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咽汤加味治疗阴虚邪滞型喉源性咳嗽的疗效分析
2018-03-06周玉华周翠华曹跃朋李卫松
周玉华,周翠华,王 叶,曹跃朋,李卫松
(1.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 550003;2.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医院内科 551700)
喉源性咳嗽是我国中医耳鼻咽喉科专家干祖望教授首次提出的[1]。是咽喉部疾病引起的咳嗽。随着空气污染逐年加重,人们嗜好烟酒、辛辣之品等原因,本病发病率日渐上升,且缠绵难愈,严重者咳不能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2]。目前西医对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以对症治疗为主,疗效不理想。王玉林教授是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治疗喉源性咳嗽有独到之处,疗效显著。本研究将挖掘出王玉林教授的经验方[3]加以创新,通过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6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阴虚邪滞型喉源性咳嗽患者共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18~65岁,采用区组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纳入标准:西医符合慢性咽炎的诊断标准,中医符合阴虚邪滞型喉源性咳嗽诊断标准,(1)有咽炎反复发作病史或有烟酒嗜好、喜食辛辣食物等;(2)症状有咽干、咽痒作咳,咽部异物感或灼热感,或伴有口干、大便干燥等;(3)体征有咽部黏膜慢性充血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LFH),舌质红,苔少干燥,脉细数,肺部体查正常;(4)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检查和血常规正常。排除标准:(1)兼有邻近器官病变者,如支气管炎、肺炎等。(2)合并严重原发疾病者,如心、脑血管、肝、肾系统疾病等,精神病患者;妊娠期、哺乳期,对研究药物过敏者。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枸地氯雷他定片(扬子江药业集团广州海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8.8 mg,口服,每天1次;复方可待因口服溶液(南京信业医药有限公司生产)10 mL,口服,每天3次。治疗组:清咽汤加味,玄参10 g,麦冬12 g,银花30 g,薄荷6 g(后下) 蝉蜕10 g,地龙15 g,桔梗10 g,炒苍耳子10 g(包煎),炙枇杷叶12 g,平地木30 g,蒲公英15 g,生甘草6 g等水煎,稍加盐,少量频服,缓慢咽下,每天1剂。两组患者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两组患者配合辨证调护,嘱患者忌辛辣、香燥、生冷及烟酒等,保持良好的情绪,少说话、多饮水。
1.2.2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候量化评分,参考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分标准[4]。(1)咳嗽:无咳嗽为 0分;间断咳嗽为2分;阵咳,睡眠及生活受影响为4分;昼夜频繁咳嗽,睡眠严重受影响为6分。(2)咽痒:无为0分;偶有为2分;间断性为4分;持续性,咽痒很明显为6分。(3)咽干:无为0分;偶有为2分;间断性,咽干较明显为4分;持续性,咽干饮水不解者为6分。(4)咽部异物感:无为0分;偶有为1分;间断性,较明显为2分;持续性,很明显为3分。(5)大便干燥:无为0分;大便偏干,每天1次为1分;便秘,2 d 1次为2分;大便艰涩,数日1次为3分。(6)舌苔脉象:舌脉象正常为0分;舌质红,苔少干燥,脉细数为1分。(7)咽部黏膜充血及咽后壁LFH:无为0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4分;重度为6分。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gE、痰嗜酸性粒细胞(EOS)。
1.2.3不良反应指标 随时记录患者有无出现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治疗前后检测肝、肾功能有无异常。
1.2.4疗效判定标准 按尼莫地平法进行判断。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疗效指数(TI)≥90%;显效,66.67%≤TI<90%;有效,33.33%≤TI<66.67%;无效,TI<33.33%。TI计算方法如下:
TI=(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症候总评分比较 对照组有1例患者失访而脱失,治疗组患者全部完成临床试验。两组患者治疗前症候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候总评分比较分)
a:P<0.01,与治疗前比较;b:P<0.01,与对照组比较
2.2两组患者治疗后总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97%、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0,P=0.00),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疗效比较[n(%)]
a:P<0.01,与对照组比较
2.3两组患者各症候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在咳嗽、咽干、咽痒、咽部异物感、咽部充血及LFH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大便干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评分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症候评分比较分)
a:P<0.01,与治疗前比较;b: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2.4两组患者各症候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各症候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4。
表4 两组各症候疗效比较[n(%)]
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本文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安全性评价1级。
2.6治疗组患者肝、肾功能及血清IgE、痰EOS计数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 尿素(Urea)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E及痰EOS计数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见表5。
表5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血IgE等水平比较
3 讨 论
临床阴虚邪滞型喉源性咳嗽发病率逐年增高,本病病因病机复杂,治疗不易,易复发,是一个难治的顽疾,危害大。西医治疗疗效欠佳。《医宗金鉴》称之为慢喉风[5]。王玉林教授认为,病因有:年老;空气污染等伤阴;饮食不节致脾失健运,气血津液亏虚。脏腑阴虚,津液失调,结于咽喉为病机之所在[6]。咽喉为肺之门户,咽喉有病变,则肺宣发肃降功能失调。临床上以肺肾阴虚为主,阴虚则津液不能上承濡养咽喉,或虚火上炎,熏灼咽喉,肺气上逆,故而咳嗽。现代人们压力过大,肝气郁结,郁而化火,循经侵犯咽喉。阴虚则生风,火盛可动风。风为阳邪,易化燥,火上炎则生燥,肺喜润而恶燥,故燥邪最易伤肺。杜卫华[7]认为,久病入络,气血瘀滞经络,津液不能循经络上承滋养咽喉,故咽部慢性充血、LFH。以上为内生实邪:火、风、燥、瘀。故咽痒咳嗽与风、火、燥等异气侵袭咽喉有关[8]。外感实邪成因有感冒失治,风邪疏散不透;感冒早期过服过甜的或滋补之品,或滥用收敛药物,敛邪在内;使用大量抗生素或清热之品,冰伏其邪,闭门留寇。过敏体质患者,接触异气(花粉等),引动肺气上逆而咳。总之,本证型为肺肾阴虚为本,风、火、燥、瘀、异气为标的正虚邪恋证。病机为咽喉部失濡、受阻、受灼,咽喉不利。治疗原则为治病求本,标本兼治,以养阴润燥、祛风通络清热、利咽止咳为治法,强调风去而痒止,气顺则咳消[9]。予名老中医王玉林经验方清咽汤加味治疗,方中玄参滋肾润燥。麦冬养阴润肺,生津止咳,润肠通便,二者合用,金水相生。银花疏风清热。蝉蜕、地龙祛风通络,利咽散结。蝉蜕配薄荷,祛风利咽。蝉蜕,其气轻虚,能升阳中之阳[10]。《内经》云“其高者,因而越之”[11],桔梗宣肺利咽、载药上行。枇杷叶降气,清肺化痰止咳,王教授强调调理脏腑气机升降,故桔梗、蝉蜕配枇杷叶,有升有降,顺肺气而理气机,气顺则肺宣发肃降有常,咳自止也。王教授善用民族医药,用苗药平地木配蒲公英,止咳化痰疗效显著。苍耳子通鼻窍以利咽。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示,玄参有抗菌、抗炎、保肝、抗疲劳作用[12-13]。麦冬有改善微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14]。蝉蜕有抗过敏、抗炎等作用[15]。地龙有抗组胺作用。苍耳子:有抗过敏、抗病毒等作用。甘草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等[16],有镇咳、抗菌等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改善喉源性咳嗽患者症候的咽部异物感、咽痒、咽干、咳嗽、大便干燥,改善咽部充血及咽后壁LFH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可降低血IgE及痰EOS计数水平,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王玉林教授经验方清咽汤加味治疗阴虚邪滞型喉源性咳嗽,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独到之处在于服药方法特别,注重辨证调护。本研究在王玉林教授经验方清咽汤基础上加以创新,加了王老的经验用药,抗过敏药组中地龙、蝉蜕、苍耳子联合治疗,明显提高了疗效,降低了血清IgE及痰EOS计数水平,说明此方剂的作用机制与抗变态反应有关。慢性咽炎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吸烟和饮酒为男性发病的高危因素[17]。故王玉林教授强调辨证调护,忌辛辣、香燥、烟酒等。
清咽汤加味治疗阴虚邪滞型喉源性咳嗽,这一集药物、服用方法、辨证调护为一体的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明显、起效快,安全性高,为临床治疗阴虚邪滞型喉源性咳嗽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名老中医王玉林教授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传承和在临床进一步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1]万文蓉.干祖望辨治喉源性咳嗽经验探要[J].北京中医药,2000,19(5):6-7.
[2]高阳,张勉.喉咳的中医治法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2):78-80.
[3]周玉华.王玉林教授治疗喉源性咳嗽的经验[J].世界临床医学,2015,9(7):25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30-333.
[5]彭宽.慢性咽炎的辨证治疗[J].光明中医,2015,30(2):398-399.
[6]程媛媛.中医辨证论治慢性咽炎的治疗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5,23(1):79-80.
[7]杜卫华.从络病论治喉源性咳嗽[J].山东中医杂志,2010,29(6):385-386.
[8]唐小晓.喉源性咳嗽研究概况[J].江西中医药,2015(1):78-80.
[9]张勉,雷蕾,陈潇.喉源性咳嗽280例临证辨治观察[J].现代中医药,2013,33(4):14-16.
[10]周静汶,张晓龙,李想.陈园桃运用升降散治疗慢性咽炎验案1则[J].江苏中医药,2017,49(1):49-50.
[11]胡宗仁,柏正平.柏正平教授从咽论治慢性咳嗽的临床经验[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10):54-55.
[12]张召强,李明.玄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6):49-51.
[13]韩建军,宁娜.玄参药理作用的研究概述[J].海峡药学,2014,26(12):97-99.
[14]尤洁.麦冬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进展[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23(1):71-73.
[15]张驰,杨届.蝉蜕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11):194-195.
[16]方芳,邢文倩,王沙沙,等.甘草药用价值及其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J].机电信息,2017,2(5):34-42.
[17]苗壮.不良生活方式和肥胖与慢性咽炎的关系研究[J].天津医药,2017,45(2):200-204.