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参与学习 创设高效课堂
2018-03-06张芬
张芬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关注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切切实实地摆在每位老师的面前。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从课前准备、师生参与和信息技术的运用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创设高效数学课堂的前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古语启示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每件事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了充足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有条不紊,数学学习活动就能有序展开。课前准备,应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准备。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精心设计好教学流程,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探究活动。而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笔者课前布置学生剪下课本第115页上的三个平行四边形,没有作任何要求。上课时发现,有的学生是在把平行四边形沿高剪下来,把它转化成长方形之后,形状发生了变化,在填写例3表格的时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没有按照计划完成。有了这次的失败经验,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我就要求学生在动手剪之前,先标好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的长度。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拼之后,填写表格的时间明显缩短,总结交流也比较顺利。试想如果没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给我启示,在推导三角形面积的时候也没有这么顺利,因为每个三角形有三条边,这三条边都可以作为底,那选择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来拼平行四边形的时候就有多种拼法,虽然都可以拼成功,但是有的拼法在填写表格的时候并不方便。而这些三角形在附页上没有剪下来之前,学生去标底和高的时候会很自然地选择方格纸上的经纬线,这样一来,在动手操作以后填表会很顺利,在之后的交流中,学生也会很快找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原来三角形的底和高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创设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的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统一的,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教师在上面辛苦地教,学生在下面辛苦地学”,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应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及时把见解分享出来,在师生共同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积累经验,建构知识,生长数学智慧。
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知识时,笔者以教材中一道思考题为例,展开教学。
如下图所示,长方形被分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比梯形少180平方厘米,求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理清题意再解答。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做出来的学生基本都是先算出大长方形的面积,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和梯形相差180平方厘米来求解的。在组织交流过程中,学生就这种方法分析得很到位,并且指出这是四年级学习到的和差关系,学生交流,教师在黑板上画线段图。
学生交流完毕,教师发现坐在前排的一个后进生李××同学似乎有不同的发现。我就让他来分享一下,他站起来说道:“只要作梯形的高,梯形就被分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180平方厘米。”反映快的同学一下子明白了,可是还有一大部分同学眉头紧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把这条高作出来,然后再让小××说他的想法有没有道理。
小××同学大声地说:“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是相等的,梯形的面积就比三角形多了一个长方形,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180平方厘米。”孩子们情不自禁地为他精彩的发现鼓掌。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自主探索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发现与肯定。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手段
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学课堂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化解难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整合实际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运用信息技术来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明确学生的知识难点,突出学习的重点,突破知识难点,引导学生更好地经历数学学习活动,促进数学知识意义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圆柱通过割补法转化为近似长方体的过程,展开教学活动。
在探究活动开始前,教师先给学生列出自学提纲。
(1)圆柱可以转化为什么样的形体求体积?怎样转化成近似长方体的?
(2)比较:长方体的底面积和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和圆柱的高。
(3)转化后圆柱的体积大小有没有变化?
让学生围绕自学提纲,进行思考,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割补的过程:先将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再沿着高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通过课件演示,不断地把圆柱底面平均分的份数变多。从16份到32份、64份……的情况。让学生逐步体会:圆柱底面圆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转化成的形体就越接近长方体。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沟通转化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之间的联系,结合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借助推理,让学生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有效的信息技术应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更能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和极限思想,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要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创设高效数学课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积累学习的经验,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促进数学思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質。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