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2018-03-07李志华
李志华
摘 要: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提升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实效性,是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不断探索的课题。从总体上来看,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但按照较高的标准来看,仍然需要进行更多的实践和探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效性建设进行了探索,从多个维度对提升高中体育与健康教育实效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旨在为促进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教学创新;实效性
在当前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应当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特别是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推动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与创新,使其更具有实效性。这就需要广大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善于运用创新思维,探索更加符合形势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而且也要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取得突破。具体说,要想强化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效性,重点应当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创新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提高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效性,最重要的就是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理念,特别是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积极探索更具有科学性、现代性和前瞻性的教学体系,努力使教学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体育意识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积极推动教学创新。比如,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师应当强化教学融合性,在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健康素质,而且也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素质;再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更加重视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通过教学创新,使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勤奋精神得到培养。
二、改进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有可能事倍功半。对于广大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师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教学方法创新,通过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着力提升教学实效性。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仅要学习现代教学方法,而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大力开展“兴趣教学”,教师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使学生更愿意上体育与健康课,更乐于开展体育锻炼;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对于不同的学生应当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和引导,对于体育兴趣浓厚的学生,应当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项目;对于兴趣不浓厚的学生,应当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使这部分学生能够不断接受体育、融入体育、参与体育。要综合运用激励教学方法、互动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竞赛式教学方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只要有利于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效性,都要大胆地运用。
三、优化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从自身特色、学生需求以及推动教学改革出发,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从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特点出发,既要重视理论教学,更要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强化体育能力;要高度重视拓展训练与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有机融合,从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入手,研究制定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拓展训练项目,特别是要从提升拓展训练项目的趣味性、综合性以及导向性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着眼于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将“微课”教学模式引入其中,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录制成“微课”,让学生反复琢磨、反复模仿,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总之,创新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实效性至关重要,广大教师应当在遵照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创新思维,不断开创更具有科学性的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强化实效性方面下功夫,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尽管当前绝大多数教师对实效性建设给予了一定重视,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按照较高的标准和要求,特别是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到位的方面,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要发挥自身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在创新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理念、改进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优化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等三个方面下功夫,真正通过教师责任意识的提升、教学能力的提升以及创新思维的運用,最大限度提高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何峰.如何开展初中体育健康教学[J].学周刊,2017(12):48-49.
[2]卢昌亮.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1):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