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乔甸新庄红色文化

2018-03-06杨秀萍

大理文化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新庄农耕长征

杨秀萍

在素有“东方瑞士”美誉的著名旅游城市大理,除了被人们所熟知的著名风景“风、花、雪、月”外,还有着很多值得一去的地方。

近年来,“红色旅游”作为传承红色文化的载体,在国人文化自信提升的过程中逐渐火热起来。在著名美食“海稍鱼”的发源地——宾川乔甸镇,就有一个“红色旅游”文化村——乔甸新庄村。

初秋的一个午后,我慕名来到了这个村庄。这个坐落于乔甸镇海稍水库东岸的小村庄就像一个隐在深山的小家碧玉,青瓦白墙的新庄村,在绿树成荫的掩映下,静静地依偎在海稍水库的东岸上。这时正值初秋十分,正是农民们收获希望的季节,田里的稻穗渐渐泛黄,饱满的颗粒压弯了腰,迎风起舞,飘来阵阵清香,村间道路两旁收购葡萄的各地客商跟农户,凑成了一幅丰收景象图,平实而又喜庆,给人无限抚慰,令人赏心悦目。

沿着村北的道路往南走,村道洁净,一尘不染,村口道路的两边身穿红军服装的新庄村民一字排开,用标准的军礼迎接客人。村口飘扬着的红二六军团旗子,使这个近年来声名鹊起的“红军村”到处弥漫着“红色”气息。由村口往里走时,我们的心情就庄严且激动起来。

走进新庄村,当地颇具风格的白族民居外墙上面依稀还有“我要当红军”等字样的宣传标语,村巷内不时走来身穿红军服的村民,路边的音响传出长征组歌等红色歌曲,让每个进村参观的人恍若回到烽火连天的岁月。小卖店门前聊天的村民,说笑声轻松怡然。从他们的笑容中,很容易便感受得到他们日子的幸福和谐。

新庄村是安静富庶而美丽的,但新庄村的历史布满沧桑感,又显示着奋斗的力量。

1936年4月,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率红二、六军团长征过宾川,在州城遇反动势力阻挠,谈判未果,在新庄村休整一晚后,红军攻克州城,歼灭守城顽敌。此役为红二、六军团途经滇西最为激烈的攻坚战,打出了红军军威,有力地打击了反动势力。

82年前红军将士在新庄村休整的那一晚,为这里的村民留下了宝贵的长征精神。当时的新庄村只有9户人家,仅有的5名青壮年中,杨世昌、杨世何、杨炳、杨震毅等四名青年随途经的部队参了军。并在之后的战斗中为革命事业英勇捐躯。

正是有着这样的历史渊源,近年来,新庄村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這个只有66户231人的小村庄,在长征精神的引领下,将农业发展与红色文化相结合,村民们走上了红色致富路。借助村里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出了“红军博物馆”和“农民博物馆”两个红色文化纪念展馆。把传统种植业、传统海稍鱼经营与红色人文景观相结合,把革命传统教育与筑梦人生理想相结合,打造出了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它不仅仅是一种休闲方式,更是了解革命历史,树立长征精神的一种文化熏陶。

走进红军长征纪念馆,一切都按照当年的情景布置,二楼的图片展览室里挂着萧克、王震等红军将领人物像,壁柜里陈列着红军留下的锈迹斑斑的油灯和小号、缝缝补补的棉被,以及只剩后半部分的破损不堪的草鞋,还有从国民党手中得到的军用地图,作战方案,行军路线。堂屋的正中间,一张铺着蓝色军用布的桌子,一盏茶,几个军用口缸,简单简洁,楼梯仄仄地延伸至二楼。红军战士的棉被干净整齐地平铺在地,床铺一旁是排列整齐的小钢炮,依稀还留存着当年的锋芒。

这一切的陈列,高度还原了82年前那一支疲惫的队伍在这里度过的那个安静的夜晚。红军在新庄村修整的那一个夜晚的情形,都在红军纪念馆里看得到。陈旧的窗柩,墙上斑驳的标语,昔日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在屋檐垂下的一排窗帘花中,温存着当年的红色余温。

在红军长征纪念馆,可以完整地了解到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云南时的路线图,红六军团长征过宾川海稍的路线图。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幅幅宝贵的军事地图,一件件几近绝迹的红军军用物品,再现了当年红军长征的峥嵘岁月。看着一张张令人亢奋的照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物件,听着讲解员讲述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英雄故事,我们的灵魂震撼了,热泪盈眶。

不论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新庄,在红军纪念馆,都会肃然起敬,虽然红军长征的脚步已湮灭在历史的风尘中,但红军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依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有着这样一段光荣历史的新庄村,近年来在红军长征精神的引领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以红军纪念馆为依托,把传统种植业与红色人文景观相结合,把革命传统教育与筑梦人生理想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以文促旅、以旅兴农,农旅文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它不仅仅是一种休闲方式,更是了解革命历史,吸取革命斗争精华,树立革命斗争精神的一种文化熏陶。

距离“红军长征纪念馆”不远的另一处宅院里,还有一个博物馆“农民博物馆”。过去曾是新庄杨氏家族的一处老宅,后来杨家子孙为了记住乡愁、记住红色革命记忆,把家族老宅改造成了农民博物馆。馆内收藏着石磨、石缸、石臼、犁铧、背架、风车、水车、纺车等上千件农耕工具和农业生活用品,原汁原味地展现了不同时期新庄村农民的生活风貌和深厚的农耕文化。

作为过去农民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这些物品,既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生产力,也见证了前人生活的艰辛与时代的变迁。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历史上使用过的农耕器具、流传下来的习俗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有的老物件,虽已经失去了它曾经的使用价值,但仍然彰显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建这个博物馆,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农耕文化,留住乡愁记忆,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农民回味过去、珍惜、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又可以让对农耕文化陌生的城市居民、青少年了解传统的农耕方式和生产习俗,唤醒他们对农耕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在日益浮躁的今天,这些可亲可敬的旧物和传统农事已距离都市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重读这些农耕“往事”把乡愁永留记忆中。城市喧嚣繁华背后的寂寞常常需要宁静自然来填补和平衡,也许在农耕文化的宁静中,人们更能洞观沧桑世事,回望人生行止间的哀乐得失。新庄村农民博物馆的解说员对我说。

参观完新庄村的两个博物馆,我们观看了催人泪下的以宾川270多名热血青年,跟随长征路过宾川的红军参加革命,北上抗日的历史为创作背景,由新庄村村民扮演的情景剧《送别》之后,为了更好地体验长征的艰辛,我们换上红军军服,在“红色海稍农业观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蒲国宏先生的带领和讲解下,踏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开始“重走长征路”。大家穿过新庄村红军巷、踏过新庄村路、走过毛草丛、爬过乱石坡,行进途中,大家喊着响亮的口号、唱革命歌曲、在红军桥修整的时候,还体验了当年的红军生活,用粗瓷小碗每人一碗炒面,忆苦思甜。之后,聆听红军长征故事,亲身体验了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行程6000多米,接受了一次入脑入心的红色精神洗礼。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确如此,只有身临其境,你才能感受得到红色文化的真正意义。短短一天的游历,在新庄村,在红军纪念馆,在洋溢着安详与舒心笑容的村民脸上,我感受到了轻盈背后的厚重。瞥见了射进历史缝隙中的那一抹阳光,那是照彻尘寰的光亮。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在一个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在1936年4月21日的那个傍晚,这个伏在山坳里的小村落,给了路过这里的红军将士一个安静祥和的夜晚。

新庄村是美丽的,不仅仅因为它有着“红色”历史文化渊源,在这个群山环抱的小村庄,灵魂可以呈现多种形态、自由、无拘无束,同时又会肃然、庄重起来,可以看着远山、雾岚发呆,又可以将目光投向潺潺的溪水,在那儿汲取一种力量,我们来到当地,还品尝酸辣咸鲜的当地著名小吃“海稍鱼”,采摘热区宾川四季不断的时令水果,参观红军博物馆,感受长征精神,了解农民博物馆带来的特色民俗文化。农文相结合推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让我们从这个村庄出发,走向生命的下一个道口。

猜你喜欢

新庄农耕长征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农耕感怀
智珠二则
智珠
农耕园里收获多
老庄尾盘拔高股价的确认技巧
老圃作品
老圃作品
二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