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03-07孔繁鹏
孔繁鹏
摘 要:当下的中国教育正处在“应试”与“素质”教育激烈碰撞的改革时期。众人既看“分”,也要“能”,还谈“创新”,希望学生都是“高分高能有创新思维”之人。作为普通教师可以借助活动或比赛,为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搭建一个平台。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它对当前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深入人心有着直观的借鉴意义。
坚守教育岗位近十年,十年间知识结构在改变、教育对象也在改变。在学生能够借助各种现代化的通信工具获取知识的时代,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和艺术,让传统课堂中“传道、授业、解惑”的形象贴近学生实际,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我们亟须思考的一个课题。
近5年来,我校积极参与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这是一项旨在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比赛。此项比赛年龄层次广泛:从小学到高中;涉及学科多样:工程学、心理学、计算机、行为与社会科学等;项目类别丰富:晶體、视听、放射及空间科学,应有尽有。将动脑与动手有机结合,综合考查学生的思维敏锐性和操作灵活性,为师生搭建了一个展现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的优质平台。
作为科技辅导员,除了密切关注赛事的项目、规则和动态之外,我会细看历年的优秀作品,看选题、看方向,分析作品的价值。观察、思考、总结,力求对学生的指导更具针对性。汇总我校近年的作品,我发现学生的选题还是比较规范和具有研究价值的。
一、贴近生活实际,关注家乡发展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对身边的事物格外关注,对家乡的建设格外关心。“快速公交运行状况调查”“高铁建设的利弊分析”“地铁建设可行性研究”等,都是学生关注生活、热爱家乡的表现。
二、常怀感恩之情,关心弱势群体
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智商,但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情商,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的智慧,但社会和谐的氛围更需要情感的营造。“我们身边的盲道”“敬老院与社会”“智障儿童生活现状调查”等,都是学生内在感恩的外在流露。
三、结合学科知识,践行环保理念
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青年学生对于环保理念的认知和理解开始从书本概念走向实际行动。“节能型电脑插座”“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家居植物养护”等,学生能够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分析和探索生活环保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这是以往在课堂中从理论到理论的讲解所无法达到的。
四、其他几个代表性课题
当然,学生的选题远不止这样几个类别,但所有的选题都凝聚了学生的思考,每个选题都是学生创新意识的集中体现,而选题开展的过程也是他们创新思维的有效发散,更是他们创造能力逐步提升的载体与催化剂。
“可拆卸式板擦”“绿色动力除草机”“自充式救生装置”“节能饮水器”,这些课题要求他们在现有装置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既需动脑,也要动手。
对于研究性学习,如果没有自我提升的内在诉求,而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要想做好、做精也并非易事。
如本学期我的几位学生选定了“学生拖延心理的症状与治疗”这一课题,这是一个有关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与剖析,显然是学生内在情感的自我探索。这是在释放一种自我发展与成长的强烈信号,我们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
此课题提出之前,学生翻阅了大量心理学中有关拖延症的概念和表现,在对周围同学进行个别交谈的过程中,了解到拖延症在个体中的差异表现和不良影响。
于是,一方面就一些心理学术语和模糊不清的问题咨询了心理教师,在专业答复后设计了针对性较强的问卷,组织学生开展有效而深入的调查,进而汇总数据、制作图表、分析结果、总结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方法;另一方面,选定典型个体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研究,运用实验研究方法进行理论归类和对策制订,希望借此尽量消除拖延症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反面效应。我想这不仅帮助一部分有拖延症的学生找到了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障碍根源,同时也促进了自身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青少年的成长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他们思索、挣扎、痛苦、蜕变的不懈努力,这些青少年身上充满着能量,或许很多时候他们的闪光点也是我们催促自身更进一步的源源动力。创新也如此,虽苦亦甜。
参考文献:
[1]曹红旗,王桂亮.创新素养与课程开发[J].教育研究,2003(9):80-84.
[2]陈金芳.中小学生创新素养问题与改进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