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内外结合 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018-03-08陈延棠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儿歌识字汉字

陈延棠

(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广东广州 510000)

著名教育家威廉·詹姆士这样说道:“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习惯对人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因此,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识字是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依据“人教版统编教材”,小学低年段语文课的识字量大、任务重、要求高。笔者认为,应该课内外结合,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

1 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第一学段学生要“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是学生形成主动识字习惯的必要前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途径激趣。”

1.1 猜字谜

低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猜字谜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识字充满兴趣。如结合教学第2册《猜字谜》一课,可进行扩展教学:“一千里”(重);“有儿有女”(好);“五个人说话”(语)……字谜可以是老师出字谜给学生猜,也可以让学生学习编字谜。

1.2 编儿歌

儿歌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编儿歌会让学生对识字兴趣盎然。难记的字、笔画多的字、合体结构的字都可以用编儿歌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如认真的“真”里面三横学生容易出错、燃烧的“烧”学生容易写多一点,就可编这样的儿歌帮助学生识记:“认真三检查”“水被我烧干”。 又如:“拨”与“拔”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字,“拨开草丛,把草拔掉”“拨”上面那根草去掉就是“拔”……

再如,第三册的《场景歌》虽是学习数量词的,但学生兴趣没了,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模仿课文编数量词儿歌,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编出了一首首有关教室、文具、游乐场、运动场等数量词儿歌。显然,在相互交流中,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量都有明显的提高。

1.3 编故事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利用汉字故事来加强识字教学,事半功倍。“叙事教育”的理论认为,人人心中都有“故事情结”。显然,小学生的“故事情结”更明显、更突出。小学生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基于这点,在识字教学中,老师可根据生字的特点来编故事给学生听,学生在津津有味地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会了生字,那是何等的有趣,印象是何等的深刻。久而久之,学生自己也会编故事来识字。

当然,“识字激趣”的途径还有很多很多,像利用实物、图画、多媒体课件、色彩等都可以达到识字激趣作用。当学生对识字充满兴趣时,“主动识字的愿望”也就达成了。

2 教给学生有效识字的方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在完成任何一课的识字教学任务时,教师都要注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渗透其学习方法。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让学生主动认字的习惯逐步形成。

翻开我们“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仔细琢磨,就会发现,里面不乏渗透汉字构字规律的课文。

例如教学第二册《操场上》一课,教材将“打球、拔河、拍皮球”和“跳高、跑步、踢足球”这些词语分别编为上下两排,教学时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图画,然后启发学生:“看着文中的插图,读着词语,谁有发现了呢?”学生很快就能发现了上下两排词语的编排意图是上一排的活动以手为主、下一排的活动以脚为主。这时,老师就要告诉学生,这是汉字的一个造字规律,汉字的偏旁往往代表一定的意义。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认得哪些跟手的动作有关或跟脚的动作有关的字。学生主动识字的情感一旦被激发,将会“群情高涨”,把自己脑海里所认记过的字一一汇报。

又如,第一册《日月明》这一课的课文,以生动形象的儿歌渗透会意字的造字规律,同时也渗透了 “加一加”的识字方法。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类似“日+月=明”“鱼+羊=鲜”“一+火=灭”“田+力=男” ……当学生对会意字的造字规律和“加一加”的识字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老师要及时开拓“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谁能模仿课文把儿歌编得更长一些?学生马上跃跃欲试,脱口续编了“人云会”“云力动”“力口加”“三口品”“三日晶”“三石磊”……这样的模仿显然会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的效率。

再如,第二册识字单元的《动物儿歌》一课,渗透的是形声字的造字方法。教学 “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这些词语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找出生字的声旁和形旁,让学生用这一识字方法去认识其他的形声字。学生掌握了这一识字方法后,将会大大地提高识字的积极性。

与第二册《动物儿歌》同一单元的《古对今》《操场上》,第三册的《树之歌》都是形声字教学的范本,值得深究把握、扩展强化,使学生能驾轻就熟地运用好形声字这一识字的有效工具,掌握有效的识字方法。

显然,识字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像利用基本字识记、利用部首的变化识记、利用象形字的特点识记、利用形式多样的练习识记、利用编故事和猜字谜识记……凡此种种,都重在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汉字的造字规律,激发主动识字的情感,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

3 巩固学生主动识字的成效

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识字教学也不例外。在识字教学中,要重视开发和利用各种识字教学的资源。为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例如教学第一册的《自选商场》一课时,课前,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两个特殊的作业:(1)周末跟家长一起到商场认识商品的名称;(2)收集广告语、商标,贴在A4纸上认读,准备参加“识字比赛”。在课堂上,笔者分别设计了两个环节来检查这两项作业,效果很不错。学生不但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还汇报了自己在商场中认识的字和收集广告语、商标过程中认识的字。有些学生的识字量之多简直令笔者惊讶,学生的识字主动性很高。于是,笔者趁热打铁,宣布每月举办一次识字比赛,每次以比赛的方式评出一位“识字冠军”。虽然冠军宝座几易其主,但学生的主动识字热情却越来越高。

由此可见,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能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

又如,教学第一册的《菜园里》一课,笔者事先要求学生跟家长到市场认识各种各样的蔬菜,第二天在课堂上介绍自己认识的蔬菜,汇报自己认识的有关蔬菜名称的字。当时的课堂,真热闹得像市场,学生人人津津乐道。在观察、听说的过程中主动认识了许多字。

可见,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能把主动识字的情感延伸到课外,使主动识字的好习惯自然而然地形成。

综上所述,利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课内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把学生主动识字的情感延伸到课外。课内外结合,才能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

[1]徐向英.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 促进学生语感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26):14,16.

[2]姜晓.课内外阅读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8(4):21-22.

[3]高喜莉.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J].新课程,2018(1):55.

猜你喜欢

儿歌识字汉字
识字
识字儿歌
睡觉儿歌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识字谜语
儿歌绝唱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
七月的儿歌
念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