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隐性的智慧
2018-03-07孙伟
孙伟
摘 要:为了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便需要老师捕捉隐性的智慧,全面分析学生的心理,采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策略。通过具体论述基于心理分析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构建策略,旨在增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心理分析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均应基于学生的发展。简言之,即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并对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给予高度重视与尊重,如此方有助于学生的转化力度,继而确保全体学生均能得到有效发展。
一、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一)注意的稳定性不高
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对学习的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程度均有所不同,故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亦不尽相同。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在注意学习的稳定性方面,其影响要大于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如若学生本身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低,则势必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
(二)在心智活动和认识活动中存在某些缺点
当前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普遍呈现出两种状态,一种为机械式的学习,即学生并未领会到符号所代表的知识,而仅是机械式地记住了某些数学符号与词句的组合;另一种则是有意义地学习,而所谓的有意义学习,即指学生在看到符号后便能在脑海中生成与之相对应的内容,继而可深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均是在机械式地进行。
(三)缺乏良好的性格
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学习上进心,加之学习态度与习惯均不甚良好,以致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既不愿将自身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之上,也鲜与同学之间展开有效交流,更不愿向教师请教,这种不求上进的性格特点,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亦最为深刻。
二、基于心理分析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构建策略
(一)改变对待学生的态度,激励他们“想学”的心情
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数学教师需致力于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而要切实达成以上目标,关键便需始终秉持“一视同仁”的目光来对待每一名学生,不歧视、不讽刺,如此方能切实构建其良好的师生关系,继而为转化学生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即便发现学生问题,教师也不应急于去教训学生,而是要尽量以温和的面部表情、语言或是动作来促使学生愿意倾听教师教诲,而后促使学生亲近数学,如此既能对学生学习产生正面的影响,又能让学生逐步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这对教师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将有便利而無一害。
(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学亦是一项运用语言艺术的活动。对此,若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通过对语言艺术的合理运用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则势必有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尤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并始终注重以艺术性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则势必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快速进入到积极状态,继而在避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的同时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如针对“有理数分类”的相关内容教学,为切实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则教师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用男生来表示正数,而女生则表示负数。又如,在进行“对顶角”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又可通过引进数字谜语“两牛相斗”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而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教师亦可摒弃此前照本宣科式的讲解方式,改以在半数解题过程中运用“下面到了见证答案的时刻”等充满戏剧性的语言,如此将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加强直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与严密性的学科。当然,也正是因其具备以上特性,方使得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困难。对此,为切实改善学生的学习情况,则增添教学的直观性无疑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手段。如针对“三角形边的性质”中“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的相关内容教学,教师便可为学生提供木棒等道具,由学生自主将之组成为三角形,而后思考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从而引出上述性质。
2.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若能基于其日常所熟悉的事物,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能切实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产生。如针对“有理数”的相关内容教学,教师便可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来举例,诸如,由讲台走向教室门需向南方前进3米,而由门走上讲台则需向北前进3米。基于此,教师提问:这其中,讲台与门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总共走了多少米?能用怎样的式子表示。对于此问题,虽然教师的位置没变,但实际却走了6米,由此学生陷入了茫然,该以何数学式子来表示呢?如此一来,既激发了学生学生的探究心理,又能切实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3.适当降低起点,分散难点,狠抓“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由于部分学生,其本身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差,因而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经常陷入无工具可用的困境,而即便知晓部分知识、定理及公式也无法做到合理、有效地运用,这将严重阻碍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对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便应努力做到让每一名学生均吃透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如此方能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如针对“三角形全等”的相关内容教学,基于此方面内容最主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证明三角形全等的目的在于找角和边相等。对此,教师便可在作业布置环节全部留下证角和边相等的题目。只要他们掌握了这一块,后面的知识就轻松而且简单了。
总之,针对学生的转化当是一个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不能抱有急于求成的态度,而是要逐步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以采取最恰当的心理疏导方式,如此一来,方有助于打开学生内心,从而使其愿意主动融入学习过程中,以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柴改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颜显能.初中数学直观教学的哲学分析和心理学分析[J]. 广西教育,2017(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