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大做:言语实践下的低年级造句训练
2018-03-06钟倩
钟倩
摘 要:造句,是综合运用字词与句式,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内容之一。但人云亦云,机械仿照;有骨无肉,不求好坏成为低年级学生造句的两大通病。在言语实践这一主旋律下,低年级的造句训练要从多维度思考寻找创新,多方式表达寻找质感,进行语言思维的训练,提升语文能力,习得语文素养。
关键词:言语实践;语言运用;造句训练
针对考试,某位老师研究出一个“万能造句法”——不管什么词造句,都写“我的老师让我用‘××造句。”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造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造句是先有了词语,再根据词语去“搜索”一个能用上这个词语的内容。许多学生在造句这方面存在这样两个问题:人云亦云,机械仿照;有骨无肉,不求好坏。现在言语实践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主导。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发展主要靠言语实践,也就是个人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在言语实践这一背景下,对“造句训练”这一“小题”,我们来“大做”一下,练好基本功。
一、由模仿到独创,拓宽言语思路
低年级学生一开始造句时基本都是模仿范例造句,但这显得单一、平面。在简单的模仿之后,教师应该挖掘学生对词语、句式灵活地运用,拓宽表达的思路,进而内化为自身的语文能力。
1.创设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生长点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根据特定的词语编造出一个内容,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要设法创造表达的条件,为学生的造句提供便利。
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流利”造句时,为学生创设了有趣的情境。请一名学生背诵古诗《锄禾》,再用上“流利”一词来评价。学生说出了:“×××同学背古诗《锄禾》,背得很流利。”接着于老师让学生观察他用钢笔两次写“高山流水”,用“流利”来表达。学生分别说出了:“于老师在纸上写字,钢笔不大出水,写字很不流利。”“于老师用一支紫色的钢笔很流利地写出了‘高山流水四个字。”这样的情境创设,将观察、表达、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理解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造句训练不单单是模仿例句,而有了生命力,有了生长点。
2.举一反三,寻找学生思维的发散点
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储备不够丰富,语言运用能力相对较弱。教者要进行适时的启发与引导,寻找思维的发散点,进行多角度思考,学会创新。如“方便”一词,学生造句:“我家离超市很近,买东西很方便。”然而方便也有别的意思,可以造出很多有意思的句子:“教室里准备了医药箱,方便了大家。”“中午吃坏了肚子,我要去方便一下。”这样的造句训练也为学生正确使用多义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注了词语的不同意思,还可以关注词语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来造句。如“建议”一词可以放在开头、中间、结尾,这样句子的表达就更丰富了,思维的大门也打开了。
句子表达上还可以关注句式的变换。要引导学生不仅仅停留在陈述句。如“优秀”造句:“×××工作认真负责,是一位优秀的学生干部。”教者可以引导他们换种语气表达,如“×××工作认真负责,难道不是一位优秀的学生干部吗?”虽然句子意思大同小异,但是变为以问号结尾的句子,丰富了语气,甚至带上了感情色彩。
二、由浅易到生动,提升言语质感
质感,在造型艺术中是通过不同的线条、色彩、明暗及相应的笔触、刀法、用光,真实地表现出对象所具有的特殊质地。运用到言语实践中,就是用言语技巧丰富言语表达,寻求句子的生动。
1.扩句——丰富艺术色彩,提升质感
低年级的学生在造句训练中存在句子内容过于简短老套、毫无美感的问题。比如,用“有……有……还有……”造句,部分学生会这样造句:“动物园里有老虎,有猴子,還有孔雀。”针对这类问题,就要让学生懂得给句子添枝加叶。如加上一些形容动物的词语,“动物园里有凶猛的老虎,有调皮的猴子,还有美丽的孔雀。”还可以加出动物的动作,如“动物园里有正在捕猎的老虎,有在树枝上攀爬的猴子,还有展开尾巴比美的孔雀。”
2.修辞——运用艺术手法,提升质感
低年级谈到修辞手法,最多的就是比喻。如用“平静”造句。学生:“湖面很平静。”但这样的句子很浅显。教者引导:湖面平静得像什么呢?学生:“湖面平静得像一面巨大的镜子。”除了比喻,低年级还可以用拟人的手法来造句。值得提出的是,低年级的学生不需要强调修辞手法这一概念,而是通过教者的点拨,用上不同的表达方式,造出多姿多彩的句子。
语文,是一门以“语言”为核心教学内容的学科,应该着落于“语言”这一块丰腴肥沃的土壤之上,应该致力于语言的理解、运用、创造和生长,使得学生在“语言发展”的高山上越攀越高。在言语实践下的低年级的造句训练,恰是学生“初见”言语表达的精妙和趣味,这种“初见”,将延续到日后的言语习得,语文能力的培养。所以这份“小题”,值得“大做”一番。
参考文献:
[1]于永正.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01.
[2]丁溦.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J].教育界,2015.
[3]余进金.立足言语实践,提升核心素养:“语用”背景下阅读教学的深思考[J].好家长,2017(8).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