发展。

[1]新华网.习近平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0/18/c_1121820551.htm?baike.2017-10-18.

[2]周天勇,旷建伟.城市创新蓝皮书:中国城市创新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004.

[3]吴志强,陆天赞.引力和网络:长三角创新城市群落的空间组织特征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5(2).

[4]沈惊宏,孟德友,陆玉麒.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空间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2(3).

[5]合肥市统计局.《合肥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hfinvest.gov.cn/8952/8955/201704/t20170421_2201220.html.2017-4-2.

[6]芜湖市统计局.《芜湖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tjcn.org/tjgb/12ah/35008.html. 2017-3-24.

[7]奇瑞官网.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介绍.[EB/OL].http://www.chery.cn/brandshow/enterprise/.

[8]安徽政务网.芜湖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EB/OL]. http://zw.anhuinews.com/system/2017/02/27/007570224_01.shtml.2017-2-27.

[9]新华网. 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11/03/c_1117027676.htm.2015-11-3.

猜你喜欢

芜湖市创新型建设
芜湖市银鸿液压件有限公司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芜湖市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悄悄地
芜湖市金帆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