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型勤工模式探究

2018-03-07许跃焓谢星萍葛镇伟

现代交际 2018年4期
关键词:勤工助学创业市场化

许跃焓+谢星萍+葛镇伟

摘要:面对高校贫困生人数不断下降的趋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搭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勤工平台,实现了勤工工作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从而达到济困育人的双重目的。为了推广这一创新创业型勤工模式,我们以屡获殊荣的云山勤工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手段,以文化、平台、制度为三个维度,以培养专业技能、培育创业创新精神、发展创业能力为三个途径,提炼总结出创新创业型CPI模型,为传统勤工的转型提供一些理论、架构方面的普适建议。

关键词:创业 创新 勤工助学 市场化 育人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4-0164-04

一、勤工助学概述

根據一贯认知,勤工助学是“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理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然而随着高校贫困生人数不断下降,学生对通过学校劳动获得物质生活补助的需求不断下降,传统勤工助学理念也在不断变化,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应以学生为主体,由“济贫”向“育人”转变。

在此理论基础上,我们在下文对高校勤工助学改革进行探讨。

二、改革背景及调查方法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为响应时代号召,勤工助学机构应该敢为人先,走上市场化、创业创新型的发展道路,这是新时代勤工助学改革的需求。

与此同时,现存的勤工助学组织,却普遍存在包括勤工助学岗位供给不足、勤工助学机制缺乏统筹管理、育人功能不突出、市场化转型渠道阻滞等缺点。

因此,勤工助学转型,既是需求,也是契机。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现有传统勤工助学模式的不足以及当前社会背景下勤工助学模式的发展趋势,选择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的广东省地区高校为抽样区域,分别从传统型勤工助学和创新创业型勤工助学的平台打造、管理制度、岗位供给、运作机制、育人成果等方面,对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本团队发表《关于现阶段各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问卷》,有效问卷共计1062份,其中729份由广外学生及毕业生填写,占比6864%;333份由其他高校学生填写,占比3136%。在受调查的广外学生中,在职与离职的云山勤工员工总占比为4815%,其中贫困生占比3647%,接近于云山勤工的贫困生实际比例。在充分设计分布人群、回收数据后,我们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数据背后的现象和未来进行探讨。

三、创业创新型勤工模式的CPI模型

针对上述问题,作为创业创新型勤工模式的先行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学生勤工助学(以下简称“云山勤工”)积极学习和借鉴上海地区部分高校的经验,经过多年探索修正,成功将勤工助学活动投入市场化运作,不仅为学生提供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各项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在创新创业孵化之路上稳步迈进,屡获殊荣。

继承传统,继往开来,为传承一代代云山勤工人的先进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学习其成功经验并使之发扬光大,我们将这套“云山模式”归纳为文化(Culture)、平台(Platform)、制度(Institution)三位一体的CPI模型。

(一)构建创业创新型勤工模式的CPI模型——Institution企业化的管理制度——保障与激励并行的坚实后盾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经过多年的制定、修改、修正,云山勤工已经沉淀出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这套体系,不仅能保障相关资金活动安全顺利开展、实体有序运行,还能激励实体和员工积极开拓进取,探索自身和组织发展的可能性。

1.自我提升的“成长型”个人培训制度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学生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层次的需要,他们渴望获得的已逐渐从生存或安全需要向社交、尊重及自我实现三方面需要转变。这要求云山勤工必须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改原先临时型、劳力型的旧岗位为新型长期的、技术型的新岗位,设置全部由学生担任的各类技术岗和主管、经理及董事等企业化管理职位,按照“一流理念、一流设计、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要求,构建出一套能整合并充分利用现存资源的“云山培训体系”,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学习,人人受益。

(1)以技术能力为标准进行培养、认证、使用的原则及方法

在市场化运营过程中,各实体需要大量由学生担任的技术型人才,因此,云山勤工实行“老师指导,以老带新,认证上岗,学分制度”的方法,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云山勤工内的技能培养、考核制度,保障员工对工作技能的需要及情感与归属的需要。

(2)以管理能力为标准进行培养、晋升、提高的道路和制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一所以外语类及经管类见长的高校。因此,云山勤工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将自己课堂所学与工作技能有机结合,从而为勤工带来更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此,云山勤工从制度上确立起“考察期员工—员工—主管—经理—董事”的管理层级模式,保障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评价、保障、激励的相互衔接和相互作用。

在云山,自我提升的资源和晋升的平台永远对任何人开放。通过上述两大培养、晋升制度,云山勤工鼓励他们学习更多技能、提升综合素质、争取更高报酬、追求更高职位,缓解学生对于重复工作的懈怠以及对未来的恐惧,调动其积极主动性,实现技能上和思想上的双重育人效果。

2.自主运营的“激励型”实体制度

(1)自负盈亏、自行分配结余的分红激励制度

云山勤工坚持市场化运营,学生自主创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根据《效益型实体绩效薪酬管理办法》中的绩效薪酬原则,效益型实体在协议期内按时向大学上缴相应水电场地费、销售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等成本费用后可自行支配结余款项,用于分红或发展实体。交够组织的,留下自己的,这极大地刺激了同学们的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endprint

(2)济困育人、不忘初心的贫困生比例激励制度

济困作为勤工助学的一个基本初心,无论何时都不容遗忘。为保障这一初心,云山勤工从贫困生比例制度上为其保驾护航。

根据上学期各实体的实际工资发放情况以及盈利情况,董事会和职能部门在新学期重新审核各实体的管理费,并对因客观原因而造成的实体经营困难进行适当帮扶和倾斜。同时,云山勤工通过一系列的行政、经济方法,鼓励实体在招聘时尽可能多招家庭经济困难生。

3.高效完善的“保障型”勤工管理制度

云山勤工深谙一理:上述所有的个人培训制度、实体发展制度,只有依赖于稳定、有序的管理制度,方能更好运作。这种管理制度,覆盖行政、人资、财务、审计监察等职能部门,为勤工日常运营活动提供规范化的办事指南。

图1以公关部和行政部的管理条例为例,此外还有财务部、采购部、人资部、审监部等下属部门的制度,共同为云山勤工营造出有序、稳定的经营管理环境。在这一系列经过历史和市场检验的、完善的制度下,管理者们不断学习和更新,这是管理能力的自我成长过程,也是向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迈进的过程。

(二)构建创业创新型勤工模式的CPI模型——Culture文化因素:菁英型的企业文化——创业与创新基因的传承纽带

创新创业型勤工助学以育人为根本目的,以培育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为根本目标,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云山勤工形成了“工作创新上进、团队精诚合作”的企业文化氛围,通过实体经营实践、企业文化宣讲及案例培训、勤工助学管理制度设计等形式,从以下三个层次自下而上地营造企业化勤工助学氛围,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1.部门“实践型”人才创业创新意识培养

云山勤工各实体部门学习、营造集团部门文化理念,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创新创业能力实践”的模式培养员工的业务技能和商业意识,为员工营造团结上进、勤奋好学的部门文化氛围。首先,实体各部门在招聘完成后设立了部门职能相关的员工培训课程,提高其业务能力。其次,实体部门内部以举办比赛、绩效考核的形式引导勤工助学成员创业意识的养成,包括:服务创新意识、合作与竞争意识、调研与数据分析能力等,学以致用,利用所学知识和原理更好地服务校内外师生,以创新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解决勤工助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实践型”人才。

2.各实体“管理型”人才创业创新实力养成

各实体的经营由学生直接负责,学生作为实体的经理、主管,通过“实体经营管理实践+企业文化宣讲及案例培训”的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与企业管理能力,进而培育出具有创业创新实力的“管理型”人才。

(1)勤工助学各实体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愿景(VISION)是孵化创新创业型的企业化、市场化实体,使命(MISSION)是通过更实惠的价格为广外师生提供更优服务,价值观(VALUES)是实践、进取、合作、创新。根據共同的使命和愿景,各实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通过企业文化宣讲及案例培训的形式对管理层们进行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的培训,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管理技能和实践能力。

(2)在实体经营实践中,云山勤工鼓励各实体单位学习社会企业,与校内外企业合作,开拓新业务,创新发展道路,养成勤工助学成员的创新创业实力。如忆站、凉茶坊等效益类实体直接作为社会企业的采购商甚至与社会企业合作开创新业务。

3.勤工集团“菁英型”人才创业创新实力提升

坚持“一流意识”,按照“一流理念、一流设计、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要求,鼓励学生在勤工助学中的良性竞争,设置了包括优秀实体、优秀部门、高绩效员工在内的激励体系,鼓励勤工助学成员追求卓越,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实力。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丰富以“菁英夏令营”为代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体系化地提升勤工助学优秀成员的创业创新实力。

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推动创新创业勤工的校企结合、校校结合、校政结合,优化资源合作、载体建设与人才培养。依托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和勤工助学历届校友的文化认同,推动勤工培养出的优秀人才到校外、到社会企业学习、实习、就业,打通学校勤工助学与社会就业创业的通道。

在“菁英型”的企业文化氛围下,创业创新的基因薪火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云山勤工各实体、各员工继承优良传统,并不断赋予勤工精神以时代内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勤工助学实体的创业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勤工助学整体的企业文化内涵也不断丰富。

(三)构建创业创新型勤工模式的CPI模型——Platform平台因素:市场化的培训平台——梦想与才华的孵化基地

平台,是指创业创新型勤工为学生施展才能的场地或指实践创新创业项目所需要的环境或条件。在本文,本因素包括勤工岗位、效益型实体及创业创新项目孵化平台三个层次。

1.培养专业技能的“特色型”勤工岗位

广外云山勤工参照企业化的管理模式,旗下30多个实体常年为学生提供校内外岗位8000余个,并通过实体自负盈亏以鼓励创新创业,补充奖学金160多万元。由此可见,创新创业型勤工应在坚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化原则下建立各种实体,由各实体根据自身情况设立岗位。如,云山语言培训中心实体的小语种教员。让学生在勤工俭学中学到市场化模式下企业运营所需的其他技能或锻炼自身的专业技能。

2.以行创业、行中创新、双创于心的“实践型”实体平台

创新创业型的勤工应向学生下放权力。让学生获得实体的经营权、财务权及人事权。通过自负盈亏,最大限度地模拟企业创业的氛围、压力及动力,推动实体的运营者在创业中创新,在创新中寻求利润增长点;同时可以考虑实行分红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只有在创业中坚持创新,在创新道路上创业”才能真正运营好一家实体乃至一个企业,养成创业创新精神。通过经营实体这一平台实践方式让参加勤工的学生不再仅仅是重复性的劳动,而是为一个实体的发展做决策。endprint

3.创业实践项目孵化的“造血型”勤工大平台

创新创业型勤工除了提供不同于传统的勤工岗位和给予实体经营机会,还能作为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提供宣传渠道、校友指导与场地支持。

其中云山勤工以打造“云山”创新创业品牌为目标,培育出一批批体现勤工筑梦、助学成才,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创业品牌。如云山水榭管理团队中诞生的本雅艺品沙画团队,就获得了云山勤工提供的校友指导,以帮助他们在创业中少走弯路,并在步入正轨后,为他们引入校外天使投资。

通过开放校内市场、经验指导和资金支持,创新创业型勤工不仅能改善大学生创业失败率高的问题,实现创业创新项目的平稳落地,还能最终建立起“创业孵化,创业指导于一体”的勤工平台。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平台因素的结构图如下(图2):

四、CPI模型的推广:其他高校如何建立创新创业型的勤工助学模式

我们将广外云山勤工十载的成功经验归纳提炼为具有普适性的CPI模型。针对高校勤工普遍存在的不足,运用CPI模型指导高校勤工改革、建立创业创新型勤工组织。

(一)制度支持

根据CPI模型制度(Institution)部分,创新创业型勤工制度应该包括员工、各实体、勤工。在建立新型勤工模式时,我们应注重大的架构的构建,即勤工中心层面。员工及实体层面的制度搭建可以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由实体运营者根据实际自行制定。各高校在探索实体和中心管理架构中,可建立老师审核监督,学生参与的财务制度以及适当的选拔、培训、晋升机制。参照前文云山勤工“激励型”财务制度对自身进行设计和改革。在此对人事、行政架构给出一种可行的思路,以供参考(图3):

挂靠校团委/学生处:这是勤工助学工作在学校层面的最高指导,接受着校团委或学生处的监督和指导。

建立学生层面最高决策层及审计监察机构:创新创业型勤工的组织架构上应该有学生层面的最高决策层。作为桥梁枢纽,负责与学生主管领导的沟通,管理下属实体的管理层团队,协调和监督各部门、实体工作。同时,创新创业型勤工应设立审计监察机构,尤其在学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情况下,对实体的财务、卫生等进行监督检查;若条件允许,可设立党支部直接领导审计监察部门。

建立勤工中心职能部门:受学生层最高决策机构的管理。新型勤工可参照集团公司设立中心职能部门,以协调和规范管理实体的各项工作,或开展整个勤工层面的活动。应设立的机构包括行政部、财务部、公关部和人事部。同时还可以根據实际情况设立其他部门,如连接校外商业企业的外联部及负责商家资质审核和合同文件审立的采购部等。这些部门既是市场化运营的保障,也是相关专业或有志于从事相关工作的学生的最佳实践基地。

建立实体:即经济实体,是创业创新型勤工最重要、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也是创业创新型勤工与传统勤工的本质区别。从某种意义上说,前述的所有部门都是为管理、监督、引导实体的运作而设立的,而实体的建立是前述所有部门存在和运作的基础。建立起真正适合本高校的实体要一个长时间探索、淘汰的过程。在这里,提供两种简要思路:

(1)普适型实体:普适型实体,即立足于我们的主要服务对象——在校大学生的需求而建立的在各高校具有普适性的实体。例如:为满足高校学生休憩需求的咖啡屋,满足健身需求的健身房,或者满足上课途中早餐、零食、饮料需求的小型零售店。

(2)特色型实体:特色型实体,即立足于本高校的特色专业和课程,借助本校优势学科与技术积累而建立的实体。这些实体“能人所不能”,成为本校创新创业型勤工与他校创新创业型勤工的主要竞争差异和竞争优势,并转化为源源不断的业务来源和资金动力。例如:外语外贸类院校的语言培训类实体、医科院校的美容凉茶类实体、电子信息类院校的3C零售及服务……依托本校优势学科,其创业创新能力惊人,同时还承担育人功能,为校内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受保护的市场化实习环境。

(二)文化支持

根据CPI模型,高校勤工在进行勤工助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还应注重文化(Culture)的建设,其中包括专业技能支持和创业创新精神培养。

专业技能学习。正如前文CPI模型中文化(Culture)部分所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实体应能为员工提供专业技能学习与提升的平台以及更广更大的发展和晋升空间。新型勤工可在招聘完成后设置相关课程对员工进行培训,如企业文化宣讲及案例培训等,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使其“才有所用”。

团队氛围建设。高校应为员工营造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的企业文化氛围,培养“学习型”人才。管理层言传身教,为员工树立勤奋好学的典范,鼓励员工学以致用,与员工共同发展。

优秀人才奖励。高校勤工应鼓励学生管理层自主制定实体制度、文化、目标和任务,对实体的人、财、物、地等进行管理。同时,通过物质或精神层面奖励优秀管理层或员工,如,和本校的创新创业学院合作,为优秀员工提供更广阔的创业就业平台,进一步挖掘和培养其创新创业精神。

(三)平台支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双创号召为创新创业型勤工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为保证创新创业型勤工模式的落地,需要校内平台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和创新创业实践所需要的环境或条件,包括制度合法性、场地和资金。

制度合法性。创业创新型勤工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漫长投资却拥有着极高回报率的过程,高校应首先从学校层面上承认创新创业型勤工的合法性和先进性,并保障其运行。

场地与资金。有了制度保障后,高校应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创造实体运营真实充足的环境或条件,如经营办公场所和启动资金,这是“造血”、育人的大本营。改造校内部分宿舍架空层、改造教学楼临街教室、修建小型附属建筑等,都是创造经营场地的良好途径。

在已完成人才培养和市场实践工作的基础上,高校可把勤工助学和创新创业真正结合起来,鼓励经过勤工锤炼的学生付诸行动,学校为其建立校内创业园区,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对其初创团队进行孵化。最终成功孵化的企业回到起点,反哺校内勤工助学工作,最后形成一个“勤工助学—技能训练—管理实践—创新创业—反哺勤工助学”的良性循环。

以上仅是CPI模型应用的示范举例,对于不同高校,可以在模型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本校勤工助学模式进行改良探索和实践,推动勤工助学工作向前发展,以更好地实现济困与育人的高校勤工助学目标。(图4)

参考文献:

[1]胡庭胜,秦聪立,黄建平.创业导向下高校勤工助学市场化的模型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0(7):93-96.

[2]黄莺.试论勤工助学在高校育人环节中的重要作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S1):195-197.

[3]杨红波,林西平.从输血到造血——关于高校勤工助学市场化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131-132.

[4]许国彬,杨敏生.高校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与其济困育人功能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4):22-25.

[5]张锅红,邓家昭.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实践与思考——以华南理工大学新校区的探索为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S1):80-82.

[6]耿睿,曲莎莎.勤工助学育人的路径探索与思考——以清华大学勤工助学工作为例[J].教育探索,2013(10):73-74.

[7]朱晓东.高校勤工助学现状与改革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

[8]沙爱红.重新定位高校勤工助学功能[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5):69-71.

责任编辑:杨国栋endprint

猜你喜欢

勤工助学创业市场化
基于激励管理机制探究高校图书馆志愿者与勤工助学的持续发展
创业视角下大学生勤工助学功能及其引导策略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视角的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探析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浅议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黄梅戏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
来华留学生勤工助学、实习管理与就业指导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