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东大门设计广场
2018-03-08■赵楠
■ 赵 楠
首尔东大门设计广场(DDP)是一个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更新成功结合的范例。通过梳理东大门设计广场的项目缘起、矛盾与博弈的历程、规划与设计的特点,能够全面深刻地理解项目背后的逻辑。
东大门设计广场(Dongdaemun Design Plaza,简称DDP)位于韩国首尔,如今已成为首尔重要的地标和备受欢迎的观光目的地。项目场地原为东大门运动场所在地,随着东大门运动场日渐破败,周边商业与居民区的活力不断衰退,这一片区逐渐沦为市中心的贫民区。因此,首尔市政府决定拆除老旧的运动场,建造一个集时尚、设计、文化产业和历史文化公园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服务市民和游客。DDP项目被视作首尔最成功的城市开发案例之一,因其在多方利益相关方错综复杂的诉求中尝试进行有益的调和,最终将衰败之地转变为城市时尚设计文化创意枢纽。
一、项目背景
(一)历史城墙的破坏与东大门运动场的修建
东大门片区曾有朝鲜王朝时期汉阳都城的城墙存在,城墙沿线建有练兵营和火药库等军事设施。1889年以来,由于现代武器和防御战术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修建以及城市的迅速扩张,城墙陆续遭到毁坏。1908年日本皇子访问首尔时,东大门附近的城墙被拆毁。1926年为庆祝日本皇子大婚,连接东大门和光化门的城墙段被拆毁,韩国第一个现代综合运动场—京城(Gyeongseong)运动场(后更名为东大门运动场)建成(图1)。此后,残存的城墙由于保护不力和违法建设的侵占,遭到进一步破坏。
(二)日渐衰败的东大门运动场
东大门运动场自建成以来,举行了各种全国性的体育和庆祝活动。其所处的东大门片区,自14世纪以来就是游客和商人聚集之地。进入20世纪,东大门片区继承了历史上的通商传统,发展成为首尔的大型服饰批发市场。1984年,为汉城奥运会兴建的蚕室运动场落成之后,东大门运动场逐渐受到冷落,原有的体育场馆功能日益衰败,仅能依靠模仿周边批发经营的商业模式,以售卖低价服装和体育用品艰难维续,连带其周边片区逐渐沦为市中心的贫民区。
1990年代起,东大门片区的时尚和制衣业不断自发生长,涵盖从设计到产品到分销的全产业链条,超过28%的相关设计公司和设计师在此从业,东大门片区也随之成为领跑型的时尚文化中心和首尔最大的商业中心之一,时尚产业逐步发展成为韩国国家性重要产业的核心支撑。衰败的东大门运动场与蒸蒸日上的时尚设计产业发展格格不入,振兴东大门运动场的任务变得日渐紧迫。
图1 曾经的东大门运动场(图片来源:https://seoulsolution.kr/)
(三)设计首尔计划和市中心更新计划
重塑东大门运动场的契机始于2006年,首尔市政府选择将设计作为首尔发展的道路,并启动“设计首尔计划”,希望通过实施地区和国家两个层面的设计战略,实现增强城市的认同和城市身份的识别、改善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提高人民和国家福利的愿景。具体来说,首尔的设计体系有两大支撑:一是优秀的城市设计;二是强大的产业策划。同年启动的市中心更新计划是两大支撑体系建设的代表。
多年以来,首尔将发展重心由市中心转向汉江以南,导致市中心发展放缓,城市结构失衡。2000年以来,首尔市政府虽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更新首尔市中心的政策和计划,但重要工程未能实施,区域发展失衡问题进一步加剧。2006年,首尔市政府启动“市中心更新计划”后,着手编制《首尔市中心城市更新总体规划》。规划提出以清溪川复原工程为基础,构建连接市中心与南山(Namsan)的东西向轴线,作为城市更新的核心轴线。沿东西向轴线上的四个重要节点向南北方向延伸出四条主题发展廊道,分别定义为:历史廊道、数字媒体廊道、绿色廊道和创意廊道(图2),东大门运动场位于最东侧的创意廊道之上。
图2 首尔市中心城市更新总体规划中的“一横四纵”结构
创意廊道以提升改造东大门运动场为重点,首尔市政府计划拆除老旧的东大门运动场,将此地建设为整个东大门片区的时尚和文化中心,并同时修复曾被拆毁的历史城墙,为未来恢复总长18.6km的环形汉阳都城城墙做出努力。2006年8月,市政府组建专业团队对场地内的历史文化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开展城墙修复计划的可行性研究,并着手对历史城墙和场地内其他文物进行发掘和修复。2007年,市政府对东大门运动场实施了拆除。次年,历史城墙、二间水门、下都监、焰硝厅、雉城等军事与生活遗址相继发掘出土。
二、难题与博弈
DDP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来自各方的阻力,这些阻力集中反映出项目开发所要面临的两大难题:一是代表朝鲜王朝历史的城墙和军事遗址,与代表近代日据时期历史的运动场,在同一个空间中应该如何取舍;二是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展示与城市新产业功能的植入应该如何平衡。
针对第一个问题,国营体育运动组织、文化财厅和民间活动人士认为,东大门运动场反映了日本殖民、解放运动和随后各时期首尔的历史,应对其进行改造而非拆除。但是这种保护论调与恢复汉阳都城城墙的计划相矛盾。经过反复论证,首尔市政府说服了这些反对声音:拆除东大门运动场,恢复朝鲜王朝时的汉阳都城城墙;与此同时,市政府也接纳文化财厅的建议,保留东大门运动场的一些象征性元素,作为完整延续场地记忆的历史符号。
针对第二个问题,对场地内挖掘出的残存历史城墙和相关遗址进行何种程度的保育与展示,直接决定了城市新产业功能可以在多大程度介入和发挥作用。文化财厅认为鉴于场地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应进行全面发掘和修复,而首尔市政府希望有选择地进行发掘与修复,确保融入更多城市产业功能的可能性。最终,首尔市政府与文化财厅就这一特殊场地的历史遗址处置方式达成三点共识:
(1)保留历史城墙和二间水门,进行最小干预的抢救修复。
(2)将城墙附近的军事和建筑基址迁移至城墙东侧新规划的遗址公园内进行展示。
(3)部分保留原体育场棒球场内发掘出的遗址,在未来DDP地下广场中予以展示。
至此,DDP开发项目的两大难题在主要推动方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反复沟通与博弈之下,取得了基本的共识,DDP项目得以继续向前推进。为广泛宣传这一重要城市项目的主旨并听取更多有益的建议,首尔市政府在2006年11月面向公众举办创意大赛,收到来自35个普通参赛者和45个专业团体的设计方案,为DDP项目的规划设计提供了新的灵感。之后,首尔市政府又在2007年2月举行国际方案竞标,以确保这一首尔市未来重要地标达到世界级规划设计水准。最终,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事务所赢得竞标赛。2009年,DDP项目启动建设;2009年底,东大门历史文化公园率先对公众开放;2014年DDP整体正式对外开放,整个项目前后共耗资4.5亿美元。
三、规划实施方案介绍
(一)场地功能的置换与植入:用艺术、文化、设计向历史致敬
能够被保留的历史往往反映了它所诞生时期的最高艺术水准,其本身是生产与生活的文化结晶,再现其光辉需要富于智慧的设计。因此,在我们生活的当下,以艺术、文化和设计为主题向历史致敬再恰当不过。建成后的DDP占地6.5公顷,分为地上4层与地下3层,总建筑面积达8.66万平方米。DDP通过艺术文化会展、设计孵化、体验式商业、创意市集等新型业态的植入,彻底改变原东大门运动场遍布低档服装和体育用品批发摊位的现状,使其转变为一个国际性文化创意产业枢纽。整个DDP项目包含6大功能区,它们被进一步细分为一系列功能特色各异的空间:
(1)艺术中心:含艺术馆和国际会议场。
(2)文化中心:含设计博物馆、设计展览馆、设计小径,小径休息区和设计体验区。
(3)设计中心:含设计馆、设计学术馆和设计交流馆。
(4)东大门历史文化公园:含二间水门展示厅、东大门历史馆1398、东大门运动场纪念馆和“门”艺廊。
(5)和谐广场:24小时开放,含设计街、未来路、开放广场(兼具历史遗址展示功能)、绿草山丘和8合街。
(6)设计购物街:含各种咖啡厅、餐厅、纪念品商店等,提供文创产品与体验式服务。
(二)历史要素的保育与展示
东大门运动场的拆除使深埋其下尚未被完全拆除的历史城墙、一系列军事和生活遗址重见天日,规划方案很好地对上述历史要素进行了保育与展示。
1.东大门历史文化公园:注重原真性的修复与多元的展陈手段
东大门历史文化公园以发掘出的历史城墙为界,坐落于城墙东侧。主要展示的遗址包括修复后历史城墙和二间水门。二间水门是汉阳都城城墙上设置的水门之一(另一座为五间水门,位于DDP基地之外),目的是解决清溪川的排水问题(图3)。二间水门由两个水门组成,高约4米,宽约3.3米,2008年被重新发掘出时已遭受严重破坏。设计方案对历史城墙和二间水门进行了结构性加固(图4),并对缺失的部分以簇新的石材进行填补,与历史材质形成显著对比,充分尊重了遗址的原真性(图5)。历史城墙附近设置有草坪与LED玫瑰园,形成自然保护屏障,使日常穿梭于此的来访者与遗址本体保持着礼貌的距离。夜晚LED花海被点亮后,古老的城墙映衬在星星点点的灯光下,古今交辉的奇妙氛围应运而生。
图3 汉阳都城城墙与二间水门位置
图4 对2008年发掘出的二间水门进行结构加固
图5 修复后的城墙与二间水门(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6 东大门历史文化公园室外遗址展示区(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7 二间水门展示厅内的展陈设施(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8 被保留的原东大门运动场照明灯塔和东大门运动场纪念馆
东大门历史文化公园内设有东大门历史馆1398和二间水门展示厅,其展陈方式非常多元化。展示厅外的花园内陈列着迁移而来的城墙附近挖掘出的军事遗址,以标识牌对其历史功能与价值进行讲解(图6)。展示厅内不仅有志愿者对汉阳都城和二间水门的历史进行宣讲,游客更能透过现代化试听设施瞄准土层展板上下左右移动,在特定位置停留约2秒后,便会出现与该土层有关的历史影像资料,帮助游客直观而生动地学习理解相关历史背景(图7)。距离二间水门展示厅不远处,原东大门运动场内的两个照明灯塔得以保留,其侧建有东大门运动场纪念馆,将日据时期东大门运动场的历史作为一个珍贵片段,叠加于场地之上(图8)。
2.和谐广场:活在身边的历史
原东大门运动场棒球场内发掘出的遗址被有选择地保留,并在和谐广场中予以开放展示。遗址展示区之侧,DDP的建筑形体令人印象深刻,连通几个不同功能区的桥型构筑物“未来路”气势夺人,更提供了登临俯瞰遗址展示区的理想视野。被现代风格的建构筑物群环绕,遗址的时光属性更加强烈。四周设置有休闲咖啡座,衣着时髦的人群熙熙攘攘、来来往往,过去与现在在同一个空间中和谐交融,与其将历史封存,不如让历史活在人们身边(图9)。
图9 位于和谐广场内的遗址展示区(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三)空间载体塑造:转喻的景观
现代产业功能的植入和历史要素的展示,都离不开一个适宜的空间形体对其进行承载和表达,对此DDP规划实施方案给出了富于创造力的答案。扎哈哈迪德事务所胜出的方案以“转喻的景观”为概念,借由三维建筑信息模型(BIM)、巨型桁架和空间框架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空间的流动性与开放性。
1.空间组织:不被打断的行走体验
DDP建成空间通过高度的流畅性串联起代表不同历史时期的空间要素,创造出不被打断的行走体验,具体体现为地下空间、地面空间、屋顶空间在游线上的连贯性,和室内外空间的流畅对话。DDP将地铁2、4、5号线的地铁站站点与DDP项目内的广场、购物街、历史文化公园等连接起来,通过优化这一片区的交通组织、创造更安全的步行环境成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DDP还通过一系列坡道、桥型构筑物、流线型阶梯等元素,将不同标高和不同功能的空间衔接,人在自由起伏的行走过程中真切感受到时空的交融(图10)。
2.建筑语言:流转的有机生命体
图10 DDP流动的空间体验(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DDP的建筑设计语言与其试图传递的空间感受高度契合。设计团队以当地文化元素作为灵感来源(图11),创造出一个风格不拘泥于此时、且与历史进行亲密对话的形体。建成后的DDP建筑似乎不是由冰冷材料堆砌而成的巨大机器,而是一个随时间流转的有机生命体。其形如绵亘的山丘,因其光滑的流线造型,在视觉上摆脱了沉重之感,仿佛漂浮于地面之上,其自身形象风格非常强烈,却又与场地内的历史遗址乃至周边的城市环境良好融合(图12)。建筑参数化外立面使用了45000多块大小不同、弯曲度不一的金属面板拼接而成,其肌理如韩国传统瓷器纹样,又如生物在行进过程中自然拉伸的表皮。设计还在镂空的面板中融入LED照明设计,夜晚降临时,墙体表面的灯光明灭隐现,宛若建筑的呼吸。在DDP建筑构建出的场所中,时间如透明的图层般叠加,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界限变得模糊。
图11 DDP设计概念图(图片来源:http://www.gooood.hk/)
图12 DDP与历史遗址和周边城市环境相互融合
文物建筑具有情感、文化与使用三大价值,当这三大价值能够互相成就,文物建筑的价值将得以最大化。DDP项目正是这样一个典型,一个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更新相结合的良好范式。在首尔市政府对推进DDP项目的坚持下,该项目成为2007年首尔市被指定为世界设计之都的重要筹码。自DDP项目建成开放以来,随着外国游客数量的增加,该地区的人流量增加了10%,这一项目也为周边地区带来了8817亿韩元的产业价值和5129个就业机会。DDP真正成为了一个“梦想、设计、游玩”(Dream,Design,Play,简称也为DDP)之地。在这里,不同历史时期的信息层层叠加,过去、现在和未来触手可及,透过时间的图层,首尔市政府弘扬民族历史文化的信念和以未来为导向发展城市的决心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