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兴趣方法研究
2018-03-07刘瑜
刘瑜
应用文写作是工科学院一门实用性、规范性很强的基础课和技能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可由于其本身具有强烈的体式规范性、鲜明的工具性、明显的法规性,加上学生自身的认识水平和社会阅历的缺乏,导致学生对这门课并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热情。造成的后果就是:知识掌握在教师自己的肚子里,学生没兴趣、打瞌睡。学生写作还是不得法,写作水平没有提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的兴趣。
一、激发学生心理上的兴趣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笔者所在的高职学院学生的语文程度较低,对语文类的课程缺乏兴趣,加之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已经学过一些应用文知识,就认为自己都学过,都知道,没有必要再学习。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目的性非常强,有用、实用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因此,开宗明义的第一课就是要把本课程上升到专业课的高度,让学生高度重视这门课。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要讲清楚这是一门技能课,和我们的专业课一起打造了学生上升的一对“翅膀”。二是要讲清楚这是一门工具课,是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可以帮助国家、单位、社团、个人解决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问题。切实让学生感受到有用,以吸引学生。三是要讲清楚这不是一门语文课。
笔者所在的工科院校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他们学不好语文,进而不喜欢语文课。为了破除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恐惧”“厌烦”心理,教师要针对这部分学生强调本课程的特点:程式性、规范性。告诉学生,不需要语文程度有多高,只要规范写作就好。(当然,语文程度好对学习本课程有极大好处)这样在心理上解除学生的恐学、厌学心理,让学生先有一个很轻松的学习心态。
状态上是轻松的,生活上是有用的,目标上是重视的。没有心理负担,又要认真学习,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让学生每一课都不敢放过,这就达到了“开宗明义”的目的。
二、巧妙进行整体设计
在态度上、心理上强调后,教师还需要让应用文写作课本身具有吸引力。可是应用文写作课程既不像文史那样有故事,又不像文选那样有文采,这样一门“语文课”,怎么能让学生感兴趣得起来?
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内容一般包括:日常应用文、礼仪应用文、事务应用文、法律应用文、经济应用文、学术应用文、宣传应用文和行政公文等。笔者按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情况,对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授课先后顺序做了调整。
我们按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把学生直接分成入职前和入职后、处理日常接待和文字工作、在基层工作和在管理岗位工作三种状况,让学生在学校时就进入职业状态,由一个学生成长为职场基层再成长为管理层,学习人生每一个阶段所需要的应用文。
学生的职业发展遇到的情况:求职—签合同—日常事务—接待—宣传—基层工作—管理层工作—打官司。相对应的课程学习顺序就是:求职信—模拟面试—经济应用文—日常应用文—礼仪应用文—宣传应用文—事务应用文—行政公文—法律应用文。
这样设计一方面是贴合学生实际,让学生觉得本课程是为自己量身打造的“定制课程”,紧紧抓住学生;另一方面,课程内容顺序安排,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的日常应用文、礼仪应用文、事务应用文逐渐过渡到比较难的行政公文、法律应用文等,从口语到书面语,从日常到专业,从简单到复杂,是教学内容学习顺序的原则。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样通过一系列的知识的再加工和序列规则,降低任务难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敏感度。给学生以学习的信心,可以更好地完成全部应用文的学习。
三、目标、情境、任务、教学法相结合
通过课程的整体设计抓住学生的眼球后,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应用文写作的知识,还是要将其落实在每一堂课上。具体到每一节课上,想让学生全神贯注,集中精力在课堂上,笔者采用了“目标→情境→任务→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关注度。
第一步,确定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给教师和学生明确方向和目标。针对不同专业的专业要求,设定不同的内容和目标。
第二步,给学生设定具体的工作情境,便于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第三步,面对教学目標和要求,设定具体的工作任务。
第四步,根据工作任务,配合工作情境,选择不同的的教学方法,把工作任务转化为便于教师操作的、可执行的教学任务,让学生真正掌握。
如“行政公文”的学习,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明确目标。了解企业管理层的组织架构,学会根据事由辨析文种,会规范地使用各种文种的行政公文,会办事,办成事,胜任管理层工作。
其次,设定情境。笔者所在的院校是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据此,我们在班里成立了房地产公司,笔者担任董事长。学生由刚开始的学生身份的求职者,已经成长为公司的管理人员了。目前的情形是:公司新接了一个房地产项目,经过调查,发现项目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不足。
再次,任务驱动。
公司的组织架构是怎样的?(学生调查,身份角色对号入座)
调查发现问题后,用什么文种告知公司?(报告)
设备短缺,怎么办?用什么文种解决?(买—请示,借—函、复函,租—合同)
解决机械设备的问题后,与供货单位发生合同纠纷,用什么文种解决?(法律应用文)
管理基层员工,告知员工事项怎么办?用什么文种?(通知)
员工喝酒打架、旷工,怎么处理?什么文种?(公司开会—会议记录,处理结果下发—会议纪要,公开批判—通报)。
最后,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具体文种的教学。(此法见下一段)
在“任务驱动”中,学生首先了解到了本地房地产公司的组织架构,明白自己担任的角色,了解自己的上下级关系;接着积极用行政公文中的文种去对应实际工作中的事件,学会辨析文种,会办事;也学习了办事不屈不挠,一个方法不行再换一种方法,办成事;最后,学会用规范的公文文本办成事。我们培养的学生要不仅仅会写作,还要以积极入世的态度看待世界,用规范有效的手段办成事。这种授课模式很好地贯彻了我们在第一课中的“有用”原则,教学是一脉相承的。endprint
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看,这种模式的内在机制,就是通过情境设定,锁定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主动参与知识点的学习。教师给学生设定情境,就是提供了一个学生可以联想的环境,触发他们的生活经验,引起关注。把应用文写作中本来是语义记忆教学变成情景记忆教学。(情景记忆可以针对过去事件进行意识性提取,而这一点是语义记忆所没有的)然后再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把教师教授学习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经过写作训练,最终形成写作技能。
四、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
在明确目标,设定情境,任务驱动后,就是具体的教学过程了。为了让教学过程不枯燥,笔者摒弃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练”的应用文写作教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如进行“经济应用文”单元中的“合同”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合同的有关知识、结构、内容、写法,会签订规范的合同,会识别“陷阱合同”。设定的情境是学生求职成功后,面临与单位签订用人合同,与房东签订租房合同。任务是同桌合作,互为用人单位与房东,互相给对方拟定一份有缺陷的“陷阱合同”,互相坑害,然后让对方签订。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上课伊始,教师只给学生讲清楚合同的重要性,然后把全班分成若干四人小组,按“合同的概念”“特点”“分类”“内容要素”“结构模式”“范文分析”等知识点,布置给每一个小组一个知识点,要求小组成员既要分工查找资料(可以用智能手机),又要团队合作,派出一个主发言人,阐述小组查到的知识。之后由同学和教师提出问题,先由主发言人解答,如果主发言人答不出来,可以允许小组其他成员“解救”回答。规定时间过后,小组都答不出来,就可以由其他小组抢答了。这是“合同”学习的第一步。
明了知识后,第二步就是“活学活用”。两个同桌互为单位人事处与房东,给对方拟订有“陷阱”的合同,让对方签。对方呢,要找到合同中的“陷阱”,和对方斗争,双方斗争、妥协,最后签订合同。这个过程,要把自己给对方“挖的坑”写成小纸条,藏起来不让对方看到;把自己找到的对方挖的坑也写成小纸条藏起来。第三步由教师给双方的合同、小纸条打分。第四步,教师讲解给合同、小纸条打分的原则和依据。
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查找知识点的过程中,会查找得很细,涉及到很多法律方面的知识,这又为我们下一步学习“法律应用文”打下了基础。因为是小组学习,学生要分工、协作,同时小组之间还要竞赛,因此又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每个小组都积极抢答,也会提出很多很好的问题。在“挖坑陷害”签合同环节,同桌会争论得面红耳赤。因为我们认为,不能因为发现对方在合同上设置“陷阱”就不合作,而是要积极斗争,解决问题,争取双方都有利,形成双赢的局面。如果遇到实在不合理又不妥协的对方,就可以不签。所以在面对教师给合同、小纸条打分,学生会格外的紧张、认真。最后教师在全班讲解中,联系第一课学生自己查找到的知识,根据学生自己所擬合同的实例,讲解怎么把知识活用在合同文本中。
再如在比较枯燥的“行政公文”的学习中,设定机械设备短缺的情境后,学生首先会选择“买”这种方式解决问题。对应的文种是向上级“请示”。这时,教师扮演了学生的秘书的角色,替学生写好了一份充满错误的“请示”文本,让学生改。学生一面详细看书,一面抢着上讲台指出错误、改正错误。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照书上的知识点,一一指出错误。最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改写一份正确的请示。这种教学方法就比简单的“教师讲授,学生写作”要受欢迎得多。
角色扮演法、范文学习法、改错法、理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口头训练法、课堂表演等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课堂变得生气勃勃、生动有趣。学生可以知道目前自己身处自己“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了,遇到什么问题了,但永远无法预测教师会用什么方法让自己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这就避免了应用文写作枯燥的难题,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厌学的问题。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爱上学习,才能让教师和学生都乐在其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在枯燥无趣的课程中,教师要做学生学习心理的引导者、课程的设计者、学习任务的引领者、多种角色的扮演者。把枯燥的课程生动化,无趣的内容有趣化,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7500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