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冰冷、破碎的哈利路亚”
2018-03-08李晨晖
文 | 李晨晖
《多种姿态》(Various Positions)年代:1984年艺术家:莱昂纳德·科恩录音室:Quadrasonic Sound
在现代音乐史中,更容易被世人铭记的音乐家,通常是那些唱起歌来并不是特别“好听”的:路·里德、鲍勃·迪伦、莱昂纳德·科恩。他们在创作层面无与伦比,却不太精于演唱技巧,声线往往沙哑、低沉。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三位乐坛奇人,都曾在上世纪60年代混迹于安迪·沃霍尔的“工厂”。而与另两位不同,科恩在“工厂”里,始终处于边缘位置。仿佛一种巧合似的,相较路·里德和鲍勃·迪伦的放浪不羁,科恩总是像个老绅士,优雅、深沉、内敛。
科恩是一位身份多元的艺术家。他一生出版了多部诗集和小说,中国业已引进他的《渴望之书》与《至爱游戏》。前者书页中可爱多情的插画,也均为科恩亲笔。60年代以后,他愈来愈少地出版作品,转而投身唱片事业。时至今日,尽管斯人已逝,他的歌声仍旧吸引着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听众。科恩的音乐创作鲜少直接涉及政事,亦不似路·里德那般抒发火一样炽烈的激情;他的歌曲不急不躁,平淡质朴,却“充满启示性”地深入人心。
这种思考不单限于科恩的音乐作品。1984年,他出版了诗集《仁慈之书》,并藉此赢得加拿大作家协会的诗歌文学奖。科恩本人将那些充满希伯来掌故及禅宗意味的诗作称为“祷文”。同年12月,他的专辑《多 种姿态》(Various Positions)在加拿大问世,更是被直接指认成现代赞美诗。专辑收录的九首佳作中,正包括最为大众熟知的《哈 利路亚》。
继《苏珊娜》(Suzanne)之后,《哈利路亚》应当是科恩作品中传唱度最高的一首。我们可以听到将近三百个翻唱版本,之中还不乏音乐家胡德夫情绪激昂的演绎。科恩为这首歌曲作过八十多次修改,每次歌词稍有不同,《多种姿态》里的,是为较早的一版。歌词援引古代传说中大卫王与拔示巴的故事,表达了一位失路之人的沉郁和苦痛。异于流传更广的新版本,歌曲的叙述者(也许是科恩的代言人)最终显示出决然的信心:“即便是这样/一切都错了/我也将高唱我主之歌/唯一的词语便是哈利路亚。”如此的高昂,却在后来的版本中变得“冰冷、破碎”,科恩的心路体验,可见一斑。
鲍勃·迪伦曾经询问科恩,他的《哈利路亚》创作了多久。科恩回答说:“两年。”鲍勃·迪伦惊讶不已,说道自己的《我与我》(I&I)只写了十五分钟。实际上,《哈利路亚》花费了科恩五年时间。科恩自称他的写作是“滴水式”的:为了一行字句,可以不惜用十年去推敲,以臻完美。正是这样的精雕细刻,使得科恩的每一首作品,都经得起反复琢磨。
《多种姿态》所收录的最末一首歌,是科恩的经典之作《若是你的意愿》(If It Be Your Will)。清晰的吉他与管乐的配合,似夏夜星空下吹来的暖风,让人沉醉。高亢的女声作为背景的伴唱,凸显科恩老道的倾诉,流畅自如,像山间的溪水。科恩在歌词中意欲抒发的,其实是信徒对神明旨意的强烈顺服:“若这是你的意愿/我将沉默不语/……/我将沉默/我将忍耐/直到言你所言。”而音符的舒缓,却总是使听众将其解读成爱情歌曲,似乎倒也无可厚非。
这亦是专辑《多种姿态》的整体风格:用简洁明快的曲调,表现严肃深刻的主题。《律法》(The Law)运用更为流行的调式,描写某人对严酷律令的刻意规避,及罪恶与内疚带来的挣扎;《猎人的摇篮曲》(Hunter’s Lullaby)借由一位母亲的口吻,隐喻人类面对尘世种种凶险的无力境遇;情歌《与我共舞到爱的尽头》(Dance Me to the End of Love)大量征引了《雅歌》的意象。《船长》(The Captain)利用类似西部牛仔式的民歌小调儿,讲述战争失败,即将走向死亡的老船长对部下的叮嘱,不禁使人联想起惠特曼的那首著名诗歌。
科恩对希伯来经典的熟稔,与他的家世相关:他是犹太人,其母是一名拉比(犹太文化中的夫子)的女儿。但他的宗教体验不仅限于犹太教:1996年,科恩皈依佛门,研究禅宗,并于五年后还俗。而他的思考一直延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2 016年11月7日,科恩在美国溘然长逝,有评论家写道:“他在用上帝也会喜欢的声音,去为神歌唱。”
《我是你的男人》(I’m Your Man)2005年导演:琳恩·路森主演:莱昂纳德·科恩、博诺、尼克·凯弗
这是一部结合记录片、访谈、音乐现场等多重含义的影片。2005年,导演琳恩·路森拍摄了一场致敬莱昂纳德·科恩的音乐会,U2乐队主唱博诺、尼克·凯弗以及新锐艺术家安东尼·赫加蒂等人都参与了这场盛大的演出。影片由著名导演梅尔·吉布森担任制片,除去精彩绝伦的音乐表演外,还对科恩本人进行了透彻的访谈,从他的诗歌、画作、小说等等方面入手,引发观众对这位谜一样的吟游诗人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