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2018-03-08刘延风许瑞彬李伟伟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肺叶胸腔镜肺癌

李 喆 杨 杨 刘延风 许瑞彬 李伟伟

目前肺癌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国家卫生部2010年统计,我国2005年低于肺癌的人数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人数比例的第一位[1]。随着肺癌诊断技术的发展,肺癌早期检出率日益提高,需要进行治疗的早期肺癌人群数量不断增加。目前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为外科手术治疗,术后辅以化疗巩固疗效[2-3]。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及技术的发展,早期肺癌患者手术后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有大幅提升。但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感受、生活质量也成为衡量疾病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作为最近十年在我国发展较快的治疗早期肺癌的有效技术,临床对其的研究较多[4],但重点都着眼于对患者生存期、复发率这些生物指标上,较少关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相关的指标。本文在观察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临床疗效的基础上,也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指标进行研究,以期更为全面的分析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36~60岁,平均年龄(53.25±2.52)岁;病程1~6个月,平均(2.46±0.55)个月;肺癌分期:ⅠA期18例,ⅠB期级25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39~59岁,平均年龄(52.89±2.60)岁;病程1~6个月,平均(2.42±0.53)个月;肺癌分期情况:ⅠA期19例,ⅠB期级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肺癌分期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5]

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8~60岁;②符合卫生部肺癌诊疗指南(2011)中对肺癌的诊断标准和分期标准;③病程在6个月以内;④符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手术指征;⑤神经系统正常,能理解关于生活质量、疼痛等调查量表的内容,并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关调查;⑥患者及家属了解参加此次研究利弊,愿意配合此次研究工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或>60岁;②不符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指征;③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④合并有心、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⑤不能理解并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关量表调查者;⑥病程>6个月;⑦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完善术前相关检查,确保符合手术指征。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胸腔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辅助化疗巩固手术疗效。

对照组:全麻下,患者处健侧卧位,采用后外侧切口,切口尺寸为10.0~20.0 cm,于第5、6 肋间隙进胸,断开第6后肋,对病灶肺叶进行切除,同时行淋巴结清扫术。

观察组:全麻下,结扎一侧支气管,单肺通气,健侧90°卧位。分别于做辅助孔切口和操作孔切口,于全胸腔镜下对肺叶实施切除,同时行淋巴结清扫术。

1.4 随访

患者术后2年内每3~6个月随访一次,2~5年内每6个月随访一次,5年后每年随访一次。保持和患者的定期沟通,如果术后患者出现可疑症状则需立即回院复检。随访内容:对患者的病史进行分析,进行必要的血液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等,监测疾病复发或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1.5 观察指标[6]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感染率),术后3个月、6个月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术后6个月、12个月患者共性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术后1、3年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率。

1.5.1 围术期相关指标 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切口及胸腔感染情况。

1.5.2 免疫功能 采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患者的免疫功能进行评价,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器(贝克曼DxFLEX流式细胞分析仪)对患者3个月、6个月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分析比较。

1.5.3 共性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 对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患者共性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进行生活质量评价。QLQ-C30量表由30个问题构成,其维度类型为功能型(生理、日常生活、认知、情感、社会功能)和症状型(疲劳、疼痛、恶心呕吐)及整体健康状况,整体生存质量和其它单独的六项(睡眠质量、食欲、腹泻、便秘、呼吸困难和经济状况),所有得分相加,得分越高患者生存质量越好。

1.5.4 术后1、3年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率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3年的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率。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术前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CD3+均较术前升高,CD4+、CD8+、CD4+/CD8+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CD3+均低于对照组,CD4+、CD8+、CD4+/CD8+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注:组间与术前比较,*为P<0.05;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为P<0.05,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为P<0.05。

2.3 两组术后3、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共性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为P<0.05;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为P<0.05。

2.4 两组术后1、3年肿瘤复发率及术后中位生存期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1、3年肿瘤复发率及术后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1、3年预后情况(例,%)

3 讨论

随着环境质量的恶化,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部分高污染地区呈井喷式增长。早期肺癌在临床的检出率比较低,可能与其临床症状不明显,即使出现症状也容易被患者误认为是呼吸道感染相关疾病,不引起重视。受限于早期肺癌的检出设备及技术,在十年前早期肺癌的检出率非常低。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以及医疗设备技术的发展,早期肺癌的检出率越来越高[7-8]。目前早期肺癌患者手术治疗疗效确切,预后相对较好。随着医疗设备的发展,胸腔镜这一微创技术自二十世纪末期开始应用于临床以来,在临床胸腹部疾病诊断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早期肺癌中也得到业内的认可[9]。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NCCN)指南于2006年将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推荐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手术治疗方式[10]。

我国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始于二十一世纪初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关于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报道至今也有上百篇文献[11-13]。总结文献发现,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全胸腔镜手术的围术期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感染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但近远期的临床疗效并未有明显的提升[14]。说明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从抑制癌细胞角度上可能对患者不会有大的提升。但癌症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感受、生活质量等研究目前文献分析还较少见[15-17]。

本文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次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手术治疗,并与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免疫功能、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显示,全胸腔镜扉页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率及术后感染率均低于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说明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患者损伤更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CD3+、均较术前有升高,CD4+、CD8+、CD4+/CD8+均较术前有降低(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CD3+均低于对照组,CD4+、CD8+、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手术过程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损害。但结果显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损伤较小。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癌症病人共性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提升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较之于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虽然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1、3年生存率,降低复发率,但对于提升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1] 王可兵,史冬森,吴 伟,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9):1182-1184.

[2] 郑江敏,高文华,李 栋,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远期生存率的影响及预后相关因素〔J〕.医学综述,2015,21(23):4363-4365.

[3] 张 舸,薛 雷,赵晓龙,等.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5,29(4):217-220.

[4] 陈 亮.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J〕.临床医学,2016,36(2):65-66.

[5] 任军龙,刘 冰,薛 磊,等.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化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5,10(3):294-297,301.

[6] 何春雷.全胸腔镜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11):1205-1207.

[7] 张志强,申佃京,张召卓,等.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研究〔J〕.医学综述,2013,19(6):1149-1150.

[8] 于大龙.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对比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9):49-50.

[9] 王文才,火旭东,王 进,等.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比较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1):2062-2064.

[10] 曾颖鸥,罗清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性肺癌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7):40-42.

[11] 杨富涛.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5):328-330.

[12] 姜冠潮,李凤卫,李 晓,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肺动、静脉切断顺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影响〔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4,30(9):513-516.

[13] 周世杰,韩 毅,李云松,等.全胸腔镜下复杂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研究〔J〕.北京医学,2013,35(9):751-753.

[14] 张 童,冯国斌.小切口开胸手术与全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9):1206-1207,1211.

[15] 王根和,吴鹏飞,方 平,等.单中心单臂II期临床研究: 沙利度胺治疗一代TKI继发性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肿瘤药学,2016,6(3): 193-197.

[16] 张忠义,顾江魁,陶立伟,等.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45例的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4):639-643.

[17] 袁志军,周文武,刘 维,等.GSTP1/RRM1基因多态性与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性的相关性研究〔J〕.肿瘤药学,2016,6(2): 136-141.

猜你喜欢

肺叶胸腔镜肺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内科胸腔镜术后留置细引流管的利弊分析
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对比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