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技工学校德育教学质量路径探究
2018-03-07任夕伟
任夕伟
(宁波市交通技工学校,浙江宁波 315033)
1 技校学生的思想状况分析
技校学生生源具有特殊性,大部分学习基础弱、成绩差,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较差,心理素质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在学习、心理、家境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结束国民基础教育阶段后,面对技校新的学习环境和要求,如果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技校学生往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放任不管则容易诱发违法犯罪。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将技校学生的思想状况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类。
1.1 学习基础差,厌学情绪严重
长期以来,很多技校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动力,具体情况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初中成绩不好,中考失败,选读技校是无奈之举,笔者曾带过一个班级,这样的情况大概占到学生总人数的2/3以上;另一种是缺乏学习兴趣,但年龄尚小,被家长“逼进”学校。教学发现,相当多学生对学习要么毫无兴趣,要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出现这样的情况,部分学生是因为原来基础一直较差,对课堂内容似懂非懂又缺乏探究精神;部分是因为“表演型人格”等原因,惯于假作认真听课状,真正吸收的知识实则非常有限。另外,还有少数学生心理浮躁、轻飘,甚至对教师的正面引导表现出逆反和对抗。
1.2 自我约束力缺失,法制观念淡薄
从笔者所在的单位近几年的新生入学情况看,“95后”的独生子女已经占到了多数。这类学生多数被家庭溺爱,部分学生性格自私、任性,缺乏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做事“唯我独尊”,率性而为、不计后果。更为可怕的是,一小部分学生的法制和纪律观念淡薄,对校纪校规到了熟视无睹的地步,违反纪律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迟到、旷课、逃学、打架斗殴、夜不归宿等现象屡有发生,上课睡觉、沉迷手机及网游等情况也从未得到根本改观,例如某高年级班级,曾发生学生不满教师制止其上课玩手机而与教师发生冲突的事情,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非常恶劣。
1.3 自我中心意识过强,挫折承受力差
很多技校学生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自我为中心意识,但由于年龄尚小、心智尚不健全,分析问题往往流于幼稚,遇到挫折后又容易走极端。例如,微信刚刚流行后,某名低年级女学生小英(化名),通过“摇一摇”结识一名网友,对方“三言两语”就诱骗得这名女生以为碰到了“真名天子”,擅自离校见面,险些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另外,部分学生缺乏团队精神、大局观念,要么远离集体生活,要么情绪忧郁、性格古怪,例如笔者遇到的学生王某,性格孤僻,甚至曾经连续几个月几乎不和同学说一句话。最糟糕的是,这样的学生平时将自己封闭起来,一旦遭遇挫折和不顺,就无所适从,只知哭天抹泪,甚至自暴自弃。
2 提高德育教学质量的可能路径
技校学生来源广,构成多样化,但普遍学习意识缺乏,学习能力较差,多数成绩较差,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面对如此复杂的状况,以理论灌输为主的传统德育教学遇到极大挑战。针对该问题,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就如何提高德育教学质量进行了思考。
2.1 必须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对每一位学生负责
无数教学实践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感化学生,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动机。德育教学的实际是,相当一部分技校学生素质不高,有不良嗜好,但可塑性很强。笔者的学生小强(化名)来自一般家庭,非常调皮捣蛋,经常扰乱课堂秩序,是班级里出了名的“混世魔王”,几乎每一位任课老师都认为其出现转变的可能性不大。作为德育教师,笔者对该生倾注热心,以“平等心”与其深入交流,避免伤害其自尊心,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帮助其明确未来人生发展的方向。经过近一年的工作,成功提高了该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其进入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觉醒、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
马斯洛著名的需求理论认为,从本质上讲,每个人都渴望被重视。技校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大多被认为是差生,但内心特别渴望老师的呵护。所以,肯定他们、赏识他们,是德育教师首先应有的态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始终做到上好每一堂课,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发掘他们身上的长处,重视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到他们一直“被关注”,而且还充分利用课间认识学生,利用一周至少两节德育课熟悉学生情况。具体教学活动时,通过列举大量技能人才取得成功的奋斗经过和心路历程,让“技工教育也是通往成功的途径”的理念逐渐深入学生的内心,帮助他们树立理想信念和生活信心。
2.2 德育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做合格引路人
德育教师知识面广、教学能力强,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所学。相反,教学会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也会丧失学习兴趣,教师威信也因此降低。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笔者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始终注重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创新教育理念,关心时政、关注社会。有了这些日积月累的“精华”,不仅使得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所教授的德育课程也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特别是贴近“90后、95后”的生活,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德育教师应比其他课程教师更加注意言行,加强品德修养。在教学中,德育教师的细微表现都会影响学生。所以,德育教师必须具备“强大的内心”。笔者教学实践发现,良好的心理素质既可以促进师生融洽相处,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关系,更有助于教师树立良好形象与威信,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笔者非常注重“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感化学生,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必须坚持创新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并举
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重视专业课和专业技能学习,但对德育兴趣不大。针对这样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德育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容易成为学生的“菜”。
2.3.1 要改革单一讲授法,让更多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根据教学实践,比较成功的做法包括:一是多用活动化教学,即根据课程,合理安排辩论会、演讲会、情景表演、多媒体资料展示等活动,激活学生学习热情,诱发辨析思考;二是多用讨论式教学,即营造课堂民主氛围,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例如,笔者喜欢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活动,鼓励学生组成研究小组,与老师一起确定研究计划、方法和最终成果的展示形式,让学生在研究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2.3.2 知识导入要更讲究艺术,激发学生吸收兴趣
教学实践的经验性做法包括:一是应调动学生参与,发挥主体作用,即教师应合理使用网络、音像、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考评方式多样化,即适当改变应试教育弊端,建立适合技校特点的评价体系;三是要活用案例教学,突出专业特色,即针对不同专业确定不同目标,选择不同方法,只有将教材内容与专业领域结合,才能体现学生的职业和行为规范特色,才能真正培养出有竞争力、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
总之,受多重因素影响,技校学生在校受教育期间,会表现出很多对德育工作不利的特征。提高技校学生德育工作教学质量,需要高素质的德育教师,通过大量教学实践,不断摸索路径、探索方法,真正发挥德育教学对塑造学生品行、人格、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正向推动作用,努力打造德育教学工作的“新常态”。
参考文献
[1]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何艳茹.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M].大连:辽宁大连出版社,1999.
[3]邓红雪.浅谈创新开展技工学校学生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2(20):80.
[4]王炳林.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