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新课程文学鉴赏教学探究

2018-03-07李伟

新课程·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整体感知高中语文

李伟

摘 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文学鉴赏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句的解读,文章内容的感知层面上。学生自读与教师引导结合,整体感知与精读细读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拓展结合是切实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获取个性化的阅读感受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学鉴赏;个性化体验;整体感知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阐释到:“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反观现实的文学鉴赏教学课堂,教师往往只拘泥于字句落实,对文本进行简单的肢解,而忽略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忽略学生作为鉴赏主体的参与,忽略文学鉴赏课堂与课外的融合,致使本该重视个性化解读、生动的文学鉴赏课堂枯燥乏味,更是难以达到“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的课程目标。

新课改背景下,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切实提升文学鉴赏能力,是文学鉴赏教学的当务之急与重中之重。文学鉴赏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句的解读,文章内容的感知层面上,更应有意识地引领学生鉴赏感悟,引领学生感受文本的辞采之美、意境之美,引领学生与生命对话,获取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引领学生拓展思维,在最为广阔的文字世界遨游。

以下是本人在文学鉴赏教学中鉴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几点尝试。

一、学生自读与教师引导结合

阅读本身是个性化行为,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化体验是无法依靠教师对文本内容的“条分缕析”获取的。在阅读和鉴赏的过程中,受限于生活体验、阅读能力、认知水平,学生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不可避免地出现差异,甚至有不能理解到位的情况。我们要看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思维火花,鼓励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化解读,同时,加强文学鉴赏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把学生自读与教师引导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质疑、释疑并创新、拓展。

在学生进行自主鉴赏之前,教师应根据大纲要求,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在阅读鉴赏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程度水平,做个别的具体指导;阅读鉴赏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根据教学重、难点要求,做进一步的引导与分析。并引导学生将文学鉴赏行为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与精读细读结合

叶圣陶先生认为,文学鉴赏要建立在“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的基础之上。每一个文本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只有形成“鸟瞰式”的、轮廓性的感知,才有可能对文本进行下一步更为深入的鉴赏。

整体感知文本的方法很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认知上要避免以下误区:整体感知等同于浏览全文,可粗枝大叶;整体感知是学生个性化活动,体验至上,可放任自流;整体感知即宏观了解,不必微观深入。

对文本整体感知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重点之处、精彩之处,精读细读,使学生会其意、感其情、领其法、晓其理,进而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進行文本精读细读时,要求教师调整好教学思路,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根据文本所在的单元、阶段,贯彻“大纲”精神,确定着力品评的重点部分。

例如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鉴赏时完全可以从品味精美语言的角度切入,通过语言分析,锤炼分析能力,理解文本内容,进而提高语言感受能力;鉴赏鲁迅的《祝福》时,可以从文章的结构切入,引导学生了解段落间、段与篇间的关系,进而了解作者的思路,感知作者的感情倾向;鉴赏李白的《将进酒》时,可以把情感转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在诵读感知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作者的悲欢愤狂,把握文章的感情脉络,进而理解全文。

三、课内教学与课外拓展结合

文学鉴赏的终极目的,是从文本中汲取营养,怡情、养性、明理,促进人的健全发展。学生在鉴赏课堂上激发的思维的火花,不可能在四十分钟的课堂内得到全部的完满解决,那些潜在的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思维也应当被推向更深远的地方。因此,立足课内,以适当的方式向课外延伸是文学鉴赏的必由之路。

文学鉴赏教学中,课内教学与课外拓展的结合关键在于指导得法并且持之以恒。针对高中生的思维特点,可以从课外阅读鉴赏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两个方面来完成系统性课外阅读鉴赏知识体系的构建。

所谓纵向延伸是指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的学习过程。所谓横向拓展,是指各个学科知识内部以及各个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的知识学习过程。课外阅读鉴赏绝不能只局限于考试内容,而是应该通过课外阅读鉴赏的延伸开阔视野、积累知识、陶冶情操、提升素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上好文学鉴赏课,文本解读是基础,教师指导是辅助,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主体。只有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并尊重学生作为鉴赏主体的阅读感受,才能打造真正鲜活、灵动的文学鉴赏课堂。

参考文献:

[1]李都明.高中语文新课程探究能力的培养初探[J].中学语文教学,2007(10).

[2]董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课外阅读评价探析[J].课外语文,2015(14).

猜你喜欢

整体感知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探索
运用“四步阅读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
调整思维,突破阅读教学模式
浅谈“整体感知”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