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环节”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环环相扣

2018-03-07邓惠兰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四环节炼字友人

邓惠兰

所谓“四环节”,即为预习、展示、互动、反馈,意在改变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四个环节实际上也符合“学”与“教”的正常规律。但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可能只是刻意追求四个环节的齐全,而没有去思考和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这四个环节是如何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我们的很多课堂四个环节孤立割裂,缺少连贯性,这样的“四环节”无疑又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很难达到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要求下面就以一节诗词鉴赏课为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预习

课前发学案,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1.你所熟悉的送别诗句,写出3~5句。

2.读完《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3.送别诗大多表现怎样的情感?举例说明。

【教学过程】

师(导入):人生如一场宴会,有聚也有散,离别就成了文人骚客们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又要学一首离别诗,看看诗人陈子昂有怎样的情怀。

二、展示

师:首先回顾一下我们所熟悉的送别诗,请大家把学案打开,看预习展示一。(课前安排2名学生,把预习展示一的内容写在黑板上)

我们集体诵读一下这两个同学写的离别诗句。(学生读)大家看看这些诗句表达的情感是不是都一样呢?

生:不一样。

师:好,确实不太一样,一会我们就共同探究一下离别诗大多抒发怎样的情感。

师: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作者和写作背景。(投影展示)

师:诗歌必须是读出来的,浅吟低唱方能解得其中真味。今天采取比较诵读的方式,先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诵柳永的《雨霖铃》,再请一位同学朗诵《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品味这两首离别诗。希望同学们踊跃参与。

学生朗诵,教师和学生点评(略)。

师:很高兴大家能积极参与,都很不错。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诗人是如何表达离愁别绪的,陈子昂的这首离别诗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呢?

预习展示二。

生1:没有直接表现悲伤的词语。

生2:我们以前做过这首诗的炼字题,有些字用得比较生动贴切,比如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中的“隐”和“没”字。

师:从刚才同学们说的来看,大家课前预习时都有了思考,这很好,“思”了之后再“学”,一定会有不一般的收获。那今天我们就刚才最后那名同学说的炼字题作个专题的探讨。

三、互动——合作探究

展示两个问题:

1.首联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句中的“吐”和“对”字写出了什么?

2.“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中的“隐”和“没”有什么表达效果?

师:小组合作交流,选出一位代表进行发言。(4分钟)

生:首联描绘了友人設宴和诗人饮酒作别的场景。其中“吐”写出了筵席上蜡烛冒着袅袅青烟的样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对”是写金樽,和华丽的筵席相对,写出了友人离别时只顾互相劝酒却没有劝慰的语言。

师:说得不错,语言表达通畅,那到底符不符合炼字题的要求呢?我们一会儿再来探讨。

生:颈联中的“隐”是指明月隐藏在高大的树荫后面;“没”是说天快亮了,灿灿银河也隐没在破晓的天空中看不见了。这一联说明诗人和友人通宵宴别,天快亮了分别在即,“隐”和“没”字说明时光催人,表现了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师:这位同学说得也很好,主要是这个题目我们曾经做过,可能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那这种炼字题我们该怎么回答才能做到规范答题呢?

生: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可点出修辞手法)。②展开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师:以这个标准我们看看刚才两位同学回答得是不是符合这个要求。

学生简单交流,出示答案。

四、反馈——出示练习

学生思考、组织答案、回答加点评用了约8分钟。

师(小结):送别诗很显然表达了离别之情,但就是离别之情也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下面我们就简单地探讨一下送别诗大都表达什么情感。我们先以黑板上刚才两位同学写的诗句为例,大家先自己思考一下他们分别表达什么情感。

生回答,教师总结,幻灯片出示总结的结论。

五、反思——“四环节”环环相扣

1.预习——好的前奏让课堂更完美

以前我们都习惯把对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的了解当成课前预习的一个内容,然后课堂上让学生直接读一读,或者直接用投影展示一下。实际上,文学常识对学生而言毫无难度。所以应该设计一些有一定的思考价值的预习内容,并且它一定是与课堂教学有密切联系的。离别诗句的回顾与展示实际上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回顾和归纳,而且与课堂上要讲的送别诗表达的情感形成呼应。第二个预习题也不会限制学生的思路,能让他们天马行空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我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巧妙地将学生引导到对炼字题的探究上来。这就让预习这个环节跟互动这个环节紧密相连,也轻松地完成了本节鉴赏课的主要任务。

所以说,课前预习并非可有可无,精心的设计并指导好学生的课前预习,实际上就为课堂教学做了一个坚实的铺垫。

2.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很多教师之所以把课堂变成了“一言堂”,是因为到了高中,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实际上,高中学生也有表现欲,但课堂上的即兴表现又让他们没有充分的信心,所以这个展示基本上是课前预习的内容,课前有了准备,课上就有了自我展示的信心。所以“预习”和“展示”是两个相辅相成的环节,相互促进,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互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课堂上的互动是多方位的,有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有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学生和文本的互动。本节课中的朗诵环节应该包括了以上的三个互动。首先,学生有感情的朗诵一定建立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所以这是学生与文本的互动,而能做到这一点与课前预习的环节自然密不可分。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实现了师生的互动。

4.反馈——是巩固也是提高

反馈这个环节实际上是对前三个环节的一个巩固和检验。这个环节设计的问题应该具有典型性,让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和技能有个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所以切忌与前面的环节出现简单的重复。

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尝试创建一些科学的人性化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四环节”教学法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把原先课堂教学的程序更细化、更实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实践,希望能把这种教学法的优势极大地发挥出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我想如果认识到这四个环节之间的密切关系,做到环环相扣、融会贯通,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更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221143)endprint

猜你喜欢

四环节炼字友人
致友人(组诗)
《戏答友人》
《友人伤足有赠》
《戊戌元日与友人通话》
炼字·炼句·谋篇(外一则)——杜甫《望岳》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四环节”例证研究
“四环节”下的牛津英语课堂模式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炼字”
“四环节”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辨别词性,分类作答——例谈如何解答“炼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