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美妙的探索之旅
——《在大熊猫的故乡》教学实录及评析
2018-03-08执教特级教师张祖庆评析杨冬梅
◇执教/特级教师 张祖庆 评析/杨冬梅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踏上考察之旅
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苍绿幽静的原始森林。这里,树木郁郁葱葱,箭竹茂密,泉水清清,鸟鸣声声应和着流水涓涓,我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天堂。请睁开眼睛,读课题。
生:在大熊猫的故乡。
师:第一次来大熊猫的故乡,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感到很新奇。
师:那你就用新奇的语气告诉大家你在哪里。
(生读课题)
生:我感到很兴奋,因为我马上就可以看到大熊猫了。
师:那请你兴奋地告诉大家。
(生读课题)
生:我觉得很自豪,因为一般人是不能轻易来到大熊猫故乡的。
师:你们居然轻易地来到了这个地方!请自豪地告诉大家你在哪里。
(生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考察探究,“亲密接触”大熊猫
评析:教师创设情境朗读第1自然段,再指导学生带着或新奇或兴奋或自豪的心情读课题,触摸作者内心。由文见义,循文会意,为后文学习搭建了桥梁。
师:我们马上就要进入原始森林考察了。既然是考察,就得带着一定的目的。你想通过考察了解大熊猫的哪些知识?
生:我想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生:我想知道大熊猫的样子。
生:我想知道大熊猫生活的地方究竟是怎样的。
师:就让我们带着各自的考察目的进入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吧!让我们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发现并搜集自己最关心的信息,就是对大熊猫进行假想考察。
(生读书、圈画)
师:你看到的大熊猫故乡和你想象中的有什么不一样?(生答,师请生读相应的句子或段落)大家考察的成果真不少,下面请同学们拿起笔,记下自己的考察成果。
(下发考察记录表。出示)
大熊猫居住地考察环境与生活条件外形生活习性其他
(提示:选择最感兴趣的填写。生填写表格,师巡视指导)
评析:先让学生比较自己获得的资料和课文已知信息的区别,再从中梳理出课文的脉络。这既培养了学生搜集、提取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思辨能力,又为后面的学习做足铺垫。
师:请大家拿出记录表,汇报考察成果。你对哪块内容感兴趣,就从哪儿开始吧!
生:我汇报大熊猫的生活条件。大熊猫的生活离不开四个条件:一是冷暖适度,二是山高谷深,三是箭竹茂密,四是流水涓涓。
师:这是大熊猫的生活条件。请看——(出示大熊猫的四个生活条件)请你用自己的话总结这四个生活条件。(生答)大家想象一下,同时符合这四个条件的地方是怎样的地方?
生:是苍绿幽静、郁郁葱葱、流水涓涓、山高谷深、鸟鸣声声的地方。
师:也就是非常美丽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这美丽的地方?来,随老师一起去大熊猫的故乡。仔细听老师的朗读,看哪些地方应该注意什么。
(师对着课件画面,配乐朗读第1自然段写卧龙山区风光的句子:卧龙山区苍绿幽静……好一个“大熊猫的天堂”!)
师:这地方的确太美了。让我们美美地、陶醉地读读这段话吧!
(生朗读)
师:谁能把大家带进大熊猫的故乡?
生:(读)卧龙山区苍绿幽静。这里地势高,常年云雾缭绕,漫山长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
师:停,她把大家都带进去了吗?
生:没有。
(生重读)
师:现在的感觉呢?
生:把我们带到了边上。
师:请这个同学继续将我们往里带,随着她的朗读,想象课文描述的景物好像在你面前活了起来。
生:(读)高大的云杉、红桦和松树,像一根根擎天柱威武挺立,青翠的箭竹丛填充着森林里的空间。
(师范读此句,生跟读)
师:我们仿佛陶醉在这片原始森林里了。(来到一生身边)现在轮到你来读了!(生读,越读越好)读得真好,你是我的大师傅,她(指刚才朗读的孩子)是我的二师傅。两位老师,为了表示我的敬意,弟子要为你们献上一份见面礼,什么礼物呢?为你们配上一段音乐,请你们两个再一次领着所有同学到大熊猫的故乡走一走。你们站起来读,其他同学轻轻跟着读,读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咱们齐声赞叹。
(师生配乐合作读第1自然段。生读得很投入)
师:这么美的语言,这么美的景色,就让我们把它永远印在脑子里吧!
(生练习背诵)
师:看着画面,听着音乐,让我们一起把这美丽的景色留住。
(师生配乐齐背课文)
评析:教师将语言学习与情感体验巧妙融合,善于从文字中捕捉蕴含其中的丰富情感与意义。先让学生找出大熊猫生活的四个条件,再用自己的话叙述,接着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大熊猫栖息地之美。难得的是,教师直面学习困难的学生,不回避教与学的落差,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引导学生在朗读想象中迸发思维,把学生带入唯美的语言学习的意境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生:我对大熊猫的幼仔感兴趣,它大小如猫,胖墩墩的,淡淡的短毛下露出粉红色的皮肤。
师:大熊猫幼仔非常可爱。大家想看看大熊猫幼仔吗?
生:想!
(出示幼仔刚出生时、一个月大时、三个月大时的可爱模样)
生:(满脸惊讶)哇!
师:你刚才为什么惊讶?
生:它是那么可爱!
生:它太小了,像小老鼠一样。
师:第一次见到大熊猫幼仔,有的同学感到惊喜,有的感觉很新奇,有的感觉很意外。请带着各自不同的感受,读读课文中写大熊猫幼仔的句子,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生自由读)
师:对着屏幕,把你对幼仔的喜爱之情充分表达出来。(生读)果然读出了对幼仔的喜爱之情,我觉得你的声音也很娇嫩。
(男、女生赛读,齐读)
师:我们只是看到了大熊猫幼仔的图片,就这样开心、兴奋。作者和伙伴们看到大熊猫幼仔时,又有什么表现呢?请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看到了!看到了!”我们高兴得叫了起来。
师:是“叫”吗?“叫”和“嚷”有什么不一样?
生:是“嚷”! “嚷”比“叫”声音响得多。
生:“嚷”说明很兴奋很激动。
师:谁来“嚷嚷”看?
生:(声音较轻)“看到了!看到了!”
师:这不是嚷。谁来?
生:(较响亮)“看到了!看到了!”
师:作者和同伴们只是看到了大熊猫的幼仔,为什么高兴得“嚷”了起来呢?请从课文中找找原因。
(生默读课文)
生:因为第三天,他们来到海拔2950米的高山上,忽然隐约听到小猪一样的叫声,因此,他们很激动。
师:这位同学强调了两点:第一,第三天才看到;第二,海拔那么高的山上。是啊,他们能不激动、惊喜吗?
生: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看到大熊猫幼仔。
生:因为他们爬悬崖陡坡,爬得气喘吁吁。
师:就让我们一起和作者分享发现大熊猫幼仔的激动与喜悦吧。第一天,看不到大熊猫;第二天,只见到了大熊猫的粪便;第三天,终于见到大熊猫幼仔了,“我们”不由得激动地嚷了起来——
生:(读)“看到了!看到了!”……啊!一个多么娇嫩的小生命:大小如猫,胖墩墩的,淡淡的短毛下露出粉红色的皮肤……
师:海拔1000米,没有大熊猫;海拔2000米,还是没有大熊猫;海拔2950米的高山上,终于见到这个小生灵了!“我们”不由得喜出望外地嚷了起来——
生:“看到了!看到了!”
师:看到了什么呢?
生:啊!一个多么娇嫩的小生命……
师:陡峭的山壁上,没有看到大熊猫;潺潺的小溪旁,没有看到大熊猫;在贴近地面的枯树洞内,终于看到了可爱的小生命!我们不由得惊喜地嚷起来——
生:“看到了,看到了!”
师:看到了什么呢?
生:啊!一个多么娇嫩的小生命……
评析:有比较才有发现。教师敏锐地捕捉到学生将“嚷”读成“叫”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比较、品评两词之间的细微区别,再探究其原因。接着在师生引读中再现寻找大熊猫的千辛万苦,感悟其内心的激动、兴奋。“嚷”的张力在比较中激活,“嚷”的魅力在品评中彰显,语言的生命也在“嚷”的朗读中熠熠生辉。
生:我喜欢大熊猫的样子,“这圆滚滚的身躯,油光光的皮毛,逗人的黑眼圈,文静悠闲的样子”。
师:就让我们把大熊猫请出来。大熊猫需要同学们用好听的声音把它请出来。先自己练练。
(生读,比较有感情)
师:大家觉得大熊猫妈妈出来了吗?
生:就差一点点了。
师:谁再使把劲,把它请出来。大家推荐一个朗读好的同学。
(生不约而同指后排一女生)
生:(很有感情)这圆滚滚的身躯,油光光的皮毛,逗人的黑眼圈,文静悠闲的样子,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
师:读着读着,老师忽然发现一个问题——作者在介绍大熊猫的时候,观察得好像不够仔细,少写了好多东西,比如大熊猫的嘴巴、尾巴、四肢和鼻子等。是作者观察不够仔细,还是特意这样写的?
生:我认为不是作者观察不仔细,而是为了突出大熊猫的特点。身躯、皮毛、眼圈,是大熊猫和其他动物不一样的地方。把这三个地方突出出来,大熊猫的特点就介绍清楚了。
师:总结得好。作者介绍大熊猫的时候,将最能突出大熊猫特点的部位作了具体描写。这么一来,一只文静悠闲的大熊猫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了。让我们一起把这文静悠闲的大熊猫妈妈留在脑子里!
(生齐背诵。然后继续汇报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师:考察任务完成得很不错,张老师还有个问题请教大家:大熊猫故乡秀丽的风光和大熊猫悠闲地栖息有什么关系吗?
生:因为环境那么美丽,所以大熊猫才那样悠闲自在。
生:环境美丽加上符合四个生活条件,大熊猫才这样无忧无虑地生活。
师:是啊,大熊猫故乡那涓涓的流水、茂密的翠竹、葱郁的树木……这一切是一幅天然的画,也是一首动人的诗。正因为有了这样如诗如画的地方,大熊猫才能“悠闲地栖息”在自己的故乡,这美丽的天堂!
评析:教师紧贴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考察情境,追随作者的脚步,应和着作者的呼吸进入文本。角色在想象中置换,情感在体验中融通。最后回归大熊猫栖息地与环境的关系,真真切切地在文中走了个来回。孩子们带着“考察”任务,潜心会文,很好地实践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第三板块:拓展视野,了解大熊猫生存环境
师:“我们”圆满完成了考察大熊猫的任务。但是,此时此刻,你的脑子里肯定还有很多谜团没有解开。对于大熊猫和大熊猫的故乡,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大熊猫祖先生活的地方和现在大熊猫栖息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想知道大熊猫现在还有多少只。
生:我想知道大熊猫的天敌有哪些。
生:箭竹吃光了,大熊猫吃什么?
生:别的地方还有大熊猫吗?
师:老师在网上下载并整理了一篇文章,也许能回答大家的部分问题。请默读以下材料。
(出示)
穿越历史看熊猫
文/周晓红
大熊猫的先祖始熊猫
大熊猫别名知多少
古人眼中的今日“国宝”
西方人对大熊猫的非法掠夺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及生存现状
(限于篇幅,只呈现小标题)
师:看了这些材料,你对大熊猫以及它的栖息地有了怎样新的认识和理解?
生:我知道大熊猫正濒临灭绝,目前世界上已经不多了。
生:想不到大熊猫的生存环境是这样恶劣。
生:大熊猫目前数量很少,只有中国才有,而且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所以大熊猫被称为我国的“国宝”。
生:我原来不知道大熊猫有天敌,现在我知道了大熊猫有很多天敌,我想大熊猫也许有一天会真的灭绝。
生:我知道了大熊猫的寿命很短。
师:孩子们,这篇文章带给我们一个信息:保护大熊猫刻不容缓!
评析:补充资料,为学生打开了认识大熊猫的又一扇窗户,使他们最终体悟到保护大熊猫刻不容缓。文本相互参照,彼此牵连,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文本的意蕴。
第四板块:参与申遗,畅想美好未来
师:看了这份材料,我想每一个同学的心情都会变得沉重起来。大熊猫的故乡的确需要好好保护。因此,四川省政府提出要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方式保护大熊猫的故乡。请看这样一则新闻:
(出示)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要申遗
据透露,四川省准备申报的大熊猫栖息地包括邛崃山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卧龙保护区、四姑娘山风景区及夹金山等范围。目前申报委员会正向全国范围征集申遗主题,申报方案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
师:我们能不能为大熊猫栖息地申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呢?比如设计申遗主题词,又比如策划一个保护大熊猫的宣传广告。
(出示)
用一两句话表达申遗美好愿望,或设计一则保护大熊猫的公益广告。
师:这项任务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现在开始。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主题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如果人类再不节约用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
(生动笔,师巡视)
生:我写了三条。第一条:保护大熊猫,别让大熊猫成为灭绝动物。第二条:保护大自然,让大熊猫快乐地生活。第三条:别让“活化石”成为博物馆的标本。
师:太棒了,高产作家!
生: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熊猫走了,没有再回的时候。
师:哈哈,当代朱自清!
生:保护大熊猫,为中国添一份荣耀!
生:等到大熊猫灭绝的时候,你的记忆里是否还有它的模样?
生:世界上只剩下1000多只大熊猫了,我们怎么才能保护它们呢?好好爱护环境,让大熊猫多起来吧!
生:茂密箭竹,绵绵白云,清清泉水,可爱熊猫……
评析:以设计申遗主题词和广告的形式,设置具体生动的读写情境,不仅让学生感到亲切与新鲜,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想象与思维的支架。多元与开放、丰富与独特,充分的预设必将绽放无限精彩。正是有了“兴风作浪”的设计,才会有学生争奇斗艳的烂漫畅想,才会让我们看到学生思维的张力、情感的迸发。
师:为了支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遗,老师课前做了个宣传片,大家想不想看?这个片子是一首诗:
(诗句在屏幕上缓慢上移,背景音乐是萨克斯乐曲《回家》)
中国,是大熊猫的故乡
地球,是人类的故乡
大熊猫的故乡
也就是人类自己的故乡
而今天
在这个繁华富庶的星球上
大熊猫的故乡
只剩下一片小小的绿洲了
守护大熊猫的故乡
就是守护
人与动物
共同栖居的
诗意家园
评析:课虽尽而意无穷!张老师以独特的解读视角,带着孩子们走进文本深处,走进文本高处,让置身其中的孩子们获得了崭新的生长:一次难忘的阅读历程,一次美妙的探索之旅。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 湖北枣阳市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