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胡音乐审美的变迁与传承

2018-03-07顾怀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新生代二胡音乐

顾怀燕

(南京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

1 二胡的历史性与群众性

二胡是一件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中国民族乐器。传说,二胡是在唐代时由西域传入中国的,所以在民间被称为胡琴。二胡虽然历史久远,但是并没有留下丰富的文献记载,这给二胡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所以,一千多年来,二胡几乎是没有什么进化的。相比之下,古筝、琵琶却流传下来丰富的古曲曲谱、各种演奏技法的记载、多位演奏大师的传说、极有高度的音乐美学文献、等等,方便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

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是二胡这样乐器的转折点,刘天华先生让二胡第一次作为独奏乐器登上了舞台。此后的100年来,二胡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飞速成长、发展,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人民都熟悉和喜爱的乐器。

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深深影响着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二胡这100年来的飞速发展按照中国社会变革的时间节点,可分为4个时段:

1.1 刘天华、华彦钧时期

前文提到,直到新文化运动,刘天华先生才创作了二胡历史上第一首练习曲和独奏曲,把二胡作为独奏乐器搬上了舞台,并在国立音专教授二胡专业。可以说,刘天华先生是现代二胡所谓“学院派”的第一人。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的蒋风之先生和在上海音乐学院的陆修堂先生,都是刘天华的学生,学院派的审美就是这样传承的。

而华彦钧先生的作品则是民间二胡音乐的代表,更注重运用民歌和民间音乐的素材,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1.2 1949—1979年

新中国成立后30年间,二胡作品如雨后春笋般频频亮相了,出现了一大批由二胡演奏家自己创作的优秀二胡作品,如《翻身歌》、《喜唱丰收》、《战马奔腾》、等等。这些作品旋律通俗,精神面貌高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无论是民间还是专业音乐学院演奏率都极高,很多乐曲老百姓都耳熟能详。出现了由专业作曲家为二胡量身定制独奏曲,如刘文金先生创作的《三门峡畅想曲》,是二胡历史上的里程碑。这个时期的二胡音乐审美,是比较统一的,各地方、各院校、各团体演奏的二胡音乐作品都是差不多的。

1.3 改革开放—2000年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化涌入中国,西方音乐影响着中国音乐的审美。这个时期二胡技术飞速革新发展。可以说,当时的二胡作品已经满足不了当时的年轻演奏家的需求了,从技术上和音乐上都无法满足。他们吸收着大量的西方音乐的养分,开始移植西方音乐作品。比如《流浪者之歌》、《无穷动》、《卡门主题幻想曲》、等,都是那个时候各大音乐专业院校的流行曲目,这些作品帮助二胡演奏家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使得二胡的乐器、演奏方法都有了革新和变化。这时学院派审美和民间的审美发生了矛盾,青年演奏家的审美和年长的前辈学者的审美发生了矛盾,前辈们和老百姓们接受不了西方音乐移植作品。

同时,中国一批优秀专业作曲家吸收了西方的作曲技术、运用了中国民间音乐素材、借鉴了青年演奏家革新出的二胡演奏技术,创作了许多里程碑式的优秀中国音乐二胡作品,如谭盾先生的胡琴协奏曲《火祭》、王建民先生的《第一二胡狂想曲》、关乃忠先生的第二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等。二胡音乐高度繁荣,作品层出不穷。

1.4 2000年至今(2018年)

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中国由原来的集体主义时代慢慢向个人主义转变。80后90后这些中国第一批独生子女长大成人、涌入社会,他们天生带有要求个体被尊重的诉求,拒绝复制、拒绝平庸。社会对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的容忍度越来越高,审美越来越多样,中国音乐进入了多元化的时代。

2 以中国音乐语汇为语境的二胡音乐作品

当代二胡音乐的多元化审美发展到现在二胡音乐作品,按照当代二胡音乐人多元化的审美趣味来说,大体可以分为4大类:

多数传统二胡作品都是用中国音乐语汇创作的,这类作品的特征简单来说就是:正宗二胡曲,为二胡量身定做,用二胡演奏最好听,伴奏用中国乐器更好听,用钢琴或交响乐团伴奏会丧失很多中国音乐的风味。如《秦腔主题随想曲》、《江南春色》、《陕北抒怀》,都是如此。其中,谭盾先生的《火祭》是这类二胡作品更典型更高端的呈现——乐曲的和声、配器、旋律、乃至音乐形象,无不采用了中国音乐最传统、最民间的语汇,从独奏到乐队,都具有唯一性,是其他乐器和其他演奏法无法呈现的。但有意思的是,看似完全相同类型的作品,《江南春色》、《陕北抒怀》是年长一些或者传统听觉的二胡音乐人和群众容易接受的,《火祭》却是他们所排斥的;而在专业音乐学院接受过系统音乐训练的年轻的新生代们,在审美上却是刚好相反。

2.1 中国音乐元素和西方作曲技术相结合的现代二胡作品

代表作品有:关乃忠先生的二胡协奏曲系列、王建民先生的二胡狂想曲系列、高韶青先生的二胡随想曲系列,其审美特征是中西合璧。它们大多采用西方音乐的曲式结构、功能和声体系,主要动机具有中国音乐的元素,有高难度的技巧,用钢琴伴奏和管弦乐队协奏的话在和声的音律和配器的色彩上会更为和谐。这类二胡作品代表着目前“学院派”最主流的审美:各大音乐学院的二胡专业招生考试、期中期末考试、省级和国家级奖项的规定曲目,都是这类二胡作品,在青年演奏家们中演奏率极高,年长的二胡音乐人和普通老百姓却不大接受。以上这两类二胡音乐作品的学术性较强,商业性较弱。

2.2 新生代专业作曲家创作的二胡作品

近几年,涌现出一批80后90后的优秀专业作曲家,他们都受过中国最高音乐学府的教育,代表人物有姜莹、王丹红、李博禅、等。他们的作品基本延续了以上两类作品的审美特征,但是却在很多方面有新的发展,比如:旋律更通俗、流行化,群众更容易接受;技巧更难;作曲技法更加现代;等等。这类二胡作品无论是在专业院校或是普通群众中,都比以上两种的接受度高一些。

2.3 新民乐、流行音乐、世界音乐、二次元音乐

它们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乐曲时长较短、技巧简单易学、演奏门槛低、商业性强,加上主流媒体和主流互联网平台的宣传和技术支持,这类二胡作品是目前受众群最多的,它们代表了目前广大老百姓和非音乐专业新生代的审美。这类作品大多为电影、动漫的配乐或流行歌曲,并不是为二胡所写,只是代入了二胡音色。但是这类作品通过用二胡来演奏群众熟悉喜爱的旋律,从而推广了二胡这样乐器,使得更多的人们听二胡、了解二胡、熟悉二胡,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对扩大二胡的受众群是非常有帮助的。这类作品大多商业性较强、学术性较低,甚至在这种审美里存在一种“学术性强的音乐没有生命力”的观念。

3 新生代审美背景下的二胡音乐传承

近年来很多音乐界的专家和学者提出:二胡作品越来越不接地气了,青年演奏家们的演奏越来越没有二胡味了,改良琴越来越不像二胡音色了,对二胡音乐的发展忧心忡忡。的确,二胡音乐飞速发展,新生代对音乐的喜好和传统审美之间产生了很多的矛盾,而社会的变革、科技的进步也确实有利于青年文化的抬头。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新生代们生来就浸泡在互联网这个生态系统里,而对年长的专家教授们来说,互联网占他们生活的比重也许很少,那么相比之下,新生代们就拥有了更多的资源和话语权,他们推行自己的审美主张就便捷有效得多,所以,新生代的审美标准自然就渐渐成为了主流。

那么在这种多元的审美背景下,如何传承传统的、经典的、优秀的二胡音乐,如何处理边缘文化和中心文化的关系呢?一味地迎合新生代的口味以赢得他们的喜爱肯定是行不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审美将得不到传承,而且照此发展下去,整个民族对音乐的理解力、智识水平都会大大降低,经典音乐对人们来说将会像文言文一样晦涩难懂;但是反过来,一味地追求所谓的传统完全不改革,将必然失去这一大批新生代受众群,其结果将是中国音乐的路越走越窄,没有群众基础,喜爱的人群越来越少。

在这点上,可以借鉴美国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发展模式。首先,密切关注并深层了解青年文化和边缘文化,然后,把它们纳入审美主流,要以新生代容易接受的方式和语汇来传达传统的审美,如此一来,主流审美将发展得越来越壮大、内容越来越丰富。同时,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中心文化和边缘文化的关系,文化上是可以存在多元、可以共同繁荣的,但是不是所有的审美都能够成为主流的意识形态;二是要处理好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关系,很多音乐作品在商业上无疑是成功的,但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好的艺术作品,应该两条腿走路,商业上成功的必然有物质上的鼓励,那么艺术上优秀的也应该有学术上的鼓励,两种价值观要有鲜明的区分,这样才不会混淆大多数群众的审美。这就引申出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专业音乐院校、主流媒体平台、权威赛事、有关的政府机构部门,都必须牢牢掌握着审美导向的话语权和中国音乐美学的价值体系,这样才能不偏不倚地传承真正优秀的中国音乐文化和美学。

参考文献

[1]卢文婷.浅谈二胡音乐多元素的发展[J].戏剧之家,2017(23):36.

[2]陈程.二胡艺术中的民族韵味与时代风情[J].艺海,2017(7):55-56.

[3]刘梦.新时期二胡音乐创作之思索[J].戏剧之家,2017(12):80,82.

[4]黄闻绘.二胡音乐发展多样化的现状分析[J].当代音乐,2017(7):95-96.

猜你喜欢

新生代二胡音乐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洞腔随想二胡独奏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思乡(二胡短曲)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