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民族文化融合分析

2018-03-07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语言文字语境

张 慧

(曲靖市文化馆,云南曲靖 655000)

引言:我国的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地区及民族都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有着相对独立的特点。在现在社会的发展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进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势在必行的工作。民族文化的融合是保证不同民族之间互相尊重、共同安稳生活的一项措施。

1 非遗语境下民族文化融合的表现分析

1.1 语言文字的认同与融合

语言文字的融合应该是所有民族文化融合表现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各民族混居的环境中,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必不可少的语言交流,所以在语言文字方面,共同生活的民族之间会相互学习对方的文字,使日常的交流更加顺利。尤其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境下,由于国家和政府对相应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了重点的保护,所以居住在相应地区的人学习这种民族“方言”更加的普遍。在这样特殊的生活条件下,两个或多个民族在交流中运用自己“创造”的语言进行交流的情况也十分普遍,或者也会统一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例如,在新疆维汉两族人民共同生活的地方,维吾尔族与汉族人之间会相互学习对方的语言,并随着不断的融合与发展,在各自的语言体系中扩充了原来并不存在的词语。同时,在实际的交流中,在一句话中同时运用汉语和维吾尔语的情况非常普遍。

这样的语言文字融合对于保护非遗语境下的语言文字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们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对非遗语言和文字进行使用,提高了当地人们对于该语言文字的重视及学习程度,使得非遗语言能够在如今的社会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

1.2 生活习俗方面的民族文化融合

每一个民族都有着不一样的习惯和民族特有的风俗,这些不同主要表现在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生活习俗一个民族是与其他民族进行区别的重要特点,在共同生活中,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例如,满族不吃狗肉、回族不吃猪肉和猪油。在民族文化融合前,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对方民族的生活习俗,并加以尊重。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由于民族之间建立其了多年的混居生活体系,相互的生活习俗方面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融合。有民族宗教信仰或是特有的约束的民族在生活习俗方面改变的较少,但是对其他民族的影响就较为深刻。例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生活着多个民族,其中以汉族和回族为大多数。在当地生活的人们,尤其是汉族人,会格外重视尊重回族人的饮食文化。在聚餐时,如果参加人员里有回族,就会不约而同的选择清真的饭店就餐。而在新疆,每到春节的时候,维吾尔族人就会去汉族人的家中做客,并送上春节的祝福。

生活习俗是区别不同民族的重要依据,利用生活习俗的文化融合,能够实现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对于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也起到了保护的作用。非遗语境下生活的人们通过了解该地区其他民族的生活习俗,实现了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1.3 宗教信仰方面的民族文化融合

我国对于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是有着明确的规定来保护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强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这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属于民族独特文化的一方面,在生活中也会互相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平衡的,通常来说,由于民族文化融合使有宗教信仰的人数降低的情况非常少,一般都会增加有宗教信仰的人数。例如,在西藏,生活着藏族、回族和汉族。藏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其生活方式、习惯、风俗、思想等等都受到佛教的影响。而在当地生活的汉族人信仰佛教的人数比例也比其他地区信仰佛教的人数比例更高,思想上受到佛教的影响也更大。

宗教信仰是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通过非遗语境下宗教信仰的文化融合,能够让人们对于我国的宗教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与了解,促进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1.4 服饰文化方面的民族文化融合

各个民族有着不一样的传统服饰,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民族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会经常性的穿着民族服饰,一般都会在一些特定的节日或是特殊的场合穿着民族特有的服装。而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地区,由于地区的气候条件或是宗教信仰的不同,要求着人们在生活中必须进行特定的着装。例如,在民族自治区中生活的回族,会在日常生活中佩戴白帽子,女士还要佩戴黑纱巾。这样的服饰文化与其他民族都不一样,尤其是与汉族的服饰文化有着非常大的不同。但是随着共同生活的时间不断增加,汉族人对于回族人头戴白帽或黑纱的服饰文化更加习惯,甚至有些汉族人也会在特定的环境中效仿回族人佩戴白帽。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由于气候条件的原因,人们更愿意穿着民族特有的服饰。例如,西藏就是一个昼夜温差极大的地区,生活在当地的藏族人,尤其是一些住在草原上的牧民,更愿意穿着藏袍。在热的时候方便脱下,冷的时候也能起到保暖的作用,由于其设计上的特殊性,脱下的时候只需要将袖子缠在腰上,方便行动也不容易丢失。一些生活在西藏的汉族人也受到藏族人的影响,在生活中也穿着藏袍。这样的表现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一种。

服饰文化也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社会发展高速的今天,人们由于对便捷性的追求而逐渐抛弃了传统的民族服饰文化。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并鼓励民族文化融合,能够让民族服饰文化得到更多的关注,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好的传承。

2 非遗语境下民族文化融合的未来前景分析

2.1 民族文化的双向交流与融合

民族文化本身就不存在单向的输出,正如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样,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双向的,并且会不断的发展。如今网络、交通的发达让人们能够随心所欲的选择生活的地方,城市中人口的流动也更加频繁。这样多元化的文化融合会促进非遗语境下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融合的文化也更加多样。

2.2 文化差异的减弱

随着民族混居的时间越来越长,当地各民族之间的人们在文化上的差异会越来越小,除了一些宗教信仰或是民族原则上的问题,在生活习惯、饮食文化、生产方式等等方面会更加相近,文化之间的差异也会越来越小。非遗语境下各个民族最终会实现相互尊重与理解,能够长期的共存发展,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深入,促进民族之间的文化和谐稳定发展。

2.3 经济方面的相互渗透

除了文化的交流,经济方面的相互渗透也是非遗语境下民族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例如,在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共同生活,维吾尔族有着历史悠久的商业传统,而汉族人在社会及农业生产方面有着更加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就能够实现两个民族经济方面的相互渗透,实现共同发展,也推动了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非物质文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融合有了较大的发展。在语言文字方面、生活习俗方面、宗教信仰方面、服饰文化方面、婚俗文化方面都有着民族文化融合的表现和发展。可以说,民族文化的双向交流与融合、文化差异的减弱、经济方面的相互渗透是非遗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

[1] 刘炫铄.非物质文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融合[D].吉林大学,2015.

[2] 马伊超.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原真性保护原则[J].黑龙江史志,2013(13):283-285.

[3] 吕屏,王庆仁,彭家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文化传承研究综述[J].贵州民族研究,2009,29(03):35-40.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语言文字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跟踪导练(三)2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