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过珠江

2018-03-08李泽春编辑吴冠宇

中国三峡 2018年1期
关键词:红水河猫猫珠江

◎ 文 | 李泽春 编辑 | 吴冠宇

广州海印桥景观 摄影/丘颂文/ fotoe

布依族同胞在练习八音坐唱 东方IC

我生长在云贵交界南盘江支流的黄泥河边。读小学时,常识课老师说,我们住在四大高原中的云贵高原上,顺着家乡的黄泥河往东南走,就能走到四大河流之一的珠江。那时候的我对于家乡与珠江连在一起这件事,觉得十分神奇又自豪。

长大后,我一直工作生活在南盘江边的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对珠江有了更多的了解,顺着珠江走一趟的冲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强烈。

2016年8月,我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炎方乡境内马雄山的珠江源踏上行程。此后,我走走歇歇,断断续续地走过云南省沾益、麒麟、陆良、宜良、华宁、建水、开远、弥勒、泸西、师宗、丘比、罗平,贵州省兴义、安龙、册亨、望谟、罗甸,走过广西西林、隆林、田林、乐业、天峨、南丹、东兰、巴马、大化、马山、都安、忻城、合山、来宾、象州、武宣、桂平、平南、藤县、苍梧、梧州,广东省封开、郁南、德庆、云安、肇庆、三水、高明、江门,于2017年5月17日,抵达了终点——珠江八口之一的广东省珠海市磨刀门。人在旅途总共106天,步行1500公里,乘车约5800公里。

珠江不仅仅是“一条江”

珠江这条河流,论长度仅次于长江、黄河,在我国的大江大河中位列第三;若论径流量,则是黄河的7倍左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

在地理概念上,珠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珠江,指西江、北江、东江以及珠江三角洲诸河的总称;狭义的珠江,仅指广州到入海口90多公里的一段水道,因其流经一个名叫“海珠石”的地方而得名。更狭义的珠江,甚至仅指流经广州市区的那一小段河道。今天人们说的珠江,一般都是指广义的珠江。

走过珠江,才知道珠江并不是“一条”江,要把珠江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并不容易。

珠江是一个复杂的复合水系,共有大小河流770多条,总长36000多公里,从滇东北的珠江源出发,穿云贵高原,越广西丘陵,贯珠江三角洲,浩浩荡荡,覆盖滇、黔、桂、湘、赣、粤、港、澳和越南北部地区,其流域面积达45万多平方公里,其中我国境内流域面积44万多平方公里。

西江、北江、东江,是珠江水系的三大干流。三大干流中,西江全长2214公里,是珠江水系中最长的河流,也是华南地区最长的河流,长度仅次于长江、黄河、黑龙江,航运量居中国第二位,仅次于长江。这三大干流进入珠江三角洲之后,在时分时合的同时,接纳广东本地河流,形成了一张巨大的河网,再也分不清谁是干流谁是支流,最后分别从东起广东东莞、西至广东江门的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八大口门”,汇入南海。

我此次的走访就以珠江最大干流西江左岸为线、兼顾西江两岸县市区为面的走马观花。对于如此复杂的珠江,只是大概知道了它的来龙去脉。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条江哪条河像珠江一样源头如此复杂,出海口如此众多。它不仅仅是一条江,而是一张巨大的水网。

跟珠江水系来龙去脉一样复杂的是,珠江两岸的文化。珠江两岸千万年的历史长河,上演过无数波澜壮阔,千万年的关山阻隔,造就了“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的文化现象。

走访珠江途中,有幸读到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黄伟宗先生的一篇文章。他认为,珠江文化特点明显。首先是它的多元性和兼容性,其二是海洋性和开放性,其三是前沿性和变通性。“从历史上说,由土著的百越文化与来自五岭以北的华夏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以及来自海外的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洋文化的先后结合与交融;从当今的珠江流域的文化类型而言,除比较明显的粤文化地区有着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福佬文化和新起的深圳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移民文化之外,尚有可称之为珠江亚文化的滇云文化、黔贵文化、八桂文化、海湾文化、琼州文化等等,都是多元而兼容于珠江文化的范畴中。”

我对黄伟宗先生把粤文化地区之外的滇云文化、黔贵文化、八桂文化、海湾文化、琼州文化等等叫做“珠江亚文化”不敢苟同。但走过珠江,所见所闻,先生对珠江文化特点“首先是多元性和兼容性”的概括,是十分到位的。

从人类社会早期到现在,珠江流域一带的人类活动分布广泛且活跃,所创造的文化和历史遗存也是丰富多彩的。

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南盘江下游的贵州省兴义市顶效镇猫猫洞,发掘了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出土了7件珍贵的人类化石,4000多件石制品及数量众多的哺乳动物化石,还出土了数量可观的骨、角器,并发现丰富的用火遗迹。经专家研究,其中一件古人类下颌骨化石,与“山顶洞人”极为相似。考古学家们认为,猫猫洞遗址出土的文化遗存代表了一种区域性文化特征,将其称为“猫猫洞文化”,并将猫猫洞遗址出土的人类化石定名为“兴义人”。今天,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的“远古时期”文物中,就有两个展柜的展品来自猫猫洞。其说明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万—1万年),1975年贵州兴义猫猫洞出土”。

距猫猫洞约20公里,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交乐汉墓群。上世纪80年代,这里曾经发掘汉墓12座,出土铜车马、连枝灯、抚琴俑、巴郡守丞印、巨王千万印、带盖刻花铜奁、五铢钱纹铜碗、摇钱树、刻花铜瓶、水池田园模型、陶摇钱树座等“国宝”级文物,震惊考古界。

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 东方IC

珠江源头的曲靖,离市区12公里的南盘江东岸八塔台,上世纪80年代发掘出包括火葬墓、土坑竖穴墓、封土堆墓等形制的各个时期墓葬数百座。墓群类型多样,交叉堆积,互相渗透,形成了上自先秦时期,下至宋元明朝,长达2000余年的7米高的文化堆积层。出土文物1000余件,有兵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品、乐器和货币等,还出土了青铜、铁、陶、玉、石等器物,显示了古代滇东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

例如此类的人类历史遗存发掘在珠江沿岸还有很多。珠江的山山水水不仅让早期人类能得以在此繁衍生息,还孕育出了数十个不同的民族。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即使是一个民族,不同的支系又有不同的习俗,于是珠江便有了万种风情。

南盘江、红水河两岸的布依族、壮族同胞,语言相同,习俗相近。他们敬奉同一个始祖布罗陀,最隆重的节日都是“三月三”,节日里必不可少的程序都是祭山祭水,吃“五色糯米饭”、对歌。虽然有很多相似性,但布依族和壮族,他们除了服饰的区别,还有习俗的差异。

贵州黔西南州的布依族“八音坐唱”、布依戏、转场舞,广西田林的北路壮剧,马山的壮族三声部民歌,广西天峨、南丹、东兰的“蚂拐(青蛙)节”,广西巴马的“补粮”等等,不同的地域又有各自独特的文化遗产。

走过珠江,听着云南话、贵州话、桂柳话、粤语,还有不同的少数民族语言,品尝着云南的米线,贵州的羊肉粉、牛肉粉、凉卷粉,广西的螺蛳粉,广东的竹篙粉。每天接受着新的信息,感受到不同的文化。也许,正是这种多元化,成就了珠江文化的特有魅力。

龙滩水电站 摄影/覃江英/ FOTOE

“恶滩”变“乐滩”的珠江

如果有人问我,对珠江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水电站。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南盘江红水河十级水电开发规划,从贵州兴义到广西桂平的南盘江、红水河、黔江上,先后建成了天生桥一级、天生桥二级、平班、龙滩、岩滩、大化、百龙滩、乐滩、桥巩9级水电站,最后一级的大藤峡水电站也已开工建设。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位于广西隆林县和贵州安龙县交界处的红水河上游南盘江干流上,是南盘江红水河十个梯级电站的龙头,西电东输的大型骨干电源。该电站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于1991年开工建设,1998年12月第一台机组发电,2000年12月全部4台30万千瓦机组投产运行。天生桥一级电站建成后,正常蓄水位780米,总库容102.6亿立方米的高原平湖——万峰湖横空出世,成为驰名全国的“野钓天堂”。

龙滩水电站是红水河梯级开发的巨型电站、骨干工程。坝址位于广西天峨县城西15公里的红水河上。龙滩水电工程规划总装机容量630万千瓦,安装9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工程主要由大坝、地下发电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全面建成后,将创造三项世界之最: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大坝、规模最大的地下厂房、提升高度最高的升船机(全长1650多米,最大提升高度179米)。

乐滩水电站位于广西忻城县红渡镇上游3公里,距百龙滩水电站76公里。乐滩电站为2001年10月在恶滩水电站原址开工建设,安装4台单机容量为15万千瓦的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2005年12月全面投产。

大藤峡水利枢纽(大藤峡水电站)位于广西桂平市黔江干流大藤峡出口的弩滩附近,是红水河梯级开发规划中最末一个梯级电站,也是唯一的主体工程仍然在建的电站。该工程设计总装机160万千瓦,设置2000吨级船闸,并预留二期船闸位置,可渠化航道279公里,使来宾至桂平、柳州至桂平通航吨位从250吨提高到2000吨。大藤峡枢纽还是控制珠江洪水的关键性工程。

珠江上强大的电流,支撑了下游珠三角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上游的脱贫攻坚。咆哮千古的珠江中上游,变成了一个个风景优美烟波浩渺的“万峰湖”“千岛湖”,变成了一段段波澜不惊的“黄金水道”。恶滩电站更名为乐滩电站,就是珠江变迁的生动写照。

猜你喜欢

红水河猫猫珠江
占据价值之巅!珠江头排之上的“壹号”人生
红水河之百里画廊
精神的落实与远游
——林汉筠诗集《遇见红水河》阅读印象
珠江新城夜璀璨
“漫”游珠江
红水河有三十三道湾
藏猫猫
给猫猫一个温暖的家
珠江:大河入海的前奏
红水河大桥三角形挂篮设计与载荷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