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非之死

2018-03-07王海歆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嬴政韩非韩非子

王海歆

(中国社科院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2488)

对于韩非之死的问题,之前争论的重点都是在于《初见秦》作者是谁的问题,如果《初见秦》是韩非写的,那么为何会先主张灭韩,后来又存韩,这就引起了学界的争论。《初见秦》是一篇求见秦王的文章,即初次见秦,中心思想是劝秦昭襄王用战争统一天下。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到战国末期,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作者认为推行法治的强秦“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若也”[1],早已具备统一天下的条件。关于《初见秦》的作者,学者们根据《初见秦》中对于史实的列举,推测其写作时间是秦昭王五十一年 (前256)秦军围攻邯鄲失败到秦昭王五十六年(前251)昭王去世之前,所以作者应当不是韩非本人[4],但是在韩非之死的问题上有许多疑点并没有解释清楚,比如为什么秦王仅凭李斯说的一句 “终不为秦”就判韩非死罪,为什么秦王已经判韩非死罪,李斯又要多此一举去给韩非毒酒,究竟韩非是不是死于李斯的妒忌和陷害,这些疑点都是经不起推敲的细节。

1 情感说(不信任说)

韩非在《说难》中列举了许多故事,比如宋国富人的墙因为下雨而倒塌了,自己的儿子说不补墙会丢东西,邻居也这样说,但是丢了东西之后就怀疑是邻居偷得,“此二人说着皆当矣,厚着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1]。”韩非借这个故事也许是想说自己作为异国人,为秦国着想却被怀疑,李斯作为比自己资历要老的秦国臣子,秦王并不怀疑他的用意。

秦王对于韩非的感情,就像是韩非在《说难》中所提到的卫君和弥子瑕的事情一样,“子瑕之行为必变初也,前现贤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1]。”秦王有意将韩非奉为上宾,然而韩非一心为韩,爱憎之变导致秦王杀心已起,所以凭李斯一句“终为韩不为秦”就治了韩非的死罪,况且李斯也不是秦国人,秦王怎么就相信他不是“终为楚不为秦”呢?总的来说,秦王自己想要杀韩非,只是缺少一个借口。

秦王对于人才的态度,我们可以从文献材料中得知一二,如秦王对待尉缭和高渐离态度的不同,尉缭说:“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2]。”尉缭向嬴政献破灭六国之计,嬴政与之抗礼,尉缭因此极度的不安和恐惧,乃至动了出逃的念头。而对待曾经刺杀过他自己的高渐离,则是爱惜他的才华,不忍杀之:“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秦王对待人才是不管出身如何,只要有一定过人的才能他都尽力罗致在身边,哪怕对方曾经想谋杀他[4]。从这件事上我们也可以推出秦王完全可以将韩非囚禁起来,等一统天下之后再起用韩非,韩非的才能完全可以让他避免死亡,但是正是因为秦王自己也怀疑韩非并没有真心地为他做事,所以再怎么珍惜他的才华,不能为他所用也只能杀之。因此情感说很有可能是韩非之死的主要原因。

韩非若真的志在韩国,那么就会存在韩非离开秦国回到韩国的可能性,李斯作为秦国的主要臣子,肩负的是对秦国一统霸业的谏言任务,以韩非的才能,如果让他回到韩国,不能保证韩国会发展成与秦国相抗衡的诸侯国,这样统一大业就会多一重坎坷,因此李斯向秦王谏言:“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又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3]。”李斯清楚地知道秦王对待人才是极其地珍惜,之后也证明了秦王在韩非入狱之后确实后悔了,所以李斯为韩非送去了一杯毒酒,永绝后患。

2 嫉妒说

韩非之死在历史中最多的解释即李斯是构陷韩非的凶手:“王闻其贤,欲见之。非为韩使于秦,因上书说王曰:‘今秦地方数千里,师名百万,号令赏罚,天下不如。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从之计。大王诚听臣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王悦之,未任用。李斯嫉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又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令早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王后悔,使赦之,非已死矣[2]。”在这一段中有几处疑点,秦王在初次见到韩非时,是很明显的满心欢喜,听从他的谏言,突然因为李斯的一句韩非是韩国人,“终为韩不为秦”就将韩非打入死牢,这其中的事情和细节在历史上被当作大背景而粗粗带过,归结为一句嫉妒。

嫉妒说中有一点反证,也是我们能够推理出的人之常情。经过我们对历史的了解,可以知道韩非是李斯的同窗,并且韩非入秦也是李斯推荐的,如果说李斯嫉妒韩非的才能而构陷于他,那么他为何从一开始就不让秦王接触到韩非,保住自己的丞相之位就好,而是将韩非的文章亲自拿给秦王看,真心推荐韩非为秦国一统天下的霸业而出力。“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2]。”从这里可知李斯深知韩非有才,所以才会推荐给秦王,而不是之后等韩非来到秦国才了解韩非,从而生嫉妒之心。秦王初见韩非的书,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2]。”秦始皇很想见一见这位作者,于是李斯才向他推荐了韩非。

对于嫉妒说的流传,最大的原因就是在社会中传播的载体很多,如学校的教材,社会的言论等等,这些有一大部分都是建立在并没有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只是以看起来最为合理的理由来解释了韩非之死,经过这里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嫉妒说并不是韩非之死的主因。

3 利益说

利益说即韩非作为韩国的宗室公子,为韩国着想而不为秦国真心效力。韩非在进入秦国之后,向秦王呈上了一篇名为《存韩》的文章,想为韩国争取一些时间,这在后世看来,就是韩非死亡的导火索,身为他国人,想为自己的母国着想是人之常情,但是李斯同样作为一个异国他乡人,却安于秦国,为秦国一统霸业而出谋划策,能为自己的理想抱负牺牲自己的母国。嬴政在拿到《存韩》之后,向李斯询问是否攻韩,李斯说:“秦之有韩,若人之有腹心之病也,虛处则然,若居湿地,著而不去,以极走,则发矣。夫韩虽臣于秦,未尝不为秦病,今若有卒报之事,韩不可信也[1]。”李斯揭开韩非存韩的目的,直言韩国是秦国的心腹大患,这就是秦王自身怀疑韩非用意,最后经由李斯确认。

在这利益说中有一点反证,即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法家主张“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这种主张下,韩非怎么会为了自己的母国而去牺牲更大的志向呢?韩非自己本身就是“志在天下而非志在韩国”。韩非在下狱之后向面见秦王,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他为什么要面见秦王,他的治国思想已经有了出书,因此不会是为了在最后的时间里向秦王陈述自己的治国理念,应该是向秦王陈述自己被冤枉的实情,自己被误解的事实。因此利益说也不是韩非之死的主因。

4 结语

经过对韩非之死的解释推理,我们可以得出情感说很有可能是韩非之死的主要原因,宋洪兵就指出:“李斯之所以敢将毒药送给韩非子并逼迫其自杀,可能是得到了秦王默許的,否則,李斯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擅自逼迫韩非子自杀。事后秦王嬴政虽然后悔将韩非子下狱,得知其死亡消息后却不再追查背后的原因,更能说明问题。就此而言,韩非子之死,其实与秦王嬴政的关系最大。”在现代,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会导致双方关系的破裂,而在古代,尤其是君王与臣子之间的不信任则会导致杀身之祸,韩非作为一位封建帝国政治制度的设计师,却十分可能是由于君主的不信任而导致了死亡,这说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从古至今都是非常重要的。

[1]张觉.韩非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司马迁.史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司马光.资治通鉴[M].湖南:岳麓书社,2009.

[4]夏泽华.韩非之死新探[J].国学学刊,2016(4):78-86.

猜你喜欢

嬴政韩非韩非子
韩 非(话剧)
昙花一现的秦朝
韩非子民本思想的公正意蕴
韩非子:察古今之变 倡刑名之学
图穷匕见
社会治理中的韩非思想方法论探讨
向嬴政索田宅
知祸更需避祸
吕不韦之死不蹊跷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