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语言意识教学模式中德语移民文学的应用

2018-03-07万晓韵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第二人称德语层面

万晓韵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 400031)

语言意识(Language Awareness)理论从英国20世纪70年代从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法中发展而来。随后,语言教育界对语言意识在外语或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80年代起,在相互补充的语言学观和认知学习理论基础之上,学者们做了大量的试验来探讨语言意识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语言意识是指对语言结构和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的敏感性,该理论划分为三个层面: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和社会层面。Genutzmann将这三个层面延伸到外语教学当中:认知层面,即挖掘语言系统,对语言结构、规则、句法、词法的深入探究;情感层面,即刺激和提高学习者对语言的好奇心和兴趣,促进对已存在的语言多样性的认同感,支持学习者表达自己对语言现象的认识和感觉,并谨慎纠正他们的语言错误,侧重方向上的引导;社会层面,即帮助建立对其他语言的容忍度,还要培养对社会不同阶层用语的尊重。

语言意识的生成一般分为意思生成模式和符号生成模式,是通过语言元认知、语言反思的方式而探究语言现象及其相关文化的产物。从语言习得角度分析,语言意识的培养和“语言反思”的紧密关系,语言意识的培养基于对语言现象的探究、对语言的反思和进行元认知的。处理语言现象则是将语言意识投入到对外德语课堂中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条件,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语义层面的对照也是该教学模式中的重要方法。学习者获取语言结构层面的认识,辨识语言对比元素,联系自身实际扩展案例,思考更多翻译变体,更好地促进语言反思,进而提高语言意识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应用文本提出了更高要求:(1)文本内容上与语言本身相关,读者可直接用来进行两个或更多语言的对照和比较;(2)文本能够让学习者认识到单一语言的狭隘性,主动寻找更好表达方式;(3)让学习者正确认识语言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移民文学因为它固有的语言特点和内容特点,非常适合投入到语言意识教学模式中使用。

德语移民文学是由用德语创作的以移民生活为主题的文学著作。移民文学作家大多在德语区文化和家乡文化中平行生存,在两种语言的熏陶下长大,常常感觉自己是“没有家乡的外来者”,因此在作品中常常会表达“客居他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在他们的德语学习过程中常会把德语与母语进行比较,进行语言反思,发现和思考语言多样性。有些作家将这种思考通过文字游戏体现在作品中。多和田葉子(Yoko Tawada)的作品往往从语言最基本但却最被人忽视的的语法层面引起读者和她一样的思考,发现和反思更多语言差异,寻找其中原因,从语言差异探究到文化差异以找到更好的沟通方式,从而提高语言意识能力。她的诗集《德语语法的噩梦》每首诗围绕一种德语语法规则,并对此作德、日语言系统中的比较,如在《第二人称:我》中,“当我和你用您相称时/我说我,指的也就是/我自己/但自从昨天我称呼你为你/我不再确定/我该如何称呼我自己”。作者表达了“代词第一人称”和“代词第二人称”在两门语言中的区别给她带来的疑惑。德语第二人称单数分为“您”和“你”,但对应的自称是相同的,即“我”。因此当说话双方的关系拉近第二人称从 “您”变成了“你”时,第一人称还是“我”。而日语中该情况下一般不使用人称代词或通过称呼名字来避免误会。

奥地利诗人杨德尔(Jandl Ernst)在1976年发表的的诗集《白日玻璃》中大量人为地“损害”德语:单一运用动词不定式、错误位移句法、名词不加冠词,制造语法错误。例如第五章节“手/我看见了手亲/你不害怕说/我不手亲/男人我看见了他们女人的手亲/你不说害怕应该/我不女人的手亲”,作者通过重复性的动词不定式和“扭曲”的句法结构表达了他对维也纳吻手风俗的抗拒,对被异文化同化的恐惧以及到后来的拒绝同化的决心。两位诗人在德语环境中认识陌生事物、认识被“间离”的事物,间接表达的“身份缺失”的心理感受刺激读者对语言文化差异的反思,而这种学习反思促进语言意识能力的提高。

语言意识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是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的共同研究对象,特别是语言教学法的研究对象。移民文学由于其本身内容和语言特点适用于语言意识教学,但同时也不难看出,对两种语言的理解和反思的重要条件是学习者同时了解和通晓目标语言,并对其文化有所了解。因此,在选用文本时,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对目标文化的了解程度,在文本选择上要由浅入深。

参考文献

[1]孙慧敏.通过培养学生“语言意识”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成绩的实证研究[D].北华大学,2007.

[2]Sinclair Jarvella et al.Language Awareness:Wat is dat[J].Language Awareness,1992,1(1):1-3.

[3]Donmall Gillian(ed.).Language Awareness: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Education Papers and Reports[G].1985(1):2.

[4]Genutzmann Claus.Language Awareness[J].Geschichte,Grundlagen,Anwendung:Praxis des neusprachlichen Unterrichts,1997,3(44):232-235.

[5]刘宏,吴扬.外语教学中语言意识形成路径研究[J].中国外语,2014(5):73-75.

[6]Eysink Marjon.Language Awareness:een literatuurstudie[M].Groningen:Department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92:147.

[7]Berkemeier Anne.Sprachbewusstsein und Unterrichtswirklichkeit,Produktive Umsetzungsmo glichkeiten[J].Der Deutschunterricht,2002,2(3):11-17.

猜你喜欢

第二人称德语层面
类型学视角下的韩汉第二人称对应情况研究
中国年轻用户在网络聊天环境下第二人称的使用探析——以线上“你”和“您”的使用为例
德语学习中英语的干扰性问题及其在德语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德国1/5小学生不会德语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