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素联合辛伐他汀对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Lp-PLA2的影响作用临床研究
2018-03-08邓旭辉王定佑
杨 志 邓旭辉 王定佑
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韶关 512025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是诱发脑卒中和导致脑卒中复发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医疗领域一直在探索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1-2]。现阶段,该疾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的药物为他汀类药物,虽然具有良好的疗效,但也存在明显的应用局限性[3]。近年来,有研究学者尝试将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实现对该疾病治疗方案的优化[4]。我院尝试将黄连素与辛伐他汀联合应用[5-6]。Lp-PLA2是目前工公认的能够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血清标志物[7]。本研究通过分析黄连素与辛伐他汀联合应用治疗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对患者Lp-PLA2表达的影响,评价该药物方案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出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成年患者;(2)既往无脑部外科手术治疗史。排除标准:(1)心源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病因不明的脑梗死患者;(2)合并恶性肿瘤疾病;(3)病情危急入住ICU。应用单双号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各60例。联合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51~73岁,平均(62.40±4.01)岁。辛伐他汀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55~70岁,平均(61.98±4.09)岁。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获取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患者直系亲属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浆Lp-PLA2水平比较(x ± s)
1.2 研究方法
给予联合组辛伐他汀(H20010750,广州南新制药有限公司,化学药品,20mg)+黄连素片(H44020757,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药品特性:中药)治疗。辛伐他汀每日40mg,用药6个月。黄连素片每次0.4g,每日3次,用药6个月。
给予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治疗,用药方法、用药周期均与联合组相同。
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两组患者拜阿司匹林片(H1502076,呼伦贝尔康益药业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0.3g)治疗,每次0.1g,每日1次,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降压药和控制血糖。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浆Lp-PLA2水平,统计两组患者发病后随访6个月的症状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浆Lp-PLA2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浆Lp-PLA2水平比较见表1。
2.2 发病后随访6个月的症状再发率比较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无随访丢失病例,两组患者发病后随访6个月的症状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发病后随访6个月的症状再发率比较[n(%)]
3 讨论
临床实践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降低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发生和复发的风险,但患者获益与用药剂量呈正相关,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不仅费用昂贵,且存在肝损害、肌肉溶解等副作用[8-10]。因此,寻找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我国医疗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11]。我们团队之前开展的研究发现,使用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源性脑梗塞,能有效降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改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因此,我们推测,黄连素也能有效治疗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黄连素是现阶段我国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非处方药,不仅安全性高,且价格低廉[12]。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该药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炎、改善胰岛素抵抗、抗心衰、降压的功效[13]。
Lp-PLA2是特异性的血管炎症标志物,国内开展的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该血管炎性标志物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展有密切关系,其主要作用机制在于能够与水解氧化修饰的磷脂酰胆碱结合,产生溶血磷脂酰胆碱和氧化脂肪酸,两者均可刺激黏附因子和细胞因子,导致单核细胞由管腔向血管内膜聚集,衍化为巨噬细胞,吞并氧化型LDL转变成泡沫细胞[14-15]。现阶段,Lp-PLA2在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一致认可[16]。为明确黄连素与辛伐他汀联合应用治疗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将血浆Lp-PLA2作为主要观察指标开展课题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表达水平均较辛伐他汀组患者低,发病后随访6个月的症状再发率也较辛伐他汀组患者低。
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黄连素、辛伐他汀联合应用治疗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能够降低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减轻机体炎性反应,疗效确切,可作为我国临床常用治疗方案。
[1] 石艳超,杜大勇,许航,等,张东菊. Lp-PLA2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关系[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32(8):699-701.
[2] 刘晓佳,伍健明,张猛,等. 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前外周血Lp-PLA2和sPLA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21):1-3,199.
[3] 李灏,黄金波,蔡勇,等. 急性期脑梗死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2):125-128.
[4] 刘振东,郑宁.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TMAO与Lp-PLA_2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7,22(6):684-688.
[5] 张能华,王原.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测定对冠心病风险判断的价值[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26(02):166-168.
[6] 刘季晨,郭凯,卢浩,等. 红细胞分布宽度联合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检测可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准确性[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6,36(6):875-879.
[7] 李娜,杨蕊,高俊淑,等.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PLA2表达的临床意义研究[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1):6-8.
[8] 顾汉沛,葛剑青,王光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Lp-PLA2 Hcy UA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3):39-41.
[9] 张明明,高伟,刘欣,等.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Lp-PLA2基因N133K位点多态性的意义[J]. 广东医学,2017,38(4):538-541,545.
[10] 张庆欣,吴世政,侯倩,等. 高海拔地区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易损斑块影像学特点与血清CXCL16和LPPLA2水平的研究 [J]. 高原医学杂志,2017,27(1):9-14.
[11] 罗正菊.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前后血清Lp-PLA2、IMA、H-FABP水平变化及意义[J]. 海南医学,2017,28(14):2257-2259.
[12] 谢兴文,王春亮,徐世红,等. 忍冬藤痛风颗粒对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MMP-3和LP-PLA_2的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6,24(2):6-8,13.
[13] 郝喜娃,李月春,王宝军,等. 间歇性低氧对兔血浆Lp-PLA_2、IL-6和VCAM-1的影响[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6,24(2):124-128.
[14] 林俐红,查显丰,李珉珉,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和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6,37(1):66-69.
[15] 罗政,陈鹏,谷玉平,等 . IL-6、IL-8、Lp-PLA2 对 H 型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意义探讨[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6,33(7):613-615.
[16] 李娜,高俊淑,杨蕊,等. 舒血宁注射液对脑梗死伴肺感染患者血流变学与Lp-PLA2水平的影响[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0):4651-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