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养老机构的同质化研究

2018-03-06唐雨雪

青年时代 2018年3期
关键词:养老机构同质化老龄化

唐雨雪

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人们思想的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被打破,机构养老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而机构养老模式也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现如今,机构养老已初具规模,并迅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之间趋于同质化。因此,探讨养老机构的同质化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初步总结出我国养老机构同质化的表现,力图为以后学者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养老机构;同质化;老龄化

一、引言

我国老龄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使得社会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増加。新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了各个地区的人口迁移,加之越来越低的生育率,冲击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此外,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因此老年人对养老服务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作为退出劳动领域的老年人,他们对未来的养老方式也有自己的规划,基本的吃、穿、住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追求高品质精神和娱乐的需要成为了许多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时首先考虑的事情。因此,为老年人提供各项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组织——养老机构模式,已成为满足老年人社会养老需求的一种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进驻养老机构,以期待得到更好的服务而安享晚年。

近年来,由于社会对养老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加之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养老机构得到迅速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年末,我国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3.1万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占2.8万个。目前,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我国养老机构发展时间较短、缺乏经验等,其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服务范围与内容单一等。其中较明显的一点是,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之间趋于同质化。

同质化,即机构与机构之间差异小,尽管形式上有差别,但实质上趋同。目前,我国的机构养老模式单一,还远没有形成一个多样化发展的格局,养老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机构同质化是复杂的社会背景与因素综合引起的,是养老机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养老机构的同质化发展,对其可持续发展存在诸多不良影响,如导致机构之间粗暴而激烈的竞争等。因此,养老机构应具有独立意识,通过差异化发展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

本文试图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研究全国部分地区养老机构的特点与现状,初步总结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同质化的具体表现,为建设具有特色与竞争力的养老机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同质化研究

关于养老机构方面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养老模式的研究。在对机构养老与社区、家庭养老进行比较之后,美国卫生保健协会认为,机构养老模式下的服务更具有专业性,更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这是与社区、家庭养老模式最大的区别。伯吉斯(Burgess)分析了家庭养老模式,认为随着社会进步,家庭养老的某些功能正在逐步被社会养老所替代,同时指出家庭养老缺乏社会养老的一些功能;二是养老机构的完善对策。凯恩(Kane)认为,机构养老与家庭养老区别不大,目标都是满足社会的养老需求,仅仅是人们的选择不同而已。

国内关于养老机构的研究很多,概括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

第一,关于养老机构的概念研究,包括对养老机构的名称界定、概念界定、类型划分、定位研究等。崔杰认为,“养老机构是依靠老年人自备、亲人资助或国家资助的形式获得经济来源,以社会机构为养老地,由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从而使老年人安度晚年的机构”。

第二,关于养老机构的现状及问题研究。大部分研究养老机构现状的均是以某地区为例,通过调查分析该地区部分典型的养老机构,总结得出结论,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及对策。比如,张李通过对珠三角地区养老机构现状调查,从养老机构的数量、工作人员、收费、入住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提出“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及梯队建设模式”等建议。

第三,关于养老机构的发展研究,包括发展前景、发展问题、影响发展的因素及發展新路径探索等方面。安雪通过对沈阳市部分养老机构的研究,发现养老机构存在政策不完善、自身法律意识淡薄、服务人员数量少且素质偏低等问题。姚书雪通过对沈阳市民办养老机构的研究,提出“标准服务配置下的多分类化”和“联合发展”的机构养老运作模式。

第四,关于养老机构对老年人的影响研究,包括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生活质量、需求满足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王黎等对北京市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其主观幸福感较高,明显高于有关报道。其原因可能是北京为我国首都,是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较高,生活条件较好,医疗资源也相对较丰富,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绝大多数需要。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为本次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为养老机构同质化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由于现有研究中鲜少涉及直接描述养老机构同质化的方面,缺少对养老机构的综合对比与分析,而目前养老机构同质化现象已非常严重,本文就试图从同质化出发,初步分析与总结养老机构同质化方面的具体表现,为日后学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三、结果

本文通过对大量有关养老机构的文献进行分析,初步总结出养老机构同质化的表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关于机构护理人员方面的同质化。首先,机构中的护理人员以女性为主,队伍整体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根据总结发现,年龄在45~55岁护理人员居多,大约占90%。护理人员初中及以下水平的约占总人数的一半有余,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不到总数的10%。其次,大部分机构中的护理人员数量不足,临时和外聘人员占比较大,队伍极不稳定。另外,护理人员均表现为专业训练不足,一部分人护理经验不够,缺少业务培训。

二是关于机构服务方面的同质化。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类型比较单一,以“养”为主,仅在吃、住、医等基本生活方面为老人提供服务,有关精神慰藉等服务项目很少,不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大多数养老机构局限于简单的日常生活照料服务,而对有些老人重要和必须的业务活动,如康复保健、护理、开展健康教育等,尚未得到充分开展或做得比较差。endprint

三是关于机构收费方面的同质化。在不同的地區,养老机构收费标准是不同的,但是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与老年人的经济能力来看,总体来说,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偏高,超出老年人的经济承受能力。

四是关于机构功能定位方面的同质化。大多数养老机构对自身功能定位为:机构功能齐全,能够根据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以及护理级别接纳不同类型的老年人入住。然而实际上,大部分养老机构存在功能定位不准确的特点,有为了提高入住率而虚假宣传的嫌疑。由于护理人员的缺乏以及各种设施配备的老化和缺失,机构并没有按照老人不同的需要照料程度进行功能上的划分,设置不同的设施、建筑和标准,各类护理类型的老年人并不能得到其应享有的专项服务。

参考文献:

[1]姚书雪.沈阳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优化路径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6.

[2] 徐冬英,陈珊珊,覃秀英,等.广西养老机构现状调查[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4):110-112.

[3]刘岚,陈功,郑晓瑛.我国社会化养老机构未来发展策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4):412-414.

[4]方英.论社工机构差异化、品牌化发展——以广州市为例[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6(4):5-12.

[5]American health care association. Issues of quality in home and community based care[R].AHCA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and Evaluation,2003.

[6]Cavan R S, Burgess E W, Havighurst R J, et al. Personal adjustment in old age[M].Science Research Associates,1949.

[7]Kane R A. Expanding the home care concept: blurring distinctions among home care, institutional care, and other long-term-care services[D].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1997.

[8]崔杰.养老机构环境因素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0(1):31.

[9]张李.珠三角地区养老机构现状调查与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6.

[10]安雪.沈阳市养老机构发展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15.

[11]王黎,寸待丽,谢红.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4):237-239.

[12]丁华,徐永德.北京市社会办养老院入住老人生活状况及满意度调查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3):16.endprint

猜你喜欢

养老机构同质化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戏曲“同质化”现象之思考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规培”同质化与医生“精英化”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