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市民应用运动类APP优化传播路径研究

2018-03-07魏玉轩金宗强王伟天津城建大学体育部天津30038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人群问卷受众

□ 魏玉轩 金宗强 王伟(天津城建大学体育部 天津 300384)

1、研究背景

“强化体育公共服务职能,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十三五”时期的战略目标,随着天津市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活压力加大,身体素质降低、肥胖等问题的现,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亦越来越高,目前包括“互联网+体育”在内的移动应用获得迅猛发展。体育APP因其集社交互动、信息获取、锻炼指导于一体的特性,正日渐改变着人们的体育生活和锻炼的方式。但运动类APP作为运动健身检测和指导的工具之一,目前市场上在推广及应用过程中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很多沦为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程序。因此为提高运动类APP在传播过程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研究从传播受众的角度入手,通过探寻天津市居民利用体育类APP进行体育锻炼的现状,为进一步优化运动类APP的传播与推广提供参考和建议,最终切实提高运动类APP在服务于天津市全民健身实践中的作用。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天津市民运动类APP应用现状及优化传播效果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据研究需要查阅馆藏文献,通过网络数据库以体育APP、全民健身、体育锻炼等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以前人研究成果作为主要参考依据。

(2)问卷调查法。

①问卷调查对象

调查所含区域涉及天津市内六区及周边16个区县。被调查者职业分布为:学生、国家行政人员、教科文人员、公司职员自由职业者等五个大类。问卷调查的年龄划分为:17岁以下、18-28岁、29-40岁、41-65岁、65岁以上,(依据国家统计局对人口的年龄阶段划分标准)。

②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为保障调查问卷所获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设计的问卷发放之前,先由10位天津市高校职称为副教授以上专家对问卷内容效度进行等级评定均未有专家认为该问卷内容不合理。并对问卷中所有试题抽取学生30人,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经SPSS测定,R系数为0.874,问卷具较高的信度。

(3)数理统计法。

回收问卷,并结合问卷星与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分析。

(4)SWOT 分析法。

根据研究现状及调查结果对运动类APP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从而得出有利于运动类APP针对性传播与推广的相应对策、建议。

3、结果与分析

3.1、市民对科学运动方式的了解程度分析

科学的运动方式直接决定了运动效果,对科学运动方式的了解程度是判别被调查者是否具有科学的运动训练常识的直接途径,此类运动信息在运动类APP中也应作为基本训练常识传递给使用受众。被调查者中,对科学运动方式非常了解的人群占比为18.16%;了解一点占比52.74%;不太了解的为29.11%。表明大部分天津市民对于科学的运动方式并没有深入的认识。据此以科学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从而得到相应的运动指导和运动知识,能够提高市民的锻炼热情和效果,亦是体育类APP在推广应用层面应加强的重要方面。

3.2、天津市民使用运动类APP的主要需求

运动类APP应用效果的优劣对于其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内容模块设置能否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将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使用者锻炼的主动性,也是受众使用运动类APP的主要目的。在调研对运动类APP类型的需求中,健康生活类APP需求最高达69.73%;运动记录与教学类比例均为50.05%左右。从年龄分类角度来看,17岁下学生对用户记录类与运动教学类需求最大均为33.33%,18-28岁用户对运动教学类APP需求最大为38.41%,29-40岁用户对健康生活类APP需求最大为36.76%,41-65岁用户对健康生活类APP需求较大为41.77%。

以上结果表明,运动APP类型需求于年龄相关,年轻用户偏向运动数据记录及教学,中老年用户偏向于健康生活类。同时,健康生活类APP占比最大。以上揭示了APP推广商在推广过程中应重视多层次受众的运动需要,加强运动类APP的模块设置和相关功能开发。

3.3、天津市民运动类APP使用情况

(1)天津市民对运动类APP的使用现状调查。

天津市民运动类APP的使用情况是研究受众人群的直接途径之一。在被调查者中有近50%的用户使用过运动类APP,而持续使用仅为总数五分之一。说明其在天津市的普及程度适中,但无法留住忠实用户。受众群体是研究运动类APP如何高效传播的核心要素之一,使用运动类APP的人群集中在18-28岁之间,其次为29-40岁以及17岁以下群体,而40-65岁人群对运动APP的使用逐渐减少。因此,17岁以下和28-40岁人群为运动类APP的潜在用户,而如何吸引潜在用户进而转变为忠实用户是其在传播与推广过程中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研究运动类的优化传播途径之中,该部分人群为主要研究重点。

(2)对运动类APP的弃用原因分析。

在调查中,存在部分用户中止使用甚至从未使用的情况,对于此类人群的弃用原因分析是运动类APP吸引潜在用户、完善不足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之处,可促进运动类APP的进一步传播发展。研究显示;倾向于在专业运动场地进行运动的人群占比为33.74%,缺少时间运动以及对运动APP不感兴趣的人群占比均为28.22%,倾向于健身房训练的人群占比18.4%,对运动不感兴趣的人群占比12.88%。

以年龄分类进行交叉分析可知,17岁以下人群,大部分认为对运动类APP不感兴趣,倾向于运动训练场地实践训练是放弃甚至从未使用过APP最主要的原因。18-28岁群体是运动类APP的主要受众,但研究发现该类人群不使用APP的主要原因是对运动类APP不感兴趣,29-40岁群体因为缺少运动时间而未使用运动类APP,在41-65岁人群中大部分人群倾向于实地训练而未使用运动类APP,也是从未使用过运动类APP占比最多的人群。29-40岁更倾向在健身房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对比健身房训练于专业运动服场地的高效针对性,突出运动类APP的简单便捷和科学性特点,这对于运动类APP的进一步传播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3.4、天津市民经常使用的运动类APP类型

男性用户中,运动类APP的受欢迎程度依次为:跑步类、健身塑形类、数据记录类、器械与力量类、骑行类。女性用户经常使用的运动类APP的类型分别为:跑步类、健身塑形类、数据记录类、骑行类、器械力量类。这与男性用户相似。在经常使用的运动APP类型中女性用户多选择健身塑形类,男性市民经常参与的体育锻炼方式为健身场馆训练,男性用户经常使用的运动APP类型为器械力量类。

据此,在不同类型的运动类APP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器械力量类APP应偏向于男性用户的审美及使用习惯,在传播与推广过程中也应选择男性用户更容易接受的传播方式。反之,数据记录与健身塑形类APP应更加倾向于女性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传播方式。进一步说明,针对受众群体的区别应选择具有差异且针对性传播与推广方式。

3.5、运动类APP的使用效果评价

调查发现;60.87%认为运动类APP不能达到激励自主锻炼目的,指出运动类APP跟踪记录不准确的占比45.11%,认为运动类APP界面不够美观的占比26.63%,少部分认为运动类APP中有许多需要付费充值的项目。运动类APP以灵活性便捷性优于综合场馆实践,但缺乏监督指导造成部分用户无法坚持训练,在跑步或健身过程中,许多使用者倾向于从运动类APP中获得跑步追踪定位、跑步距离与用时、消耗能量等信息,从而合理控制运动量减少运动损伤。但是接近一半的使用者认为运动类APP的跟踪记录功能不准确,造成其运动信息错误无法准确记录运动过程及运动数据。此外存在APP中的付费项目及和广告干扰使用,这对于受众本身就存在消极情绪,在运动锻炼过程中更无暇顾及广告推送,运动时转移注意力干扰训练效果甚至造成运动损伤。

因此,运动类APP首先应完善督促机制,提高数据记录的准确性,记录运动轨迹运动时间等基础信息的同时,应尽量避免广告投放而影响受众的使用体验。

4、优化APP传播路径的对策、建议

运动类APP的SWOT分析表明,运动类APP的优势是低成本、便捷高效、可记录性,其劣势是缺乏数据记录的精准性和针对性指导;在运动类APP面对的机会是网络普及、全民健身热潮高涨、健身数据商业化,而用户信息的保密性以及传统体育运动行业的挑战是运动类APP所面临的威胁。

最后,得出以下四种优化传播路径方法:(1)进一步细化受众分类,对目标受众进行针对性推广;(2)根据不同运动类APP的运动属性,寻找O2O商业模式;(3)为用户提供合适的奖励机制,提高人际传播效果;(4)发展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扩大运动类APP的传播范围。

5、建议

(1)在运动类APP传播推广过程中应注重市民体育锻炼意识和科学运动方式的提高;

(2)重视多层次受众的运动需要,加强运动类APP的模块设置和相关功能开发,尤其是数据记录功能的完善;

(3)发展多元化的传播方式,结合运动类APP实际情况,提供合适的奖励机制,促进人际传播范围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卫芬,金宗强.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状态下中国休闲体育主体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1).

[2]刘佳依.跑步类APP传播效果研究——以贵阳市五大高校为例[J].新闻研究,2016(126).

[3]吴若熙,王庆军.体育健身类APP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31(4).

[4]王子朴,药婧瑶.体育移动应用的形成、发展和前景[D].中国体育科技,2014(50)6.

猜你喜欢

人群问卷受众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问卷网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