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简繁之争的网络舆情考察及应对措施研究

2018-03-07段春英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繁体字语言文字舆情

段春英

(《中学生学习报》社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3)

在2013年全国两会上,政协文员潘庆林递交了《关于分批停止使用简体字、恢复繁体字的提案》,主张逐步废止缺乏“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简体字。不久,香港演员黄秋生在微博中写道:“中国既然有半数人看不懂正体字(繁体汉字),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此言一出,汉字简繁之争再燃硝烟。文章回顾和考察了汉字简繁之争的历史,结合网络舆情,对汉字简繁之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1 汉字简繁之争的网络舆情

1.1 网民关于汉字简繁倾向

网民关于汉字简繁使用的态度倾向分以下几种:挺简,挺繁,调和简繁的中间派。支持简体字、反对恢复繁体字的“挺简”派认为:简体字并没有改变汉字的性质、功能,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简便易识的简化字无疑最能代表汉字的发展方向;文字变迁并没有割裂文化,简体字简洁方便、效率高,与社会发展方向保持了高度一致,一样可以传播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只是现代教育的一部分,繁体字复杂难懂,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我们可以肯定其价值,但是也不应将其文化意义片面夸大;汉字简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行的简体字易写易记满足了民众及文化普及的时代要求,且它在制定中是谨慎的,其推行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它使汉字第一次成为“平民文字”,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不能贸然对其进行改革;从电脑使用的角度来看,简体字清晰度高,易于识别、输入,节省视力,优越性明显。大陆和台湾各自推行简体字和繁体字几十年,短时间内都难以出现大的改变,尊重自己和对方的文字使用习惯、汉字发展规律和文字发展趋势,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文字学习和改革,才称得上是明智。

1.2 网络争论的焦点

从搜集的网络信息可知,关于汉字简繁之争,网络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书写习惯,绝大多数网友都认为简化字好认好写好记,使用方便,而繁体字较为麻烦。反对一方则用“港澳台地区的民众的汉字书写速度也很快”对这一观点进行反驳,但是力度不足。(二)自然发展规律、文字发展趋势及历史原因,挺简方认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汉字始终遵循的是由繁到简的自然规律,使用简化字是历史和民众的选择,挺繁方则用“汉字回归历史”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反驳。(三)汉字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承,是双方争论的焦点。挺简方认为,简化字大方美观,带有草书的韵味,为文化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挺繁方认为,简体字严重割裂了文化继承,是对古老书法艺术的最大伤害。(四)汉字理据,是双方用来捍卫己方观点的有力证据。挺繁方认为繁体字关联性强、信息量大、形体优美、形音意连贯性强,是汉字本源。挺简方认为,简体字可识别性大、更符合造字规律,且大多由繁体字简化而来,历史价值丝毫不输繁体字。

1.3 网民倾向与专家学者观点比较

出现在杂志、报刊、文献资料等传统媒介上的文字专家的观点和倾向与网络观点、倾向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在汉字简繁之争中,文字方面的专家学者有74%的支持简体字,22%的支持繁体字,剩下的持中立态度,而网民中支持简化字和繁体字的分别占56%、21%。网民对繁体字问题的关注远超过传统媒体,网民年龄、学历、收入、对语言政策的了解,是影响两者对汉字关注程度的重要因素。情绪化、大众化、缺乏理性的网络环境,个性化的网民群体,直接影响了繁简之争的数字比例。在争论焦点上,网络关注的主要是书写习惯、汉字发展规律和汉字的审美和使用,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是汉字的字理、书法艺术、教学及文化交流。虽然也有一些网民对专家关注的问题有所关注,但是关注的程度明显不同。可以说,网民关注的问题与自己接触的事物密切相关,都集中在自己的优势上,而忽于对语言文字政策和法律的关注,且在文字施行上都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方案。而专家对文字的原则性、数据性较为熟悉,考虑的较为全面,且都能提出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并对问题解决方法做出概括和总结。在调和简繁的倾向上,“识繁用简、书简用繁、推简识繁”的网络民众数量占了36%,主张繁简并存、并用的人占了30%,希望两岸实现汉字统一和书同文的人占了23%。学者们关于海峡两岸文字的简繁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其中,识繁写简、书同文或者统一文字是支持人数最多的两项。此外,还有不到2%的人希望汉字能部分复繁和简化,这一观点对繁体字和简化字的思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2 汉字简繁之争网络舆情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1 汉字简繁之争的网络舆情的影响

网络舆情在公共决策中的影响有消极和积极之分,汉字简繁的网络争论也不例外。专家学者、网民积极参与到汉字简繁之中来,体现了精英阶层和民众对汉字使用情况的关注,其积极影响有:数量巨大的网络主体,利用匿名性、公开形式的讨论、回帖等方式,对文字简繁之争展开了讨论,为文字决策提供了丰富的民意材料,有利于汉字使用决策的科学化、大众化,为国家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了有效的参考;网民广泛参与汉字简繁之争,加深了民众对汉字的认识,加速了文化传播。部分民众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对初次接触了汉字使用政策和法规,并从文化、历史、政策角度对汉字进行了思考,这对网民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及提高民众在公共决策中的自觉性、理性来说,都有一定的帮助;网民关于汉字简繁之争的讨论,不但提高了人们对语言文字相关问题的关注,还会对文字政策和文化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政府可以从民众言论中看到现行政策的优点与不足,增强现行政策的群众基础。关于汉字简繁的网络舆情的消极作用有以下几点:首先,部分对汉字发展史、国家政策了解不全面的民众,在某些看法上不够成熟或存在认识误差,在信息高度流通的网络空间里,他们的言论有可能会误导别人,给其他网民带来消极影响;许多网民对语言知识了解不多,对事情的认识过于片面和偏激,在非理性的网络环境中,有些人可能会因为想法不同而对他人进行猛烈的恶意攻击,做出错误的行为;带有鲜明的广场舆论性质的网络舆论,比传统媒体更能促使热点问题的形成,如每天数十万的点击率网络名人的博客,博主一句话都有可能引发广泛关注,早就一个网络热点话题,但是舆情主体的巨大差异,根本无法保证这种舆论引导的没有任何偏差,而舆情偏差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消极的。

2.2 网民关于汉字简繁网络舆情的应对措施

首先,客观看待汉字简繁的关系,理智处理汉字与教育、传统文化传承的关系。 汉字教育与文化传承是汉字简繁之争的核心问题,把握好这两个问题,汉字简繁之争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引刃而解。关于中小学生繁体字教育,专家和网民关注的问题有三点:繁体字教育是否家中学生负担,在中小学那个阶段开展繁体字教育最为合适,学校繁体字学习如何制定。将以上问题汇总起来,通过学习汉字发展史了解汉字形体演变历程,有利于教育的主客体对汉字演变的原因、过程及汉字特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政府和学校即使对繁体字教育不做具体的学习要求,也要在汉字教学中重视汉字的系统性,做好繁体字教学的渗透,让学生做好汉字与文化的传承,更要为一些有迫切繁体字学习需求者提供专业、可靠的帮助,使那些乐于学习繁体字的人通过完善的条件学好繁体字。繁体字教育不但是汉字教育方面的问题,它还涉及社会环境、文化氛围、艺术领域内的许多问题,目前,简化字是国家坚持的方向,坚持简化字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繁体字虽然没被废止且日渐受到关注,但是,汉字改革需慎之又慎,至少在短时间内根本就没有改革的必要。社会主流媒体应就繁简文化传承的问题予以重视并给予合理解释,才能有效消除民众在对这两种文字的片面看法。

其次,加大宣传力度,对网络舆情做到正确看待与合理引导。网络汉字简繁之争中,许多网民因为对汉字相关知识、法规不认识、不了解,导致网络争论中出现了常识性的错误和片面的观点。要想改善这一现象,需要加大汉字知识的普及程度及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满足民众文化需求,提高民众认识水平。从侧面来看,这也为文字知识和语言文字政策宣传提供了契机。结合互联网的特点,文字知识和政策网络宣传离不开语言文字的完善、专题网站的构建、监管单位和监督机制的监管,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党和政府今后努力的方向。此外,政府语言文字相关部门,在积极应对文字问题的同时,还应宽容对待网民的意见和看法,鼓励网民对相关展开讨论,并对其进行有效引导。根据网民在汉字简繁之争中的意见和看法,把握网络舆情,发现亟待解决的问题,引导网民对汉字发展史的关注,以正视听,可以拉近党群关系,减少公共管理的阻力。对于网民来说,国家文字政策早已对繁体字使用场合、情况作出了规定,在中国推广繁体字的可能性及可操作性都很小,大家务必在此基础上,对国家大政方针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将汉字繁简之争保留在一个公共讨论的范围。在讨论中,不可混淆概念,使用网络暴力供攻击异己,更不要故意曲解国家文字政策,制造无利于语言文字健康发展的矛盾。

语言文字,与大众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民众有权力根据自己的了解对语言文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是一个民族值得尊重的、对自我存在和社会文明关心、重视的表现。在多媒体时代,政府应通过网络舆情,对文字政策的作用、影响、不足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通过有效引导避免公众对政策的误解,避免无谓的争端,这对和谐社会构建来说,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 林文华.在汉字的繁简之间保护汉文化之探究[J].文化学刊,2017(11):175-178.

[2] 苏培成.关于简繁汉字使用问题的思考[N].光明日报,2016-08-27(008).

[3] 张一清.汉字文化渊源 美在其中[J].教育家,2015(09):56-57.

[4] 许念一.中国汉字规划研究[D].武汉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繁体字语言文字舆情
哈哈镜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汉字繁简再引热议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