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材施教提高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2018-03-06陈爱军蔡诚秀张涓

青年时代 2018年3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因材施教

陈爱军+蔡诚秀+张涓

摘 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独立学院办学根本,通过分析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和生源特点,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确定了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为施工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应在教学管理全过程中体现因材施教的思想,包括强化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和实践教学的过程控制,以达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因材施教;生源特点;独立学院

一、人才培养质量现状

独立学院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之后在高校大扩招背景下,江浙等沿海发达省市高校创办了大量的独立学院。针对独立学院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管理和规范二级学院办学活动的基本政策。《意见》将“独立学院”定义为“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学生规模已达民办学校的80%以上,以湖南省为例,大部分省属一本和二本院校都创办了自己的独立学院。因此,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由于独立学院规模得到了很大发展,社会影响日益增大,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主要问题包括以下方面。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合理

大部分的独立学院主要参照母体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自身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没有针对生源特点和市场需求合理确定,并且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容易发生改变,加之独立学院本身就缺乏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培养的学生自然难以在职场中合理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

(二)专业设置的随意性

独立学院的教学资源主要依托母体学校,在专业设置上比较随意,主要照顾学生意愿和满足市场需求,一般开设当前社会热门专业,很少考虑自身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培养的人才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三)师资力量薄弱且难以管理

一般情况下,独立学院的资深教师较少,主要聘请母体学校教师和少量的社会专业技术人才进行教学,学院难以对教师进行集中管理,对教师的选择和配置没有决定权,导致课程的教学质量难以监控和保证。

(四)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欠完善

独立学院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教学质量管理、监控和评估机制不够健全。在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中,没能建立一个高效、贯穿教学内外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尤其是学生管理较松散,学习成绩考核和学籍制度执行不到位,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懒散和随意。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分成两大类:一类学生是名义上完成了教学计划的所有课程,但是理论基础薄弱,专业知识模糊,动手能力较弱;另一类学生由于自身学习能力和积极性不够,对所学课程望难生畏,难以完成所有课程而多次留级甚至最后退学。这样就导致社会上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和歧视,个别单位甚至宁愿招聘职业技术学院的专科生也不愿使用独立学院的本科生,造成了学生在就业和求职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与阻力。

人才培养质量既是独立学院办学的生命线,又是决定学生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培养质量是由各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包括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力量、生源特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但笔者认为所有这些因素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人才培养和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材施教是提高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思想,以下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探讨从因材施教的角度如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因材施教”在現代教育中的涵义

众所周知,“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首先提出,并且一直贯穿于他的教育教学中,所教弟子分别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个方面表现出色,《论语》有记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这说明孔子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情况,善于扬长避短,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而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自孔子之后,历经后代多位儒学大家的继承创新,直至明代朱熹的归纳总结,最终明确提出了“夫子教人,各因其材”的概念。

“因材施教”在人类教育的历史上,大大促进了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的规模越来越大,教学效率越来越高,现代教育已经摒弃个别教学而采用了班级授课制,不可能像古代一样照顾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现代教育的“因材施教”,应是学校和教师针对一个学生群体的共有特点,适当照顾个体差异,不断调整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进度,以适应这一群体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因材施教”在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既要针对独立学院学生“材”的特点,还要结合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土木工程专业属性和用人单位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力开展教学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独立学院的生源特点分析

因材施教,必须首先掌握“材”的特点,即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特点。众所周知,独立学院生源属于本科层次的第三批,其高考成绩低于二本40~80分,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学习能力较弱和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中碰到的难题基本上依赖于任课教师的课堂讲解,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很难做到举一反三,导致听课效率低,教学质量不高。如果教学管理不到位,学生经常发生旷课、迟到、早退等现象,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另外,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进入大学后的学习缺乏计划性,自觉性不强,学习意志薄弱,学习毅力较低,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如果学生没有把精力投入在学习上,容易被其他的课外活动所吸引,如上网、玩游戏、打牌等不健康的活动,导致学生更加脱离正常的校园生活。endprint

虽然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弱,但他们大多数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知识面较广,容易接受新事物,具备一些特长,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强,如果能因材施教,把他们的精力和兴趣引导到学习当中,将会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高。

四、确定技术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计划是所有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而人才培养目标又是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综合考虑学校生源特点、办学条件、历史渊源、发展方向,同时应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与一本和二本学校错位发展,以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指面向生产一线,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将相应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的人才,它是与“专门人才”“学术型人才”相对应的不同的人才类型。应用型人才的层次包括研究生层次、本科层次、专科层次,其类型又分为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三种。工程型人才主要将学科知识和专业理论转化为设计图纸,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现场技术管理并将设计的图纸转化为产品,技能型人才主要依靠熟练的操作技能具体完成产品的制作。不同层次的高校应侧重于培养不同类型的应用型人才,即工程应用型人才主要由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培养,技术型人才主要由教学型本科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则是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

土木工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古老专业,各种结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比较成熟,加之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的日新月异和交通建设发展需要大量的土木工程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尤其是施工单位对人才的理论知识要求不高,他们要求学生思想素质好,能心甘情愿扎根生产第一线,具有吃苦耐劳和勤奋务实的精神。另外,要求学生学习能力较好,在现场师傅的指导下能快速适应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求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即经过简单的岗位培训,便能掌握现场的各种新工艺和新技术、适应现代化技术岗位的需要。

因此,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知识广度、较强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和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五、“因材施教”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具有内容抽象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其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的管理也应体现“因材施教”的思想和专业特点。

(一)课程内容体现实用性

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受国家教育政策及学校教务部门的限制,大量的公共基础及文化素质课程占用了大量课时,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可调整的自由度很小。现有的独立学院课程体系偏重理论性课程,忽视实践性课程,表现为实践课程比重较小,实习时间较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另外,过于强调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及知识的逻辑体系,课程理论性倾向严重,表现为理论脱离实际,传统理论课程多,新兴实践课程较少,对新兴、交叉、边缘、横断等学科的知识缺乏介绍。

由于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调整幅度较小,为了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和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可通过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与调整,增加课程知识的实用性,降低理论知识的比重,以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

(二)教学方法的直观性

学生的专业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觉性不如一本和二本院校学生,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着重要影响,生动而形象的直观教学方法及手段可以显著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进而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实践教学应加强过程控制

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精神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但是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其教学效果一方面受指导老师责任心和教学场地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教学过程的监控难度较大。实践环节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每一个实验步骤、掌握一种设计方法或者熟悉一种施工工艺,而是使学生了解土木工程行业中常见的实验类型及其用途、学会利用现行行业规范和软件进行设计,以及熟悉土木工程结构常规施工方法。因此,实践教学一定要加强过程控制,制定全面细致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避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成绩评价制度,只要能引导和督促学生按时参与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实践教学效果就能得到基本保证。

六、结语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新时期一种特有的高校办学模式,具有办学定位不明确、管理体制不规范和生源质量不稳定的特点。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定位,应根据该行业市场人才需求和生源特点确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避免与一本和二本院校的同质化。独立学院教学过珵中应体现办学特色,大力开展教学改革,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体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方法的直观性,以及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控制,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为我国土木工程行业输送大量的高素质施工技术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志坚.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杨金土,孟广平,严雪怡,等.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几个重要问题的基本认识[J].教育研究,1995(6).

[3]劉彦文,董岩.因材施教思想源流及其现代价值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2).endprint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