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手记
2018-03-08
小浪底泄洪 摄影/张晓理
“地导”是一位老爷爷,他带领我们去的第一站,是一个新建的酒店——小浪底中州国际饭店。在它的广场平台可以远眺大坝与下游景观,只是今天光线并不好,雾蒙蒙的,远处大坝竟然看不到,只是隐隐约约看得见近处泄流坝段。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我才开始重新认识我身边的这位“地导”:他带领我到目的地后,很快进入了一种专业导游的状态,指着远处工程的各个部位,用非常专业的词汇给我们一一介绍。他告诉我每年的7月初大坝开闸调沙泄洪,大家可以观看最大的人工瀑布,那个时候是来游玩大坝的最佳季节。周围的几位其他游客都围过来听他讲解,后来才得知原来他是一位参加过工程建设的老工人。
他叫薛名行,今年已经70岁了,曾在小浪底工程建设的高峰期1996到2000年,参加了工程建设。小浪底是德国、意大利、法国、中国四国联营公司一起建设的,他干活的公司是外国老板,他说在他们的管理下工作学到了很多东西。他还告诉我们当时中国穷,贷不了款,也没有技术,只有借助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资金才能把工程建起来。可是如今我们国家富裕了,技术也有了,就像三峡集团还在全世界承包大型水电工程了。
第二站,薛大爷带我们去了大坝的上游张岭码头,这里是观看大坝平湖的最佳角度。临近水库的码头修建了仿古的城墙,码头阶梯两旁有两个平台,上面一边有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小浪底”3个红字,供游人照相留影。虽然在这个季节,还是有一辆旅游大巴和少许的自驾游客到这里。他们也在平湖边、石头前留影。
整个湖面确实非常壮观,远处可以看见大坝。听薛大爷介绍,目前水位应该是较高的时候,我看着一望无际的湖面,根本想象不出原来黄河峡谷的波涛汹涌。远处湖面上有一个圆形的指示牌和露出水面的树枝头,其实这些都是在高高的山头之上,如今因为蓄水,水位高了,只能宛在水中央了。
游客观光区的城墙与休息的桌椅都在水中了,一对情侣在这荒诞的景观里玩耍。旁边有饭馆和商店在卖黄河新鲜的野生鲤鱼,老板用网兜捞起来给我拍照,金黄色的黄河鲤鱼确实好看,估计也好吃。想到一天就在飞机上吃点东西,目前已经接近傍晚,肚子已经在呱呱叫了,于是我就买来了一条,等下找个餐馆加工一下,请司机一起美餐一顿。
薛大爷又带我到了更接近大坝的地方,这里原来是工人居住的营地,如今已经是人去楼空,可以近距离看到大坝的泄流坝段。今天天气不好,但是还是看见一行大字写在大坝上面:“黄河安澜,福泽人民,河山永固”。小浪底工程投运以来,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保障黄河中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与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
拍摄完已经接近傍晚,我们把大爷送到上车的位置,然后叫司机就近送我到孟津县住下,等待明天天气好了再来进入官方景区里,细细了解并深度拍摄一些工程相关照片。当然住下之后,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找到一个酒店,帮我把买的黄河鲤鱼给做上,鱼头炖汤,鱼身红烧。叫上司机小伙儿陪我一起美餐了一顿,果真味道鲜美,非常不错。吃完饭后,司机还要赶回洛阳,而我一天马不停蹄的,确实有点劳累,进门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而现在这个度假山庄紧挨着湖水,修建了很多度假的别墅,很有品味的小木屋错落地分布在山坡上。一路下行,可以直接到临水的边缘。这里风景美丽,渔船在水中荡漾,还有那水中央的绿色枝头随着碧蓝的湖水摇曳,阳光照耀,波光粼粼,加上湖浪拍打岸边的声音,这一切让人尽情感受大自然气息,想想住在这里,依山傍水,枕着山水入梦,确实适合度假放松心情。当然看着对面山上仅存的破败的窑洞,想想其实曾经的小浪底村的村民不也就在黄河岸边世代生活吗,那应该是一个诗意的村庄。
出了度假村,我们来到小浪底景区的东门口,已经在外围转了快两天了,今天应该要进去认真打量了。就在我要进去的时候,看见正对景区停车场有个山头,上面立着一棵飘满红丝带的古树,我想这一定是一棵有故事有历史的树。这棵树的位置非常好,在一个小山坡上,远处就是平湖大坝景观,古树前面专门修了一个古式园门,旁边立着一个碑,上面写着“神树”二字。
围着古树的整个栏杆上都挂满了祈福的红飘带,我围着树转了一圈,看见红色的飘带在阳光与风中翩翩起舞,一个老人在面对着大坝的平台上烧香祭拜神树。之后我问老人这棵树的故事,得知这棵古柏神树(孤柏树)相传为夏禹治水到孟津时手植。但这不过是个美好的传说,据专家考证,孤柏树仅有600多年的树龄,也许是禹王手植柏树的子孙后代吧。美好的传说寄托了历代民众对夏禹治水千秋功业的永恒纪念。在后人口口相传的过程中,大禹治水渐渐被附会增益甚而神化夸大,这不仅表达了人们对禹王的崇敬与热爱,也说明了真正为人民做好事成大业者,必将为后世千秋万代传扬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